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大众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积极开展哲学教育大众化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新时期哲学教育仍然存在面向少数群体、教育内容枯燥、教育形式单一、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继续推进哲学教育大众化,要努力使高深的意识形态大众化、深奥的科学道理通俗化、抽象的理论规范形象化、客观的普遍真理现实化.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新时代背景下有着新的内容,需要我们明确和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做了说明,并身体力行成为典范。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主要从五个方面说明:有利于消除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误解;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有效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有利于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效果。  相似文献   

3.
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接受者,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在我国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的实践,已经成为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整体推进的重大现实问题。在广大农村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依靠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党员和广大农民,认真做好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党员、新生代农民和广大农民的梯次推进工作,确保用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占领农村阵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相融合.从内容上看,要符合人民大众的立场,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要求,并在群众现有马克思主义素养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从形式上看,要采取群众的语言,借鉴传统的传承形式并有所创新.从情感上看,需要了解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改造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感情,提升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5.
刘晓巍 《学理论》2010,(19):151-152
安全保障义务的理论依据包括危险控制理论、信赖关系、收益与风险相一致原则、现代公司法社会责任理论及世界民事立法实质平等的理念;论述了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即危险的预防义务、危险源的消灭义务及救助义务。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个体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理论、生活教育与生活德育理论、教育模式与德育模式建构等相关理论可以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理论大众化关键在于要让人民群众看到或切身感受到政策和理论体现自己的利益,要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这些理论和政策是完全为实现他们的根本利益而服务的。因此要在让人民群众认识到利益目标一致、与人民群众达到思想感情相通、传播语言生动接地气、传播方式创新多样化等方面下功夫。另外,党员干部要做党的理论、政策、制度的忠实维护者和执行者。  相似文献   

8.
杨宇晓  杨美平 《学理论》2009,(21):29-3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现,所以,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可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深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开拓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江泽民同志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江泽民同志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江泽民同志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提高了全党同志对基本路线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大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即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和践行。大众价值共识的凝聚、道德品质的提升、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具体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与大众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大众的认同程度和践行能力以及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谋划。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把握与践行程度决定了我国文化强国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邵夏龙 《学理论》2013,(11):3-5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前党的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伟大工程。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从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主体、确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前提、强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尊重群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树立正确思想路线等各个方面,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贡献对于我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质上就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高校作为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场域,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关键作用。当代中国高校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根源于其担负的三大现实性功能:精英再生产、理论创新、理论服务。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标是塑造认同、自觉信仰和外化为政治支持和政治忠诚。面对全球化、世俗化、功利化、多元化的多重挑战和考验,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在观念、话语、机制、方式等方面进行转换和创新,需要正确处理政治信仰和个人成才、理论学习与专业学习、研究与普及、传承与创新这四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要顺利实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项伟大工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转化为大众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必须下大功夫夯实其理论基础、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艳利 《学理论》2012,(10):12-13
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出发,结合新时期的时代特点,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态度,简述新时期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指出大众化不仅仅体现在理论、语言方式宣传上,而应该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相结合,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裴桂清  符潇潇 《学理论》2013,(3):171-172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在高校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高校学生由接受认同到掌握运用的过程。在传统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模式中,显性教育发挥主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的传播主要依靠高校课堂的显性教育来完成。但是,只有显性教育是不完整的,因为显性教育存在其固有的缺陷,所以隐性教育的提出有效地弥补了显性教育的不足之处,为推进新世纪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7)
通过对教育公正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含义与问题的分析,以审视角度关照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各种影响,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进而结合美、英、日等国家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办学经验,分析对我国高校办学思路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重要的思想家,他提出了情欲是道德的自然基础,道德是公欲的理性认同、知行合一和政教并举的观点,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国家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的。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角度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措施有编写通俗易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读物、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的传播媒介与载体、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式方法、抓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关键群体。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正是在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重新认识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其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方式.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和前提.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深化对党执政规律认识的体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积极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是深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要求和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