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郑镇 《岭南学刊》2006,2(6):29-33
充分认识宗教的长期性,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相处的前提;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道德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相处的基础;宗教界的主动适应,党和政府的政策宽容,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相处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祭祀仪式是以信仰超自然力量存在为基础的一种文化展演,是内心信仰世界的外在表达,隐含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在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传统民族文化等因素导致原始宗教因素得以较多保留,祭祀行为较为常见。祭祀仪式是一种地域性文化的"灵魂",内涵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结晶。祭祀仪式的各种器物如同人们生活中的密码,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些重大关系,也是统一战线需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五个方面的重大关系,促进和实现这五个方面重大关系的和谐,努力形成社会各方面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谋发展的局面,是统一战线发挥党执政兴国重要法宝作用的必然要求,也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4.
这群人     
一这是一群人.他们属于一个群体.尽管这个群体的大部分人尚未来得及想到已经有这么一个群体存在,也毫不自觉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但这群人却知道.他们知道确实有这么一个群体存在,知道自己是这个群体的当然成员.而且岂止是知道:从委身于这个群体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将自己的毕生追求与这个群体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他们称这个群体为"青年企业家群体".而他们这一群人,则是从中国知识阶层脱胎  相似文献   

5.
在刚刚结束的甘肃省统战部长会议上,甘肃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委统战部长蒋文兰提出要从五个方面入手,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努力实现宗教与社会和谐相处,各宗教和谐相处,信教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同一宗教内部各教派群众之间  相似文献   

6.
促进各政党、民族、宗教、阶层和海内外同胞之间关系的和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当前,我国五大关系总体上讲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着影响五大关系和谐的诸多消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整合不同阶级、阶层、集团和群体的利益,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宗教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宗教有着相当长的历史和深刻的影响,全国55个少数民族约1.1亿人口中,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在信教民族地区,宗教和教育合二为一,各寺院既是宗教活动的据点,又是大大小小的教育中心。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促进边疆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国民教育与宗教教育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成为边疆农村少数民族教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道德行为和价值观有相对的一面,不同时空、不同群体也确实有不同的标准,但这并不是我们滑向道德相对主义的借口。从纵向看,人类道德发展有历史性,但也有永远值得人们尊重的道德价值,如"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从横向看,不同的民族、群体,在同一个时代,都有被大家认可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如不伤害他人的正当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9.
历史记忆是一个民族或群体共有的回忆,是凝聚该族群成员的情感纽带和精神家园,也是他们获得认同和证明其族裔价值的基本要素。以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为蓝本,运用流散批评理论分析了流散民族——美国黑人的历史记忆及其对于黑人获得民族认同的重要性,指出黑人获得认同的途径是融合而非单纯的固步自封:既要保持本族历史与文化的独特性,又觅求与主流社会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化: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是一个民族对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体系,它包括民族文化体系中所有与自然环境发生互动关系的内容,诸如这个民族的宇宙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生活在云南这块土地上的几乎所有少数民族,都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形成人与自然共生互利、和谐相处的良性互动关系,为云南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源。云南的藏族便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近日在自治区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宗教工作事关新疆团结稳定、和谐发展的大局.在新形势下做好新疆宗教工作,最根本的就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各族人民群众的力量,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一是尊重信教群众信仰宗教的自由,促进不同宗教和谐相处,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个共同目标上来.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团山村,是明清两代内地汉族移民边地的典型村落。村内主要生活着张氏汉族,也有少量的彝族、哈尼族等民族。村中民居大多建于清代,建筑风格则是江西风格与边疆民族风格的完美结合,这也成为了汉族与少数民族和谐相处、融合交流的见证。  相似文献   

13.
民族和宗教是两个不同的社会范畴。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人们共同体,宗教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现象。宗教不是民族的一个特征,一个民族可以信仰不同的宗教,不同民族也可以信仰同一种宗教。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又有很密切的关系。民族问题中有一个宗教信仰问题,宗教问题又往往以民族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两者复杂交错;对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采取什么态度、执行什么政策,往往被看成是对这个民族采取什么态度和政策。因此,在民族  相似文献   

14.
冯榕 《人民政坛》2006,(12):9-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也是包括立法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所不懈努力的共同目标和评判标准。构建和谐社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核心就是要保证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和谐,要使不同利益群体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维护和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弱势群体作为一个历史性和相对性的概念,是在特定的条件下相对于强势群体而言的。由于其在政治、经济、智力、信息等各项资源的占有、分配、利用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将直接影响或者进一步恶化其弱者的地位,造成其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体现和保护,最终将导致社会整体利益关系的失衡,进而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问题人类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民族后,民族就在不断地发展着,由于民族之间差别的存在,各民族在相处过程中,必然产生民族问题。对于民族和民族问题这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马克思、恩格斯以前各个时代的政治家、历史家、曾记述了民族的生活,殊风异俗,族源等,提出了处理民族、民族问题的观点。如古希腊历史学家、西方称之为历史  相似文献   

16.
赵玲 《创造》2013,(5):60-61
一方风土一方民情,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每个地方的文化都会有自己的独特性。生活在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以他们的建筑形式、生活方式、服饰饮食、婚丧习俗、宗教习俗、音乐歌舞、节庆活动等与我国中原地区的汉文化迥然相异,具有很强的文化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也构筑了云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把云南称为"民族文化资源的富矿",但是从民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民族地区妇联肩负着促进各民族妇女平等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责任。一、科学把握民族关系特征,明确妇联工作思路新疆地处西部边陲,与蒙古、俄罗斯、阿富汗、巴基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47个民族中有13个主体民族的群众信仰伊斯兰教,多民族、多宗教、多语种、多种生活习俗聚居并存的状况,要求我们科学把握以平等、团结、互助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深刻理解民族和谐的重大意义,不断明确妇联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平等是民族关系和谐的前提。平等不仅意味着不同人…  相似文献   

18.
统一战线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一战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妥善协调和解决阶级、党派、民族、宗教、社会新生阶层等方方面面重大问题的法宝之一,是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政治联盟,它的内部构成实质上就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说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之一,也是主体之一,没有统一战线成员的广泛参与和团结合作,就没有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稳定的社会形势,没有统一战线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只有爱国统一战线的不断巩固和发展,才能把统一战线方方面面的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超越各民族界限,上升到国家整体层面的概念。民族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各民族能否和谐相处和发展直接关系我国的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因此,对我国民族问题的处理要在一体性的基础上承认且创造积极条件,使各民族有利于朝着多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各社会主体和谐相处,社会安定,繁荣发展,才有助于我们国家安全的维护。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中,谁不想得到关爱,谁不想在幸福和谐的气氛中生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孤残的孩子们,当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未曾有过幸福的家庭,未曾受到过父母的珍爱,他们的心灵从小就流着泪、淌着血.他们是社会特殊的群体,他们是社会大家庭中最值得关爱和帮助的弱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