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标志着我们党执政方式的重大创新。其中民主执政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也是实现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前提和基础,它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大趋势和新取向。因此,民主执政的概念一提出,就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理论工作者围绕民主执政的科学内涵、坚持民主执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怎样实现民主执政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关于民主执政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发展党内民主”到“民主执政”,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正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迈进。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民主制度的建设,并明确提出“民主执政”的新理念。民主执政既科学回答了我们党执政的民主性质,也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执政的实现途径;既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也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党的民主执政是党的最基本的执政方式之一。坚持党的民主执政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是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必然要求;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适应了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要求。正确把握党的民主执政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关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党55年的执政历程中,始终倡导发展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进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民主执政的一贯主张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符合民主执政要求的现象和问题。坚持民主执政,我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对贯彻民主执政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按照《决定精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贯彻民主执政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第一,加强对全党同志和全体人民特别是…  相似文献   

5.
我们党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执掌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而现在,无论是党内民主,还是人民民主,都与执政要求和党的目标要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这是我们发展人民民主的正确道路和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民主执政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秋婷 《党建》2004,(12):12-13
坚持民主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一基本内涵,既科学回答了我们党执政的民主  相似文献   

7.
陈立媛 《实事求是》2007,196(3):55-57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若要保持长期执政的地位,必须以发展民主为己任。健全民主监督制度,使党的执政实践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执政党才能避免人亡政息,这是党长期执政的基本前提。执政党若要长期执政,必须保持蓬勃发展的态势,发展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的根本举措。民心向背是决定政党和政权前途命运的最关键所在,党只有大力发展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对于我们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党若要保持长期执政的地位,必须领导好经济建设,而民主政治的发展将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8.
民主执政是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基础,民主执政必须充分地认识民主,自觉地实行民主,把民主贯穿于执政的全过程。一、民主是大趋势民主是我们党长期追求的崇高目标,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社会层面分析,我们党执政面临着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利益分化和公民意识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到社会实践层面,便是人民群众对于民主的表达和诉求越来越高,参政议政的能力明显加强。只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争得人心,得到人民群众的心理认同。有了这种心理的认同,权力才能转化成权威,…  相似文献   

9.
民主执政的党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质与内涵是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能够做到民主执政是由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决定的;民主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后的必然选择。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民主执政是党领导国家和人民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的历史承诺。  相似文献   

10.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大主要任务之一,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党只有按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始终坚持民主执政,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1.
张彦玲 《新视野》2005,3(2):22-2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民主”与“执政”联系在一起,提出“民主执政”的理念,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它标志着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执政理念上的新突破。本文就如何把握“民主执政”理念的科学内涵、党在民主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提高党的“民主执政”能力在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等,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3,(6)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明的特点和优势,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要求。我们要科学把握三者的科学内涵、互动质量及基本要求,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一个"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的根本性问题。时至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1],这为我们党执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日前,学术界主要从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成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  相似文献   

14.
民主执政,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只有坚持民主执政,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切实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利益的党,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推翻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作  相似文献   

15.
陈泽水 《求实》2004,3(11):15-17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是我们党执好政的基本方法。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 ,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6.
张志慧 《学习论坛》2009,25(5):16-19
把党的执政能力放到国家的整个政治系统中加以定位和认识,我们就会看到,人民群众认可的能力与治国理政的能力、党自身的坚强有力和清正廉洁三方面的综合统一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核心和目标.人民当家作主要求我们党进一步探索一党执政条件下所特有的执政规律,树立法律至上的执政理念,确立党通过法定的民主程序掌控国家政权的制度,探索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18.
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再一次揭示了共产党执政与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之间的内在统一和必然联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共产党执政与人民当家作主是完全一致的。中国共产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党,党80多年的奋斗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地为争取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而奋斗的历史。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民主执政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执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民主集中制.它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党治国理政的实质和关键,坚持民主执政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执政民主化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终极目标之一.深刻把握执政民主化的内涵和衡量尺度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发展党内民主, 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党建工作实际和执政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发展党内民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必要前提。对于地方党组织来讲,要充分发展党内民主,就必须把地方党委工作民主化、党内生活民主化与民主执政有机结合起来,从制度框架、体制设计、法制屏障到工作机制全方位地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