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狄德罗在哲学上是个唯物主义者。他的动的发展观点把自然界当作一个川流不息的演变过程,而且明白地说:“人不是机器”。这说明他总是以组织论来顶替当时盛行的机械论,其哲学思想本身就含有很多辩证因素。而这些辩证因素体现在文学方面就成为他的辩证的创作风格。狄德罗辩证的创作风  相似文献   

2.
狄德罗在美学方面有很多创见。在他所写的艺术批评、戏剧批评和一些专著里都谈到他的美学观点。虽然他的美学论点散见各处,缺少系统性,而且同他的创作实践不尽相符,但正如他所说,问题不在有无矛盾,而在作者“经常提到的是什么”。在美学方面,狄德罗经常提到的是“真、善、美的统一”以及“对比关系在审美判断中的重要性”,因而对美在感性与理性、现实与理想、形式与内容、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方面,用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作出了贡献,为美学史增添了光辉的篇章,为今人研究美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法国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文化名人的活动,并以此为纽带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扩大法国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一九七八年纪念伏尔泰和卢梭逝世二百周年,一九八三年纪念司汤达诞生二百周年,今年又纪念狄德罗逝世二百周年。这次纪念活动由法国官方和民间共同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同配合,内容丰富多采,有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插图展览,狄德罗邮票日,狄德罗戏剧演出,学术报告会等等。整个纪念活动将长期延续下去,一九八六年拉·维来特法国科学、技术、工业博物馆落成时将举办有关百科全书的展览,掀起一个高潮。一九八九年,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时将配合整个纪念活动,重新估价狄德罗。法国政府之所以重视狄德罗的纪念活动,目的是想通过狄德罗百科全书的伟大成就的宣传来推动刻不容缓的技术革命。文化部长雅克·朗一再强调这一点。他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提出:“官方的目标是突出十八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势头和  相似文献   

4.
今年7月30日,是法国著名哲学家与百科全书派创始人狄德罗(1713—1784)逝世两百周年。法国把今年定为“狄德罗年”。据法国“世界报”报导,在法国兰斯、巴黎和狄德罗的故乡朗格尔城军地将举行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从一月开始,一直持续到年底。主要活动有: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狄德罗(Diderot,1713—1784)逝世两百周年。十八世纪的法国巨人们为了反对封建主义,争取“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的实现,勇敢地举起了唯物主义无神论的大旗,抛开一切宗教的外衣,向教会和世俗封建主发动猛烈进攻,并向世界发出震聋发聩的呐喊。这呐喊使他们的名字世代流传: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拉美特里、爱尔维修、霍尔巴赫……而狄德罗,在这些巨人中也不愧为佼佼者。他是当时战斗无神论的派别“百科全书派”的领袖。  相似文献   

6.
赵鸣 《法国研究》2009,(1):81-86
狄德罗不仅是启蒙时代的哲学家和作家,他同样也留给了我们他对于文化艺术的思考,例如其《论绘画》。18世纪的创作大师层出不穷,让·巴蒂斯特·格勒兹是狄德罗所欣赏的一位。伟大的百科全书作者给我们赏析了画家的名作《乡村定亲日》,细致、通俗易懂地展现了画作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苏芙 《德国研究》2001,16(4):15-15
德国著名国际问题评论家克劳斯 -迪特尔·弗朗肯贝格尔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头版上谈了他对美国的看法 ,摘译如下 :如果说在世界政治中确实有人不守规矩的话 ,那么看样子美国人目前正在加紧这样做 ,而且它还尽可能表现得不守规矩。如果说对这个自封为“世界领导大国”有什么可指责之处的话 ,那就是它那自我孤立的单边主义行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尤其从“全球化挑战”的角度来审视 ,这种错误的行为就更不可取。的确 ,布什政府可以有充足的理由说他们按多边主义行事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尤其是当这种政策与他们追求的传统民族利益发…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美国《时代》周刊著名评论家扎卡里亚写了一篇评论,叫做《他者的崛起》,文中提出,美国应该加入世界。美国本身就是世界的一员,之所以提出要让其加入世界,扎卡里亚说,世界正在经历着近代历史第  相似文献   

9.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曾说:"人生最大的错误,往往就是由侥幸引诱我们犯下的,当我们犯下不可饶恕无从宽释的错误之后,侥幸隐匿得无影无踪。"此话鞭辟入里,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存在侥幸心理的动机,可用三个关键词解读:投机心理、获得利益、躲避不幸。古往今来,不乏因心存侥幸而犯错误、栽跟头的人。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里有一则"刘...  相似文献   

10.
苏联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卢那察尔斯基曾经这样说过:“梅里美是萧索时期一朵很典型同时又很独特的奇花。”的确,无论是在思想深度的开掘方面,还是在艺术表现的革新方面,梅里美都作出了自己独特的、难能可贵的贡献。也许正因为如此,  相似文献   

