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黎 《创造》2007,(1):68-69
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国,饮食文化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吃出文化,吃出品位,吃出感情,吃出温暖……可以说吃在我国广大人民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研究、谈论饮食文化之风甚嚣尘上,仿佛刚刚发现似的。其实,早在一九八三年全国烹任名师会聚北京表演时,已经提出中国烹任是科学、是文化、是艺术的观点,即认定烹任文化之存在。数年之中,虽也未间断有人在谈论烹任文化,总也零零落落,不那么热。不知为什么近两年热门起来,而且换了话题,成了饮食文化了。烹任文化,饮食文化,或许认为一而二,二而一,一回事。然而却不。例如,有人便贬烹任不过是“烧饭做菜”,即一种手艺而已,骨子里头泛出瞧不起的神情。而饮食便不同了,那是一种文化享受,或者是高级享受。饱腹美撰佳肴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文化事业也在蓬勃发展,并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各种文化作品和产品通过不同渠道、载体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多姿多彩、充满活力的国家形象。但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我们的文化弱势依然存在,除去功夫、瓷器等极具符号意义的文化代表,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停留在相当浅的层面,这与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占据的地位并不相符,文化走出去成为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世界文学":从乌托邦想象到审美现实>一文准确判断了世界文学语境下的中国文学地位,并提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过程中中译外工作的必要性.然而,作者认为中译外"尤其需要国外汉学家的配合和帮助",忽视了中国译者的主体作用,不利于中国文学最终走向世界."中译外"工作的薄弱是目前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瓶颈,它受学界的观念、中国文学的创作质量、译者的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制约.应采取国家向主要目标语言国派驻"文化大使"、以及提倡优秀的中国文学作者创造条件参与翻译自己作品的策略,切实提高中译外工作的效能,从而有效推进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杨晓畅  孙国东 《探索与争鸣》2022,(6):159-169+180
话语权包括三个维度:发生学维度,即物化形态,强调话语权的实现以话语生产能力为前提;接受维度,即对话形态,强调话语权的实现以其获得主体间性、文化间性的接受为关键;塑造维度,即权力形态,强调话语权的实现以其对受众价值观的塑造为旨归。与此相适应,中国社会科学要真正走向世界,需同时推进三大“基础工程”:话语生产力积攒工程、话语影响力提升工程和话语塑造力培育工程。中国社会科学要想具有国际学术话语权,需挖掘现代转型之“中国方案”的学理内涵,围绕基于“中国愿景”的“中国现代价值观”进行社会科学阐释,并使之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说年节饮食风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民间风俗中,莫过于年节文化。年节风俗与年节饮食文化是一对孪生姊妹,饮食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部分。年节饮食与祭祀祖先神灵、祈福纳吉、避邪免灾相关连,是一种对现实和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求。透过那层神密的薄纱,人们寻找一种藉口来改变一下生活,献媚神鬼不...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事关民族复兴大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从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角度,分析论证了儒学在全球文化竞争环境下的生存、发展与贡献.在建设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历史工程中,必须继承创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旗帜和标志,新的儒学文化一定能极大的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新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饮食文化是我们最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之一。说起饭菜品种之丰富,烹调之复杂,样式之精美,如果中国人称自己是第二,估计全世界其他国家没人有勇气自夸第一。  相似文献   

9.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在数千年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以厚重、深沉的丰富内涵向世人充分展示了其不朽的辉煌,而其中的饮食文化更像是经久绽放的一支奇葩,引发无数的文人雅士为之陶醉,为其博大精深而赞叹。来自台湾的庄纪桢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台湾逢甲大学人文社会学院担任讲师的庄纪桢先生,虽是一名研究社会学的老师,但对中国的饮食文化却情有独钟,长期坚持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探讨中国饮食文化。自誉为“美食家”的庄先生,还常常在媒体发表文章,弘扬中国的饮食文化。在台湾期间,记者在一次采访活动中,巧遇了庄纪桢先生,聊起了饮食文化。可…  相似文献   

