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与道德同是规范人们日常社会生活行为的基本准则。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相互包含,相互渗透。法律具有一定的道德教育功能,道德教化需要以法律的形式来强化。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可以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融入法律规范,对“耻辱”行为加大法律的惩罚力度,从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1月10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领导人第一次提出“德治”问题,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我们党治理  相似文献   

3.
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相互补充。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相互补充。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人们在做出道德决断时,往往会不自觉地陷入到律法的规范中,但事实上在很多特定的境遇下,遵守法律却又与践行道德相矛盾,面对两难困境,道德主体该做出怎样的选择,美国学者约瑟夫·弗莱彻提出了“爱”这一境遇伦理学的至关重要原则,其实质是把绝对的原则——爱,与境遇的估计和行动的选择结合起来进行的道德决断。  相似文献   

6.
关于“道德”与“法律”在治国中的作用,古今中外,一直争论不休。仅强调“道德”或只注重“法律”的作用都是片面。道德与法律是相互区别的,它们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不能相互替代;道德与法律又是紧密联系的,它们共同作用于国家的治理,不可偏废。在国家治理中,德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且法治也是德治的保障;德治和法治又相互作用,德治是法治的思想前提,法治是德治的理性升华。我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在治国中的作用,今年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将“以德治国”明确地提了出来,指出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党的又一项英明决策,是对邓小平理论关于治国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为社会的两种基本规范,法律与道德既有联系又有区剐,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补充。法治离不开道德的支撑.也不能替代道德的重要作用。“善法之治”要求法律应该具有道德性,但并不意味着道德成为治国的直接依据,法治才是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一、规范市场经济主体行为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规范是国家以“社会正式代表”的名义制定和宣布的共同规则,其作用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及其界限,以使社会冲突保持  相似文献   

9.
德治与法治是治理国家的两种基本手段,都有其独特治理优势,但也存在各自局限,且互为优势和局限,需要在双向互动的良性关系中促成德治与法治的互补与协调,以二者的最佳配置来确保最优秩序与最高效率。德治与法治的双向互动具体表现为道德与法律在精神上相互吸收、规范上相互转化、实施上相互促进。为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德治法治、完善道德体系与法律体系、推进德治教育与法治教育等措施保障了二者的双向互动,共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法律和道德是调整社会行为的两种重要规范 ,从古到今对两者关系的争论从未停止。本文对历史上争论的不同观点进行了回顾与分析 ,试图探求法律与道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统一 ,以求“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财产权的社会义务”理论和“治安权”理论为国家限制公民财产权提供了正当性基础。这种正当性最终体现为一个国家的法律规范体系对公民财产权内容的具体规定。作为一项侵益行为,国家需要在宪法和法律授权的基础上,通过立法或者行政方式在合理的限度内限制公民财产权。北京市在APEC会议期间要求企业停工限产缺乏宪法和法律依据,对公民财产施加了过重的负担,构成了应付补偿的征收行为。为了实现国家管制和保护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我国需要完善宪法中的公民基本权利规范体系,制定规范政府决策行为的相关法律规范,逐渐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法院司法审查的范围之内,进一步探索我国宪法司法适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道德与法律都是对人们“恶”的行为的规范,只是两者沿着不同的路径:法律注重外在强制和不侵犯他人,对人性的约束力强;道德强调内省和利他,对人性的约束力弱。因而,法律与道德相通相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依其各自特点决定了法律对道德教育具有强化功能。所以,人类所追求的自由和谐的社会状态的实现,需要从法律规范的外在强制逐渐过渡到公民道德内省的自觉行为。贯彻落实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时,要把道德的教化与法律的强制结合起来,发挥法律对道德教育的强化功能,通过加强法治建设引导我国公民践行“八荣八耻”的道德要求,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要求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要求领导人的职务行为必须服从于宪法与法律。由于我国历史上长期人治思想的影响,领导职务行为中的“乱作为”与“不作为”现象不仅为数不少,有些性质还相当严重。因此,必须推行领导职务行为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并从行为前的“自我控制”、行为中的“监督控制”和行为后的“惩罚矫正”入手,规范领导干部的职务行为,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4.
人们在做出道德决断时,往往会不自觉地陷入到律法的规范中,但事实上在很多特定的境遇下,遵守法律却又与践行道德相矛盾,面对两难困境,道德主体该做出怎样的选择,美国学者约瑟夫·弗莱彻提出了"爱"这一境遇伦理学的至关重要原则,其实质是把绝对的原则——爱,与境遇的估计和行动的选择结合起来进行的道德决断。  相似文献   

15.
从词源学考察伦理是一定社会的人们所认识和理解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应然性关系;道德则是人们对这种应然性伦理关系的反思、认同和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有关“应当如何”的观念、品格、规范和行为.伦理是道德的来源和依据,道德则是伦理的展开和实现,表现出既相通相依、又相互限定的张力关系.厘正两者的关系,可有效防止道德绝对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有利于社会核心价值的构建和践行,有助于重建当代人的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16.
一、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由两者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的 法和道德都是决定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主义法和社会主义道德也不例外,作为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都产生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共同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利益的体观,二者就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 一方面,在内容上,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内容上相互吸收,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法律立法的基础,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来源,主要的价值目标和评判善恶,正义与非正义的主要标准。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内容的集中概括,正  相似文献   

17.
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校要提高对法制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搞好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大学生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道德和法律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社会规范。道德与法律联系密切,在调整规范人们的行为方面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18.
“以德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是对治国方略的完善和创新。法律和道德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 ,但守法和守德的心理机制和心理报偿有很大不同 ,对于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来说 ,法律治“表”,道德治“本”也治“表”,只有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中国政治文化决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这是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重要思想后,又一次深刻阐述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江泽民同志又鲜明地指出:“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们  相似文献   

20.
法律与道德分属不同的领域,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在社会生活的规范、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婚姻法》的修改中所表现出的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与兼容入手,对法律与道德在现代中国社会中的关系和作用进行了重新思考,法律不是万能的,理想状态应是法律与道德的兼容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