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明胜  丰云 《探索》2011,(1):36-40
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和政党政治运作中致力于提升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和寻求更多的政治沟通渠道、政治沟通载体的时代化产物。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经历了从国家新闻发言人制度到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再到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三次跃迁历程。当前,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结构开始进入党委新闻发言人阶段,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走向前台"主动发声",这深刻诠释出转型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价值理念和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自身适应性调整并向现代政党转型的时代逻辑。作为一项新生的制度安排,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意旨深远,应以有效的方式和措施来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其启发点是已经初步建立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保障党委新闻发言人正确代表党委发布新闻的制度形态,具有许多独有的特征。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推进党务公开的新举措,是提升党务公开质量水平的新手段。抓好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从辐射对象、发布内容、程序步骤、宣传纪律等方面组合其运行要素。  相似文献   

3.
党风政纪     
上海: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上海市政府6月3日正式宣布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首批两位新闻发言人在100多名境内外记者面前亮相,并举行新闻发布会,这也是新闻发言人制度首次在国内省、市级地方政府“落地”上海市政府秘书长杜家毫说,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初定为两周一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目的在于营造公开、透明的信息环境,为中外记者提供规范的新闻服务。同时,这也是上海市政府更充分地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从而更好地实现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的一项具体举措。(摘自2003.11《半月谈》)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作出决定,成立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  相似文献   

4.
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的实践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网络发言人制度是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拓展。建立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使网络问政有了制度化的平台,是政府掌握网络舆论宣传主导权的需要,也是服务型政府理念的体现和深化。未来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要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是前提和基础,解决好网络发言人的身份识别问题是关键和核心,一支专业化的网络发言人队伍是人员保证。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这是我们党不断适应党内、国内、国际新形势要求提出的一项新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树立良好国际形象。同时,现阶段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度不健全、发展程度不够成熟等。因此,要从根本制度保障上、党委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及党委新闻发布工作形式等方面加以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彭红光 《学习导报》2013,(13):31-31
在铺天盖地的信息面前,如果没有一个权威的信息来源,杂乱信息容易搅乱人们的思想。党委和政府根据需要常常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的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媒体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新闻发布权威性源自规范有序。权威的新闻发布有一套完善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一方面,明确新闻发言人及其工作班子,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  相似文献   

7.
八面来风     
《当代贵州》2009,(18):10-10
贵阳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市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 9月1日,贵阳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即日起,该市正式启动市政府系统网络新闻发言人工作,由网络新闻发言人代表市政府对外发布网络新闻和政务信息,并就网络媒体和公众关心的相关问题进行答复。此次贵阳市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旨在通过网络及时、主动、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尽快澄清虚假、不完整信息,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这是全国首家以政府名义推出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  相似文献   

8.
1983年,中央政府部门始设新闻发言人制度。2004年.这一制度在地方政府出现。2010年,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成为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一个新亮点。近一段时间.多个地方党委宣布设立或即将设立新闻发言人。中国的新闻发者人制度.正从政府层面向执政党内部全面推开。  相似文献   

9.
美国新闻传媒的社会控制:政府与民意美国政府除了通过法律,如关于煽动、淫秽、诽谤、隐私、新闻自由/公平审判、版权和广电媒体所有权反垄断立法等手段,对传媒实行多方面直接控制外,还采取许多手段对媒体实施间接有效的控制。美国没有专  相似文献   

10.
新闻发言人代表政府部门发布各种新闻,因而具有政治人的角色特征;作为政治生活中的新闻发言人,又有着政策制定“敲门人”的形象。他们代表的是政府的声音,具有权威性和实施的紧迫性,这些都对新闻发言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美国传媒特别是新闻传媒与政府究竟是什么关系?众说纷纭。美国传媒除个别例外,如美国之音和公共广播系统,基本上都是私营的。他们在经济上不受政府的直接控制,在法律上又受到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享有相当的新闻自由权利。因此,美国传媒特别是新闻传媒往  相似文献   