11.
让·埃什诺兹(Jean Echenoz,1947-)或被推崇为“新小说”的继承人,或被推举为“新新小说”的先锋,或被誉为“后现代”的代表,对此他本人均予以否定。事实上,让·埃什诺兹是当今法国最受评论家、读者和教育界人士欣赏和赞誉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与其他诗作相比,我们更热中于从兰波的作品中去发现那个跟我们讲话的人。人们对我们说兰波健在、活着;在他的注释家和评论家的长长行列中,很多人说曾见到过他。他们有的在这部作品中看见了一些圣物,它们可与珍藏在夏尔城博物馆的哈拉尔匙勺和餐叉相比:如果从这些能引起回忆的迹象出发,那么只会重建阿尔蒂尔·兰波的生平,或者钻牛角尖地重建他过去的经历。作品等于忠实的模仿的那种神话根深蒂固——假设认为作品太晦涩,人  相似文献   

13.
莫里衷(1622—1673)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奠基人,在欧洲戏剧史上,能与他比肩的作家屈指可数。二百多年来,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无不对他赞不绝口,他的优秀喜剧,受到了亿万观众的热烈欢迎。莫里哀的  相似文献   

14.
姜燕 《当代韩国》2001,(4):85-89
韩国文学评论家金炳翼说:“朴景利的《土地》属民族文学范畴,是鸿篇巨制,就其篇幅和文学成就而言,不消说是首屈一指的。”评论界认为,《土地》作为最有影响的韩国当代文学作品,就作品的设定时空及历史背景的方式而言,是小说史上的一次空前的创作改革。这部深受欢迎的长篇力作被认为是再现了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时期的一部朝鲜民族的耻辱历史。在创作思想上,它是承袭了儒家美学思想“里仁为美”的成功之作。前  相似文献   

15.
韩天衡 《新民周刊》2022,(24):78-78
和一位北方评论家经常交流些中国画问题,问他国内当代画界未知的相对优秀的画家有吗?他推荐了好几位认为不错的画家作品发我。国画难,笔墨更难,大多心浮气躁,只有一位广东的八旬老画家的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睛。笔墨比较到位,比较少见的画画高手,说是潘天寿的学生,怪不得。问题也有,比如花鸟画太像潘天寿,山水是黄宾虹加关山月,书法尚有江湖气。微信交流,老先生非常自信,出版过大红袍画集,认为自己是国内最好的画家,比那几个拍卖天价的谁谁谁都好,然后说自己的画在北京三十万一平尺,如果我推荐藏家买一两万一平尺,我听不懂了,立马闷了,沟通于是草草了事。  相似文献   

16.
老曹轶事     
无论近看远看,超薄型的朱惠民都瘦得像一张交通卡。我们是柳州路上同一栋楼的邻居,有一次我正和曹景行通着话,他一旁挤眉弄眼的,我问他,怎么啦,他说,你对曹景行说,黄山茶林场的“排骨”向他问好!我照说了,那一头不禁呵呵呵地笑了起来,改用上海话说,向“排骨”问好!当年我7队的,“排骨”10队的,后来一起在“五七连队”苦熬。  相似文献   

17.
一李陆史 (190 4~ 194 4) ,原名李源禄 ,字台卿。“陆史”是他发表诗歌时用的笔名 ,发表评论时则常以“活”字为名。李陆史既是诗人 ,又是独立运动家和评论家。李陆史出生于韩国的庆尚北道安东郡陶山面原村里。他自幼随祖父学习汉文 ,在祖父开的普文义塾里学习了新学。 192 5年 ,他参加了大邱的义烈团 ,后游走于日本、北京等地。据说 ,192 5年他曾在北京士官学校学习 ,但证据并不确凿。回国后 ,由于受到 192 7年张镇弘义士爆破朝鲜银行大邱支行事件的牵连 ,入狱三年 ,收监号为“6 4” ,所以起“陆史”为号。他在从事独立运动时曾 17次入狱 …  相似文献   

18.
60年代后期,《新世界》杂志在特瓦尔多夫斯基主持下,曾经作为“民主反对派的主要喉舌”跟当时苏联共产党的总路线大唱反调。文学评论家伯尔金在论述特瓦尔多夫斯基的反斯大林长诗《回忆的权利》的文章中是这样谈到这家杂志的。他写道:“这是在苏联共产党内对勃列日涅夫-苏斯洛夫思想路线采取独立行动的反对派。因为赫鲁晓夫于1964年被推翻后,  相似文献   

19.
我们热爱钟南山。如果不是关键时刻他的一声警哨,他那"已经出现人传人"以及医务人员被感染的警告,我们不知还要付出多大的惨痛代价!他对疫情的解读和预测,总是占据各类媒体的头条位置,在民众惶惶不安的日子里,他是灯塔般的人物。然而当"满屏都是钟南山"时,忽然发觉哪里不对劲,"钟南山谈芭蕾";"钟南山:拒食小龙虾";“钟南山说了:屏牢!”“钟南山呼吁禁P乞野味”……无论新旧媒体、微博微信、聊天群落,凡有井水处,打开手机或电脑就是五个字:“钟南山说了”!  相似文献   

20.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小说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创作活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据他的哥哥皮埃尔·莫里亚克说,他记得弗朗索瓦八、九岁的时候仿佛就已经在一个小本子上撰写他的第一部小说了,小说的题目是“密室”。他的另一个哥哥冉回忆说,他清楚地记得小说里有这么一句话:“在一阵感情的冲动下,他吻了她的前额。第二天,她便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