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艺  李慧懿 《党史文苑》2006,2(12):63-64
"五四"学人从语言的工具性出发否定了文言的存在价值,但白话文运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文言与白话间不平等的二元对立关系,只是颠倒了文言与白话的二元位置关系,转向了西方语音中心论,最终导致汉语传统文化的危机.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出发对"五四"时期的语言观进行了批判,提出利用文言丰富汉语的表现手段,重新建立起对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2.
“五四”学人从语言的工具性出发否定了文言的存在价值,但白话文运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文言与白话间不平等的二元对立关系,只是颠倒了文言与白话的二元位置关系,转向了西方语音中心论,最终导致汉语传统文化的危机。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出发对“五四”时期的语言观进行了批判,提出利用文言丰富汉语的表现手段,重新建立起对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3.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完成了从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了党的事业,在敌人的刑场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年轻生命。一九四五年,解放区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烈士传》(华应申编)一书,对恽代英烈士的公德和私德作了这样的描述:“他日以助人自助,无助人之事,爽然若失;  相似文献   

4.
陈石松 《世纪桥》2009,(19):23-24
“五四”先进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良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当时“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列宁领导的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最重要的外部条件。与苏联形成鲜明对照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暴露出严重的社会危机,给中国思想界很大的影响。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构成了阶级基础。经过三次论战,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更多的“五四”先进青年弄清了马克思主义与实验主义,与假社会主义即改良主义的区别,从而在斗争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一 所谓青年社会化,指的是青年通过实践活动,实现从以自然属性为主的人格模式到以社会属性为主的人格模式的转换。质言之,就是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换。社会化是青年的本质需求,它必然会渗透到任何有青年群体参与的运动中,并对之发生或隐或显的影响。 社会化是青年与生俱来的本质欲求,而本质意义上的青年群众,却是近代的产物,它只能以大工业的出现、近代教育制度的产生为基础。因此,在洋务运动以前,中国还不能产生真正的青年群体,当然也就谈不上青年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6.
如何评估“五四”时期毛泽东的思想状况,是毛泽东思想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它直接牵涉到两个重要问题:(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政治运动对毛泽东发生了哪些影响?(二)“五四”时期毛泽东的思想格局如何?在1920年他是否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及完成的程度如何?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的近代化是在中西文化撞击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文化采借、重组、交汇、再造的过程。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出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端,“五四”时期发生了重新估定中西文化价值的东西文化论战,中西文化的冲撞和交汇形成了近代以来的高潮。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惨祸和积贫积弱的社会现状,中国的先进者既想撷取容纳外来的近代文化,以适应和追赶世界潮流,又想保存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重振和弘扬民族精神。十月革命的炮声,使急于寻求出路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把目光转向马克思主义。李大钊说:“由今言之,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一生跌宕起伏,出现过一个又一个转折,其中五四时期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9.
文化选择的核心问题是文化道路的选择。鸦片战争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是每一时期、每一思想派别首先关注的问题。他们都试图对其作出新的反省,提出新的解决方案,而这种反省又总是在中西文化的撞击、比较、会通的大背景中进行的。“五四”时期也依然如此。在这一时期,随着中国近现代历史所发生的重大转折,中国思想界的主流从盲目效法西方文化发展道路的思维模式中摆脱出来,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文化发展道路。文化选择的这一转轨,直接影响了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五四”时期不同思想派别的文化选择是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作出的。这一时…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革命发动者和领导人。毛泽东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后来又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  相似文献   

11.
张蕊 《党史文苑》2014,(4):16-17
在中国现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有三次思想论战影响颇大,分别是"问题与主义"之争、社会主义之争和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这三次论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了重要作用,它们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12.
1919年3月到1920年12月,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先后有21批共计1900余名中国先进青年漂洋过海前往法国,开启了他们工读结合的法漂生活。本文围绕他们在法国工、学、吃、住等方面的内容,为读者展现勤工俭学青年群体的法漂生活。  相似文献   

13.
组织“新民学会”——接触马克思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军阀混战不止,列强也利用这些封建军阀势力来加紧剥削中国人民.兵灾、匪灾,再加上天灾不断,民不聊生。  相似文献   

14.
叶琼瑶 《党史天地》2007,(12):35-38
同为中国革命的先驱者.陈独秀与李大钊走过的革命道路和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作用却有所不同。李大钊被害后,陈独秀曾自称“南陈徒有虚名,北李确如北斗”,但是,毋庸置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进程中,陈独秀与李大钊充当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两大推手,以至于出现“南陈北李”之说。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研究系的“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五四社会主义大潮的激荡下 ,研究系知识分子在政治思想上转向改良式的社会主义。梁启超、张东荪改宗英国基尔特社会主义 ,张君劢则倾心德国社会民主主义。这种调和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 ,旨在平衡个人自由和经济平等 ,寻求一条兼容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新路。研究系的改良式社会主义 ,表征着现代中国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发端 ,它日后成为现代中国“第三条道路”的基本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岁月匆匆,七十年流逝。那个时代迸发出的思想火花还在闪耀,凝聚升华于那个时代的精神仍为人们所继承。在“五四”运动七十周年到来之际,本文试对“五四”精神及其继承发扬作一简略论述,以作纪念。  相似文献   

17.
70年前发生的五四运动,既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政治运动,又是倡导民主科学、解放思想的伟大文化运动。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己所走过的道路,都要进行总结,进行历史的反思,没有认真而深刻的总结和反思,就不能吸取历史经验的精华,推动社会前进。五四运动时期值得反思的问题很多,我认为其中最有反思价值的应当是民主科学  相似文献   

18.
正提起李大钊,人们自然会将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联系起来,称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这些都是没有异议的。但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袖,李大钊是怎样加盟《新青年》的?他与陈独秀、胡适的思想有何异同?这样一位曾主张调和论的温和的社会改良者,为什么会那样快从思想启蒙转向政治救亡并接受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那样快接受阶级斗争学说并投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是中国的思想变革的重要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中新思想不断涌现,新式的思想解放运动也在踊跃进行中,在进步人士和思潮的引领下,妇女解放运动开始走入国人的视野,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重要作用,让世代被传统礼教所压迫的中国妇女看到了自由的曙光。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真正自觉的妇女运动是在五四运动中发源的,可以说,"五四"运动开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的历史篇章,妇女的觉醒与争取解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及学说,张君劢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的观念。但由于他没有辨识德国的民主社会主义和苏俄的社会主义之间的本质性差别,而是简单地认为这两种社会主义只是手段上的不同,甚至认为可以在民主社会主义的框架下纳入暴力革命手段,这一构想显然是一厢情愿。为了实现这一构想,张君劢提出要先从思想文化建设入手,着力提高国民素质。但事实上,国民素质的提升与制度变革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张君劢把思想文化建设放在优先地位,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特殊历史背景下,不仅缓不济急,而且也有些不切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