12.
据报载,上海市政府最近宣布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布会两周举行一次,上海市民今后可以经常听到来自政府的声音。 上海市建立这项制度的目的在于营造公开、透明的信息环境。这种做法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从尊重民众的角度看,上海市启动发言人制度是规范重大新闻发布,实现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公众的知情权是一个现代社会公民的天赋权  相似文献   

13.
论新闻发言人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似乎只有外交部和政府的其他个别部门才设有专门从事新闻发布的专职人员。作为一种制度的普遍建立和推行,还是最近几年来的事。特别是2003年上半年“非典”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疫情信息公开透明,信息渠道保持畅通的开明之举,不仅有效地制止由于一度信息缺失所造  相似文献   

14.
晏青 《当代贵州》2010,(7):34-35
长期以来,由于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缺位",致使党务工作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公众公开。党委及党委组织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意味着我省在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和党务信息公开化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是我省在切实推行党务公开、增强党务工作公信度、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等方面的有益尝试。这一制度能及时有效地将公众一直认为较为"神秘"的党务工作予以公布,较好地营造了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党和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常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实际上,中共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已经有了“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雏形.抗战期间,延安迎来中外记者采访团,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亲任“发言人”答记者问;在国统区,中共利用办事处这个平台向外界发布权威信息,并在与国民党当局斗智斗勇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出了党的早期“新闻发言人”.  相似文献   

16.
新闻发言人是代表政府、企业向新闻媒体和公众发布信息、澄清事实的专业人士:目前这一群体遍及从国务院部委到基层街道办事处的各级政府:通过新闻发言人,实现政府与媒体、公众之间的沟通,塑造民主、开放、负责、透明的现代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7.
《中共党史研究》2012,(9):127-128
中共三次新闻改革与传媒公共性的变迁许鑫中共新闻事业史上的三次新闻改革,既是新闻观念和新闻业务的改革,也是传媒体制、属性和功能的调整,深刻地影响着传媒公共性的发挥。在新闻改革前,中共报刊以政治属性为主,兼具一定的公共性。在1942年延安整风期间开展的第一次新闻改革确立了党报的党性、组织性、群众性和战斗性,使中共报刊向强化  相似文献   

18.
骆正林 《探索》2011,(2):108-112
随着全球传媒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传媒更加具有工业生产的特征,生产者按照"新闻标准"生产出"新闻产品",受众则是生产流水线末端的消费者。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个主要的新闻生产标准,即政治标准、专业标准和商业标准。当前我国媒体生存同样具有三个并存的新闻生产标准。当新闻生产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时候,政府必须尊重媒体的新闻生产规律,有效传播政治信息,为国家发展创造和谐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有很多政治制度当前都日渐衰败。虽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已走上永久性的衰退之路,但在政治秩序不发生重大混乱的情况下,制度改革极难实现。三大结构特征都有问题美国政治文化有三个主要的结构性特征,这三个特征当前都出了问题。第一,相对于其他自由民主国家而言,司法和立法部门在美国政府中的影响力过大,而受损的是行政部门。美国人一贯信不过政府,由此就催生了立法部门解决行政问题的局面。久而久之,这种处理行政需求的方式变得成本  相似文献   

20.
信息广场     
《先锋队》2012,(18):48-51
繁峙县纪委: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为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公开,建立权威、有效、顺畅、快捷的廉政信息新闻传播及沟通渠道,繁峙县纪委监察局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对中央、省、市、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针、政策,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年度计划,反腐倡廉建设重大决策部署、重要工作进展、大要案查处及公众媒体关注的问题,县纪委都会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由新闻发言人发布消息。新闻发言人代表县纪委监察局发布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政策、新闻、信息,并通过介绍政策、通报情况、说明立场、回答新闻媒体记者提问等方式,实现纪委监察局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之间顺畅高效的沟通,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赢得社会支持。未经纪委常委会授权,其他任何人不得以县纪委监察局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