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沈明磊 《法律适用》2012,(5):99-103
司法建议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司法建议工作是人民法院审判职能的延伸与提升。"它产生于中国特有的法院文化也直接反映着中国的法院文化。"〔1〕人民法院开展司法建议工作由来已久,特别是2007年以来,司法建议工作成为人民法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和坚持能动司法、参与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2.
法院文化意涵的解构法院文化是法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既具有民族文化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和丰富的内涵。解构法院文化意涵,从根本上了解法院文化的本质,是开展法院文化建设的前提。法院文化是人民法院在长期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制度规范以及相关物质表现的总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内容。相较于其他部门文化,法院文化有着独有的姿质与特色。1.内在的高尚:超然性。法院文化表现的是法官队伍长期的司法实践经验和由司法实践而升华出的司法  相似文献   

3.
余涛 《人民法治》2021,(5):68-69
基层司法档案是司法活动和司法实践的真实记录,是法院审判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的历史记录,为认识和研究司法实践规律提供了最为真实、直观、生动的实物见证。可以说,司法档案既是“文化记忆”,亦是“文化传承”。大邑,地处川西,因“其邑广大,遂以为名”,儒、释、道文化聚集于此,孕育出以和为贵、礼让终益的传统司法文化。  相似文献   

4.
"城市文化"与"法治文化","法院文化"与"司法实践",这些关键词组合到一起后,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011年12月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审判》杂志社与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佛山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法院文化建设"高峰论坛揭幕,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专家学者及法院代表齐聚一堂,智论"法院文化建设"。人民法院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兼《中国审判》杂志社社长杨亚平认为,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我们与佛山中院、佛山传媒集团举办此次法院文化建设高峰论坛,及时而有效应,取得了预期效果。本刊刊发的一组文章,即是围绕法院文化建设的有关方面展开的一个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5.
现象与制度之间——司法建议的发生、价值及制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建新 《法治研究》2011,(7):102-107
从发生学的视角看,司法建议产生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体制和司法文化,当民众对法院的情感期待与司法独立的制度理性之间存在紧张关系时,司法建议能以一种柔性的方式缓和这一紧张关系。司法建议的产生对于提高司法效益、提升司法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价值。我们不能漠视司法实践中这样的"小问题",而应当从完善立法和相关政策着手,以实现司法建议从现象到制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黄书乐 《法制与社会》2013,(14):102-103
司法能力是人民法院对司法工作的组织管理及法官在司法活动中了解、掌握法律知识,分析、确认、解决具体案件所必须具备素质和基本能力,集中表现为法官运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能力。本文通过对法院司法能力进行剖析,指出新时期法院司法能力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通过加强法院的文化建设,发挥法院文化的作用,强化法官人文素养,重塑新时期人民法官和法院的新形象,从而不断提高法院司法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法院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法"的属性和元素,任何时候都不能游离于"法"。只有精准把握法院文化的丰富内涵,才能确保法院文化建设更具针对性、时效性,展示无限生机。(一)法的内涵。法院文化的核心理念、行为规范、器物表现,都必须尊重和体现司法的特质和规律,不能偏离法院履行司法职能、法官履行司法职责的基本价值取向。法院应始终紧紧围绕法的价值、功能,以  相似文献   

8.
正3月29日,"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创新‘福州杯’院长论坛"在福州召开,论坛围绕法院文化建设与司法公信力、法院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追求、法院文化建设创新之路径三个主题,先后有17位获奖作者发言。精辟的观点、精彩的发言使与会者受益颇丰,现摘取代表在会议上的发言精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魂,文以铸之。"法院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群体文化,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确立了"公正、清廉、文明、为民"等丰富内涵。近年来,山东省新泰市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法院文化建设,把司法为民作为核心内容,把公正与效率作为本质追求,与时俱进,创新超越,以培育法院精神、确立现代司法理念为重心,着力建设便民的窗口文化、权威的审判文化、规范的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10.
刘嘉 《法制与社会》2013,(20):255-256
司法实践中,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人民法院在审判组织、审判程序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如在审判组织上,大多数法院设立了专门的审判组织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而在审判程序上,各地法院普遍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各类新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模式,比如近年来实践中就有越来越多的法院开始探索"恢复性司法"模式。但在我看来,当下包括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中广泛实践的"恢复性"司法模式只是给传统的一些习惯做法贴上了"标签"而已。正是基于这样的印象,本文将考察当下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实践中被称作"恢复性司法"模式重在揭示这一模式是否有效的实现了恢复性司法的目标和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恢复性司法模式"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1.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人民法院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重要职能。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根据司法权的本质属性、职能范围、运行规律来进行。司法权是人民性、政治性和法律性的有机统一,其中人民性是其本质属性,政治性是人民性的集中体现,法律性是人民性和政治性的"生命形式"和实现机制。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具有三个方面的职能定位,即依法履行司法职能是其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服务大局是其人民性和政治性的本质要求,合法性是其基本要求和根本保障。能动司法应当成为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和实践导向,只有坚持能动司法才能实现司法的法律效果与司法效果的统一,提升司法的社会公信力。而能动司法必须坚持司法法律性的底线,解决好"能"与"不能"的关系问题,针对目前能动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应着力处理好三对关系。  相似文献   

