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两岸关系》2011,(9):12-13
两岸经贸篇 核心理念:一、提升台湾全球竞争力。两岸经贸重要,但两岸不等于全球,“中国”市场是台湾全球布局中的一环。在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同时,更应积极深化与世界各国的互动,寻求全球经贸战略平衡。  相似文献   

2.
刘舸 《台声》2003,(8):18-1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加速发展,构建全球或区域良性政治格局已经成为不同地区加强经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必然要求。目前,随着两岸四地经济一体化日益发展,从根本上构建海峡两岸的良性政治格局已成为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就台湾经济自身特点而言,建立两岸良性政治格局对台湾经济未来持续、健康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台湾经济未来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台湾同胞的福祉。作为一个海岛,台湾经济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劣势。简而言之,台湾经济的优势在于适应性强,充满活力;劣势则在于对岛外技术和市场的严重依赖。半个多…  相似文献   

3.
台湾萧万长先生在分析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两岸共同市场”理念和需要协调的政策措施,目的在于促进两岸经济一体化,使两岸经济双赢,这些观点应该给予肯定。但是,要实施其构想,必须以一个中国原则或“九二共识”为基础,当前台湾当局的“台独”意识破坏了这个政治基础。至于今后两岸政治如何统合,萧先生并未具体论述。不过,目前可以求同存异,先推进两岸共同市场——建立大中华经济圈的进程,对两岸经济发展会起正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因应全球区域一体化的浪潮,台湾当局力推自由贸易协议(FTA)战略,但成效不佳。2008年马英九执政后,两岸关系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得以缓和并稳步发展,台湾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问题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当前,台湾当局的FTA战略目标逐渐从传统的中南美洲“友邦”逐渐转向亚太地区,从单纯的“政治驱动型”向“政治经济平衡型”特征转变。未来,台湾当局FTA实践的进展,并不单纯取决于台湾当局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身份,更取决于两岸经济整合的深度和两岸政治互信的程度。台湾当局FTA实践的经验,对于未来参与TPP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两岸经济制度性一体化是当前两岸经济发展形势的呼唤,但受到当前两岸政治关 系的严重约束。两岸应在遵守WTO规则基础上积极探索能够突破政治僵局约束的一体化路径。 借鉴近年来国际上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经验,在“小三通”等现实基础条件上,两岸先行共 建开放性厦-金自由经济区,既可顺应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深化发展的趋势与要求,更是当前 两岸经济制度性一体化的一个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辛旗 《统一论坛》2002,(6):12-14
自2001年11月两岸相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由“入世”给两岸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开始显现出来。“政治紧,经济松”成为入世后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台湾妄圈利用WTO为“政治平台”,凸显“主权”地位两岸加入WTO为打破政治僵局提供了难得机遇。而现今的台湾  相似文献   

7.
吕钠 《两岸关系》2010,(9):29-3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日俱增。与此同时,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两岸经济发展均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及全球市场萎缩,竞争加剧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中华经济体与台湾经济的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区域化的潮流中 ,中国大陆经济与台湾、香港经济经过 2 0年来经贸关系的发展后 ,已初步形成一个市场和一个经济体。这个经济体将逐步成熟。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台湾经济进入 2 1世纪后 ,处于衰落状态。其原因虽然与国际经济不景气有关 ,但其内部政经存在的问题更为重要。台湾经济今后要能继续顺利发展 ,根本出路在于顺应中华经济体的发展趋势 ,实现两岸直接“三通”和经贸关系正常化 ,借助大陆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立 ,增强与东盟的经济关系 ,才不会趋于边陲化  相似文献   

9.
陈筠 《两岸关系》2009,(1):37-39
随着经贸往来的日益密切,两岸经济愈发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台湾经济已与大陆休戚相关——双方不仅将共享经济成长的果实,相对地,也将共同承担外来的负向经济冲击。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今天,各国各地区经济形势都相当严峻,两岸经济自然无法置身事外。以“扩大与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为主题的第四届两岸经贸论坛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举办,更具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战后台湾的对外经贸关系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其间台湾的区域经济功能和地位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新世纪前后,在全球化、区域化浪潮冲击下,在台湾当局限制性两岸经贸政策的制约下,台湾区域经济地位面临边缘化的挑战。为此,陈水扁当局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建设台湾成为亚太区域乃至全球经济中心的目标策略。然而,离开两岸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支撑,所谓的“中心”不过是“空中楼阁”,将难以消除台湾沦为亚太区域经济“飞地”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6.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7.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根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是“波浪式”前进。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江泽民牢牢把握时代特征,提出“跨越式”发展。“波浪式”前进与“跨越式”发展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讨高校文化时尚的内涵,着力挖掘高校文化时尚的青年亚文化特征,正确引导从"文化时尚"到"时尚文化"的同构与传承,趋利避害地发挥高校时尚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个性和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