10.
王明初 《新东方》2002,(1):44-46
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以来,邓小平理论在形态、内容、地位上都有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在邓小平理论形态方面,确立了“邓小平理论”概念,阐明了丰富内涵,形成了完备的内容体系;在邓小平理论内容上,从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判断、基本国情的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全局的把握、社会发展动力、经济改革和发展、民主和法制建设、文化建设到党的建设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在邓小平理论地位上,确认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浅谈饮食文化与服饰文化张俊生饮食文化与级饰文化都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从一个恻面反映了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我国的饮食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广泛,技艺精湛高超,为世界所公认。我国古籍对饮食文化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如说:“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必须从文化发展的更高起点出发,把锐意创新作为不懈追求,勇于改革,大胆实践,敢于开拓,积极努力,加快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的步伐,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苏琳杰  马广友 《台声》2004,(11):37-39
陕西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近年来,陕西经贸发展迅猛,境外投资纷至沓来,仅台商投资全省吸收境外投资第二位。  相似文献   

14.
从语义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社会主义”的诸多核心价值所构成的价值系统,该概念包含社会主义的——核心的——体系性的——价值等逻辑层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霸权主义盛行的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既走向世界、同时又自主发展的精神旗帜;是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历史阶段。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发展的理论基石;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下,中国共产党有效防止非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化和保持执政地位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吃乃国人悠久历史传统熏陶下而养成的一大偏好,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风俗各异,其饮食文化因之而各具特色,成为各地文化、历史、风俗的主要表征之一。在国家号召弘扬民族文化之时,特色小吃无疑是宣传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河南省作为文化大省,其历史文化之悠久几与华夏文明同步,尤其是作为我国古代文化兴盛时期唐、宋的中心之一,其饮食文化的底蕴更具历史的内涵。作为数朝古都的开封、洛阳,其饮食文化更是融宫廷、官府、市肆、寺庵各特色为一体,集东西南北各地特长于一身,味道之丰富、品种之齐全、手工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河南…  相似文献   

16.
文化的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龚爱林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要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必须建立与自己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形态。深刻地认识到这点,对于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搞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站在关系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论政协文化     
周国富 《今日浙江》2008,(19):10-11
政协文化是指人民政协的理论体系、思想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制度形态、工作方法及独有的风格和气度。政协文化是反映我国爱国统战线、基本政治制度和协商民主实践的文化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文化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孕育和催生政协事业的基因,是渗透在政协方方面面的血脉,是推进政协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切实加强政协文化建设,对于更深入地把握政协性质、地位和作用,更准确地把握政协工作理念、规律和特点,推动工作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全省工作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文化作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规定着人们的生存发展模式,标志着我们中华民族在整个世界所处的实际状况和地位。传统文化奠定了中国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现代文化开创了中国文化新生的契机,当代先进文化则开辟了一条新时代中国文化创新的发展道路。在世纪之交,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把握现在及未来文化发展的方向,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忠实代表。面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进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是中国共产党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业的开端。先进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体讲,是具有以下五种基本特征的文化:一是主导性文化。文化就其广义而言,包含物质形态的文化和精神形态的文化。我们所说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文化。代表先进文化,首先表现为掌握思想文化的主导方向。当代中国社会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也呈多样化、多元化发展态势。中国文化是固守传统,还是听任“西化”?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文化发展史告诉我们,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一批先知先觉的革命知识分子在当初西方各种思潮涌入中国时,把...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涵养了中国式现代化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而且它对于全球现代化进程中所谓现代性困境的破解,也提供着认知、启迪与价值指引。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注重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以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提炼体现中国风格的标识性概念,叙述好“中国版中国文化故事”等,着力于传播方法论层面的探寻,对于强化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09,(11):88-88
秦刚在《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和力量。在当今世界,文化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在走向世界、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以自身的文化引领社会进步,构筑精神家园,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影响世界发展。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