12.
龙宗智  袁坚 《法学研究》2014,36(1):132-149
司法行政化,即以行政的目的、构造、方法、机理及效果取代司法自身的内容,形成以行政方式操作的司法。法院司法运作的全过程均带有行政化色彩,表现为司法目的和价值的行政化、案件审判活动的行政化、上下级法院关系的行政化、司法人事制度和法院结构的行政化以及审判管理的行政化等。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司法行政化可以弥补一线司法能力之不足,可以抗制外部干预。但其过度发展会妨碍依法治国,损害办案质量与效率,危及司法权威和公信力,阻碍法院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司法行政化的根源在于基本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司法功能设定的非司法化和资源配置的有限性,统一的人事管理制度和财政供应制度以及国家机能分化不足,亦为重要原因。遏制司法行政化需强化法院的司法审查功能、审判功能以及终局性纠纷解决功能;需阻隔行政性要素介入审判,建立审判独立的"二元模式";需在法院审判管理、司法行政管理、上下级法院业务管理上"去行政化"。  相似文献   

13.
孙伟峰 《河北法学》2015,33(2):175-183
法院微博的开通标志着司法机关主动加强与民意之间的互动。民意与司法的理性互动,有助于民众理解、接受和信任司法权威。法院微博具有推进司法民主、司法公开和司法独立的司法效用。但是,当下法院微博运行中存在诸多困境。在深入解读法院微博困境的基础上,应当从三个向度进行规范:在理念层面,以司法和民众双向需求为出发点、事前引导舆论风向和事后疏导舆论压力;在制度框架层面,法院微博的覆盖面应逐步"自上而下"推进、建立法院微博的专人管理和报道事件的选取制度;在运行机制层面,构建微博更新的常态化机制、微博互动的及时性机制和个案追踪机制。最终为重塑司法权威和提升司法公信力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期,法院似乎正面临着一个"社会问题司法化"的趋势,主动或被动地介入到各种纠纷解决的前沿,使法院的信任度和权威性再度被削弱。处于矛盾焦点和社会压力之下的法院应当实行职能归位,回归理性,回归常识。在司法价值和内部运作机制的选择与定位上,坚持价值理性,坚持现实主义的态度和技术主义的路径。借鉴现代制度经验,通过科学高效的审判管理模式,减少司法的运行成本,提高司法的公信力,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相似文献   

15.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司法信任和服从的基础,对法院的司法裁判的信服度和对其公正性、法律权威性的评价,它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标尺。影响法院公信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法院内部的原因,也有法院外部的原因,并与社会经济、文化及法制环境密不可分。相应地,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加强队伍建设,有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探索司法创新,强化司法宣传,优化司法环境,加强法院与外界沟通等都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提高司法公信力将对司法工作、政治体制、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社会道德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它是法官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维护司法权威是所有法律职业者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和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16.
徐鹏 《新法规月刊》2014,(2):95-105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可诉性已经得到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在中国的法律体系框架下,由于宪法不可诉以及行政抽象行为不可诉,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在国内法院不能获得完全的司法救济。“大调解”将多种调解方式进行有效的整合,强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化解纠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司法机构在法律局限和资源不足方面的缺陷。将“大调解”适用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司法保障的过程中,法院应当确定优先履行核心义务,发挥灵活的能动司法作用,推动立法完善来增强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7.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2,(2):105-105
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2012年"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以法院文化建设、司法能力建设为重点,紧贴审判工作,突出实践特点,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人民法院司法理念教育,扎实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深入推进人民法院队伍建设,努力保持法院干警思想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  相似文献   

18.
<正>"小品真好!让我们在笑声中体悟到了司法为民、廉洁公正司法的重要性。"这是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干警在观看该院民一庭干警结合工作实践自导自演的小品"包包断案记"后的切身感受。这一感受正是该院在文化强院中始终注重让干警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愉悦中感悟人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院以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坚持"高起点、深探底、广整合、全覆盖"的工作路径,积极倡导先进、文明的司法理念和管理手段,"用法治文化促公信型法院建设、用制度文化促规范型法院建设、用精神文化促励志型法院建设、用品牌文化促创新型法院  相似文献   

19.
法院文化的核心是法官文化。本文通过对传统"青天"法官共性的分析,参照西方法官文化的一些特点和发展趋势,结合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指出树立起人民心目中信服的、坚守公平正义的新型"青天"法官形象是法院文化建设的重心,也是提升司法素质、保障司法公正和保持司法权威的有效  相似文献   

20.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0,(8):6-6,25
7月5日至6日,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在浙江宁波召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各级人民法院要深刻认识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个至上”工作指导思想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以弘扬公正、廉洁、为民司法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全面推进法院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