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胥祥忠  崔石磊 《学理论》2011,(28):63-70
中国农业正进入"两乏"的困境。推进农业现代化当务之急是尽快打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樊篱,通过鼓励大农户承包、农业合作社、引入社会资本等形式,走土地集约化之路,彻底改造中国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放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与工业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鄢冬梅 《学理论》2009,(12):155-155
土地资源保护是“三农”问题解决的核心与关键。我国土地资源保护法律制度还不完善,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变迁。如何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土地资源的配置是社会的稳定、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业发展与繁荣的前提和基础。“保护土地资源就是保护国民的生存之本,就是巩固社会稳定之基,就是促进农业发展之石”。  相似文献   

3.
农业的发展 ,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国农村、农民、农业问题解决的如何 ,取决于人均土地资源的多少、农业技术水平、农业规模经营程度和农村土地制度安排。本文就此谈点看法。一、中国农业人多地少的国情中国农村的劳动力平均耕地太少。到 2 0 0 0年为止 ,美国、英国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仅为 1 5 % ,日本、韩国和台湾省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率分别为 5 2 %、11 6 %和 8 3% ,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劳动力户均经营的耕地规模分别可以达到 890、 4 90、 2 0、 2 6、 10亩。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巴西等国劳动力平均耕地为 14 0 0…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7)
土地确权助推实现土地规模化、农业机械化,具有农业集约化程度更高、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产权关系更为明晰等正效应,土地确权离不开金融支持,依赖于创新农业产业体系,还需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乡村振兴成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和主旋律。改革仍是激活主体、激活市场、激活要素的关键所在。要准确把握农村改革方向,以土地制度改革为主线,创新农业体制机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和强国梦,完成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求知》2014,(6):48-50
<正>农业保险作为一种风险转移和风险应对机制,在分散农业风险、稳定农业生产和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代替直接补贴对农业合理有效的保护,是市场经济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通行做法。自2004年以来,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为涉农文件,并多次提出要加强农业保险的发展。2013年《农业保险条例》的实施,更是填补了农业保险在法律上的空白,对于有效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完善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天津作为特大型城市,具有鲜明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生产特色,近年来,随着农业机  相似文献   

7.
赵来珍 《学理论》2009,(18):99-100
农业法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使农业法学自成一体并能更好的指导并规范农业实践,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进一步界定其研究对象。我国对农业法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农业法学研究对象的定位至今也未达成共识。农业法学理论界将其研究对象归结为“农事关系”或“特定农业或农村经济关系”,关于其的内涵外延问题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是百年来农业现代化探索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内涵以中国式现代化特征为根本指引,具体表现为“三强”,即满足规模巨大人口的农业保障与供给要强,带动农业变革与升级的科技创新要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体系要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以高质量发展为行动导向,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从稳根基、补弱项、重持续三方面推进,全面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提升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的自立自强,系统构建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9.
王鸿远 《理论探索》2007,(4):104-105
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建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包括建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投入机制,建立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双赢机制,建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多元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10.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确保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我国农产品供需形势严峻,耕地和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自然灾害多发重发等问题日益突出,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不断加大,大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换,而农业是这一转换的直接场所.马克思从对土地肥力的掠夺和对劳动力的破坏两个方面批判了农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引发的农业生态危机,并指出“合理的农业”只能是“自食其力的小农的手”或“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控制”.土地股份合作制既能克服小农经济下家庭分散经营的地力浪费问题,又能缓解传统规模化经营方式下提高农业生产率与保护及改善土地肥力之间的矛盾,为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农业生态思想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刘滨 《团结》2010,(2):45-46
农业专家系统是运用人工智能中的专家系统技术.汇集农业领域知识、模型和专家经验,采用知识表示技术和推理策略.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咨询.指导科学种田。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对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科技文化素养.就地培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将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基本、最困难、最期待的单元。以国情农情为立足点、以现代化一般规律为参照系、以统筹农业农村发展为主线、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界定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智能化、市场化、法治化、在地化和绿色化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构成开门见景、出门见人、眼里有笑、事业有成的“两见两有”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愿景,并遵循引领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从美丽乡村、活力乡村、富裕乡村和幸福乡村等四个维度构建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李戈 《求知》2006,(7):32-3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15.
包卫兵  徐培华 《民主》2012,(12):12-14
开展土地整治.实施“农村土地整治万里行”示范工程,是近年来国土资源部门推出的保护耕地的一项重大举措。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也是保发展、保红线的结合点,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平台,同时还能有效地拉动农村投资和消费需求。国土资源部门作为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牵头单位,肩负着规划编制、土地整治政策、制度制定和项目实施管理等重任,要积极为党委、政府当好决策参谋,为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当好“先行官”。  相似文献   

16.
甘玉昆 《求知》2001,(8):26-28
思考之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首先,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推动力。搞好结构调整,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线。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这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  相似文献   

17.
曹明伦 《团结》2005,(5):31-31,34
在两岸加强农业交流合作正方兴未艾之际,大陆迎来了大小不一的不少台湾农业代表团,1988年以来台湾共有200多个、达4000余人次的农业代表团来大陆。如原民进党主席许信良曾率领由省、县、乡镇三级农会组成的台湾农业代表团。三年前,由台岛宜蓝县农会组成的农业代表团,参观考察了成都机投镇农村和农业,并到初具规模的、投资近亿元的都江堰民营敦煌集团生态观光农业园区参观。代表团团长、宜蓝县农会总干事曾来福认为,该农业园区虽有一定规模,但仅和台湾初期的观光农业差不多。由此可见,台湾农业一定有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之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18.
包志勇 《学理论》2008,(9):28-2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顺应世界农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得新 《求知》2001,(3):39-4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怎样从政策和管理体制上支持和促进农业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张红宇 《瞭望》2020,(7):56-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改革仍是激活主体、激活市场,激活要素的关键所在。以土地制度改革为主线,激活土地、人力等农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要素,深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转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和强国梦,完成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