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对亚洲安全格局产生了根本影响,助推美国在亚洲安全格局中的主导地位,由此形成支离破碎、犬牙交错的地缘安全格局,迟滞地区国家探索亚洲安全治理的进程,导致多种安全观剧烈碰撞、相互影响并复杂互动,使亚洲形成两极之间的中间地带,为世界走向多极化创造了条件。从公共产品供给角度分析,亚洲安全治理主要存在美国主导的亚洲安全治理、东盟主导的地区安全合作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安全观及其实践,各种类型的安全治理在现实中并存共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当今亚洲复杂多元的安全治理体系。中国在积极倡导新型安全理念、共同维护地区安全、探索安全治理新模式、强化大国战略互信、管控周边难点热点问题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负责任、建设性、可预期的政策和举措,并取得了积极效果。亚洲安全架构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中国要以新安全观为指引,积极推动新安全观同地区各方安全理念和治理模式对接,推进亚洲地区安全架构建设,深化同有关国家的互信合作,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促进亚太安全治理和推动亚太安全新格局的构建中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是中国在亚洲唯一区域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贸易一体化是包括中日韩在内的"异质"结构成员间区域一体化的初级阶段。中日韩自贸区启动将加速亚洲贸易一体化进程,或将改变东盟在亚洲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从而将亚洲的区域合作转变到大国主导的轨道上来。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彰显了中国作为地区领导者的自信与风范,同时也是中国政府面对复杂国际国内形势做出的唯一区域战略选择。然而,中日韩之间的"强异质性"、美国主导的TPP对亚洲的渗透以及东盟主导的RCEP战略转变等,意味着中日韩一体化合作必将是一场超越经济的博弈。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尤其是2014年后,美国对亚洲安全事务的影响和作用总体有所降低,中国参与、贡献和引领亚洲安全新格局构建的地位和作用上升。中国、美国及地区国家深度博弈,多数国家期待建立一个全面、有效、可被广泛接受的亚洲安全新格局。当前,亚洲安全格局存在着时空错位、理念分歧、结构冲突、机制分散等四大关联交互的突出问题,导致亚洲安全面临系统困境。从区域公共产品视角看,亚洲安全公共产品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亟待探索构建亚洲安全新格局。中国应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发挥在亚洲安全新格局建构中的角色作用,加强理念和方向引领,加强同世界主要力量在地区安全问题上的协调合作,妥善处理地区安全热点问题,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亚洲安全治理机制建设,大力推进亚洲安全合作,努力实现从安全公共产品的消费国向供给国转变,为自身建设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也为亚洲安全建设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浪潮特点和动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球涌现,形成一股强劲的新浪潮。这股新浪潮推进之迅速,涵盖之广阔,合作之深入,内容之广泛,机制之灵活,形式之多样,前景之广阔,都是前所未有的。一、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迅猛发展的主要特点(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区域一体化迅速发展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亮点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该组织于1992年通过了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计划在2008年通过实施有效优惠关税计划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1997年底  相似文献   

5.
美国通过加入TPP从实质上确立了"重返亚洲"的全球战略调整,在更大程度上加快了对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干涉。美国主导下的TPP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中国的整体和局部FTA战略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中国必须正确认识美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战略转变以及TPP扩张带来的潜在影响,在此基础上对FTA战略做出合理的调整。中国的FTA战略重心仍应保留在东亚地区,提高国内企业对FTA的利用率,同时跟踪研究TPP的最新进展,为以后加入TPP谈判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6.
和平、发展、合作是亚洲形势发展的主流。美国加大在亚洲的军事投入、美日强化军事同盟以及朝核问题日益突出使亚洲局势复杂化。中国坚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基本外交理念和政策,在促进亚洲安全与合作的实践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王志芳  张丹 《东北亚论坛》2023,(4):66-81+128
大国关系是国际格局的重要宏观影响因素,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保护主义盛行,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受其影响停滞不前,国际政治经济区域化趋势明显。中美关系进入全面战略竞争阶段,美国利用“离岸平衡”战略使亚洲地区合作处于离散、复合交织的状态,区域经济对外依赖始终较强,一体化发展远远不足。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下区域治理思想对当前区域化变革具有较强指导意义,其核心是大国驱动、多边合作以及完善的合作机制等。全球价值链区域化是经济区域化发展的核心表现。亚洲价值链区域化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大国作用缺位和机制不完善。当前亚洲国家对中国经济依赖日益提升,中国应依托自身对全球及区域治理影响,以及强大的市场优势,主动引领亚洲区域一体化,发挥大国对价值链生产端和消费端的驱动以及推进区域合作机制完善等作用,加快提升区域价值链的自主能力,不断深化区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乔林生 《东北亚论坛》2006,15(2):100-104
新世纪日本对东盟的外交政策,摆脱了经济外交的单一性,在发展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取得了区域合作的突破性进展,并加强与东盟的政治对话、安全合作以及军事交流,旨在主导亚洲经济一体化,扩大在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势力和军事安全影响,并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国际社会的重要一极,逐步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张茗 《国际观察》2015,(3):43-54
本文以中国、日本、印度为重点,对亚洲太空力量的群体性崛起,亚洲太空格局的特点,以及美国的亚洲太空"再平衡"及其影响进行了全景式的呈现和深入剖析。本文认为亚洲太空力量已经成为国际太空领域的一支生力军,对推动国际太空格局向多极化,国际太空治理向民主化方向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亚洲太空力量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亚洲主要太空国家的竞争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亚洲整体太空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太空利用的扩展,但亚洲太空合作不仅受到太空问题"政治化"、太空合作机制碎片化的困扰,美国亚洲太空"再平衡"更使亚洲太空形势特别是太空安全形势进一步复杂化。如何防止亚洲太空竞争演化为太空竞赛乃至太空军备竞赛,深化泛亚洲太空合作,成为亚洲国家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2003年的东盟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南亚经济复苏、东亚经济增长、世界形势多变的情况下 ,东盟在2003年比较活跃 ,成为亚洲舞台上的一个热点 ,不仅促进了东盟内部在政治、经济、地区安全、社会的一体化进程 ,而且还进一步扩大了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亚太国家的合作 ,加强了与美国、欧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展顺利 ,它的启动积极地推动了东盟与中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一、东盟 :扩大合作 ,促进一体化2003年的世界并不宁静 ,美英联军发动对伊拉克战争 ,“SARS”上半年肆虐东北亚和东南亚 ,在这种多变的形势下 ,东盟在各方面加强了内…  相似文献   

11.
建立信任措施:欧洲经验及其对亚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信任措施”(CBMs)通常是一种涉及军事与安全领域的多边机制,它在上世纪7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欧洲安全合作进程中,并对欧洲各国建立相互信任、推动一体化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格局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BMs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在本质上越来越与经济密切相关。目前,亚洲的多边主义进程处于初始阶段,在军事与政治领域创建CBMs的空间似乎很小,但在经济领域却具备了良好条件,能源合作应是一个突破口。经济领域信任措施的建立将对有关各方的安全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东亚一体化进程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正式启动,而当前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被认为发展"迟滞"甚至陷入"停滞"。中国学界主要用"互信不足论"、"贸易结构差异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论"、"三心二意论"、"美国阻挠论"、"主导缺位论"等对其进行解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诞生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使东亚经济一体化呈现出多重框架并存的格局,其对东亚一体化的影响以及中国的政策应对是中国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并折射出学者们对"开放的地区主义"理念的不同理解。与此同时,东亚地区的政治和安全合作同样步履蹒跚,在几种合作模式间争论与博弈,学者们为此提出了许多新的东亚安全架构和设想。在不断地翻译和推介西方一体化知识之后,中国学术界应该用自己的话语构建中国或亚洲知识,以"互联互通"构建中国特色的区域合作概念和理论或许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美国赋予印度"主要防务伙伴"关系国的待遇,推动美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向新台阶。近期,美国与印度在防务安全领域的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受到美国政府的积极推动、日益密切防务合作机制、美国不断扩大对印军售规模与不断深化的联合军事演习等因素的影响,两国安全合作不断密切。美印防务安全合作的不断增强既是美国视印度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来自印度对美国的战略冀盼。然而,美印两国不同的战略设想、对国际事务的不同认知以及两国就防务安全合作议题上存在的纷争都影响着美印防务安全合作的更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洲”政策并未从本质上改变美国的东亚战略,改变的只是政策 手段,这些政策手段对东亚的多边和双边合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多边合作方面,美国签署《东 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加入东亚峰会的行动,实际上解构了东亚合作进程,大幅降低了东亚合作的 前进动力;在双边合作方面,美国充分利用东亚安全关系中的裂痕,加强与东亚盟国和合作伙伴的 军事关系。这些策略有效地实现了美国的政策目标,即防止东亚一体化深入发展,限制东亚大国的 地区影响力,维持美国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东亚安全局势纷繁复杂,地区安全热点不断凸显,究其根源在于东亚二元格局所导致的经济发展与安全合作脱节。美国领导的双边同盟体系主导着东亚地区安全,存在着发展、安全不可持续等难以克服的内在困境。亚洲新安全观拓展了实现东亚安全的原则、丰富了东亚安全理念,有助于构建集发展型、内生型、合作型、治理型和创新型于一体的全新安全合作架构。  相似文献   

16.
亚洲金融危机推动了东亚合作的机制化建设,经过了20年的发展,本地区逐渐形成了以东盟为主导、"10+3"为核心、东亚峰会为主要平台的多层次合作框架。本文基于中日两国对掌握东亚合作主导权博弈的视角,回顾了在域外因素影响下的中日韩东亚政策演变。本文认为当前东亚地区的合作困境源于本地区仍然存在的冷战对抗思维与零和博弈认知,而逆全球化给各国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提供了合作契机。中日韩应积极重启领导人对话机制,以互惠的经济关系和共同的和平诉求为合作基点,加快区域经济合作安排的谈判,利用边境自贸试验区的建设等途径,尽快在经济合作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7.
熊岚 《现代国际关系》2023,(7):104-123+145-146
在东盟和中日韩的共同努力下,东亚金融合作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受到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美国滥用金融制裁等因素影响,东亚金融合作呈现出积极适应外部变化的新趋势,特别是“10+3”成员国开始推动本地货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东亚金融合作新动向主要受到国际货币体系变动和地缘政治博弈两方面的影响,东亚国家在外汇储备库、地区债券资本市场和本地货币上的合作,意在持续降低自身和地区的脆弱性,并非主要是内生驱动的金融一体化努力。鉴于现有制度安排为美国与东亚国家之间、中国和日本之间以及东盟与中日之间三组关系相互作用下的平衡选择,为维护地区金融稳定,中国应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深化东亚金融合作、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为地区金融稳定创造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同时积极谋划亚洲货币基金方案,为解决地区金融治理赤字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8.
10+3(ASEAN Plus Three,简称APT)是东盟10国与中、日、韩3国建立的一种对话合作机制,是目前唯一只有东亚国家参加的合作机制。它是由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的“东亚经济论坛”演变而来的。1990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包括东盟与中日韩的“东亚经济集团”(East Asia Economic Group-EAEG)设想(后改称“东亚经济论坛”East A-sia Economic Caucus-EAEG),当时,由于该论坛排斥美国参加,遭到美国反对,东亚国家也  相似文献   

19.
东亚区域合作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近年来,东亚区域合作发展迅速,引人瞩目。 以APT(东盟 中日韩)为核心,从次区域的ASEAN(东盟)、MRC(湄公河委员会),到跨区域的APEC(亚太经合组织)、ARF(东盟地区论坛)、ACD(亚洲合作对话)、ASEM(亚欧会议)、FELAC(东亚拉美论坛),各种区域合作组织如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合作的领域从经济、科技到政治、安全,不断深入、扩展,取得了一系列具体的实际成果,如:推动区域内自由贸易、实行投资便利化措施、签署区域货币互换协定、打击跨国犯  相似文献   

20.
跨界合作是当今区域旅游发展的潮流。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菲尔—加罗德提出的跨国旅游合作驱动因素为分析工具,对亚洲3个与旅游合作相关的跨国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进行经验性验证,通过对比分析发现,GMS战略明确,合作网络详细且覆盖广泛,合作框架的构建创造了一个发展中国家跨区域旅游合作的新模式。GMS的成功经验表明,构建长效的合作机制将为跨界区域旅游合作富有成效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