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民族立法作为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云南有特殊的地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目前,一个以宪法为基础,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核心,由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等规范性文件构成的,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民族立法框架已初具雏形。具体讲,这一框架由以下五个方面构成:一是各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1986年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全省第一个自治条例《楚雄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1991年批准全省最后一个自治条例《镇源彝族哈尼族技枯族自治县自治条例》。至此,全省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都全部制定了自治条例,并获得省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参政能力 亟待提高;各级党政干部的民主素质还不能适应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农村 基层民主自治组织的“自治”功能还需强化。要加强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作好以下工作: 加快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加大宣传教育和行为培养力度,切实提高干 部、群众的民主素质;充分发挥基层民主自治组织的“自治”功能,切实加强民族地区农村基层 民主自治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村。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对此规定,  相似文献   

4.
杨序顺 《人大论坛》2009,(10):14-16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省人大常委会设立以来,高度重视民族法制建设工作,把民族立法列入重要议程,把批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纳入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强立法指导,及时审议批准,全省民族立法取得显著成绩。30年来,审议通过有关民族工作的决议、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及变通规定113件,现行有效的77件,其中,决议2件,地方性法规1件,自治条例14件,单行条例58件,变通规定2件。这些民族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5.
曲靖地区十分重视民族法制建设,经过努力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由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实施办法及规范性文件组成的具有民族散杂居特色的地方民族法规体系框架。一是重视立法。全区除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可依法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外,地区及其他各县市人大都没有立法权,重视和支持帮助寻甸县搞好立法就显得十分重要。该县从起草自治条例到完成与之相配套的11个管理办法,地区各有关部门都予以大力支持,逐条审阅并提出修改建议,尽量使这些规定可操作性强。二是制定规范性文件。确保民族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落实,一直受到区内各级党…  相似文献   

6.
云南民族立法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十年中,云南先后制定了一批地方性民族法规、条例等规范性文件,对促进民族工作的法制化,促进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放、经济建设、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起了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一是全省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通过,并由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了37个自治条例。早在1986年6月,省六届人大常委会就作出决定,要求省人大民族委员会把协助各自治地方制定自治条例作为工作重点,务必抓紧抓好。同年10月,全省第一次民族法制建设工作会议确立了积极慎重、成熟一个批准一个的民…  相似文献   

7.
自治权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法—一《宪法》和国家的基本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民族自治机关的重要权利。《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国家通过立法给予少数民族以自…  相似文献   

8.
覃章厚 《湖湘论坛》2002,15(4):61-62
邓小平同志历来重视民族工作,他在强调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加强民族区域自治的同时,还一再强调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邓小平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思想内容丰富,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下面五个方面:(一)发展民族经济是搞好民族自治的基础。早在建国初期的1950年7月21日,邓小平同志在欢迎赴西南地区的中央民族访问团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少数民族是想在区域自治里面得到些好处,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不解决,就会出乱子。……政治要以经济做基础,…  相似文献   

9.
李如珍 《云南人大》2007,(3):24-24,23
民族立法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强、综合性广、灵敏度高、成本较大的系统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16条“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的规定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立法法》的相关规定,大理州人大常委会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立法权,在州委的领导下,依靠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先后制定了自治条例、单行条例10个,修订3个,指导三个民族自治县制定了自治条例(含修订)和单行条例6个,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州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然而,无论从贯彻实施的效果还是从立法的质量上看,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立法理念还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立法宗旨与各族人民的愿望和需求尚有差距,立法技术还不完全适应民族法制建设要求等问题。为此,必须与时俱进地对民族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加以思考,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调整、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1996~2000年作者四次率课题组在鄂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对当地宗族文化和村民自治的情况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认为该地区农村1999年进行的第四届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但仅是实施村民自治工作的第一步。当地宗族意识一定程度上的复苏既是对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小家庭式的较落后的生产和耕作方式的一种回应,也是对当前农村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中存在缺陷的一种自发弥补,在当地农村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经济和文化相对较落后,村委会干部的群体素质不高,村民委员会在当地农村社会生活中多数只发挥了部分职能。要使其应有的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教育组织和社会控制的职能得到全面有效地发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1.
《今日民族》2005,(4):i002-i002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是全国惟一的由4种自治民族组成的自治县,县内主要居住着汉、拉枯、佤、布朗、傣、彝6个世居民族.总人口16.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4.4%。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85年成立自治县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县民宗局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在省、市民旅工作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12.
[策划人语]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国家宪法的规定,各少数民族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享有当家作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制度。1984年,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为民族自治地区各族人民充分行使自治权利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从1984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演变和发展黄铸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用马列主义指导自己的民族纲领和政策,但达到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恰当结合,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纲领提出“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实行自治,成为民主自治邦;用自由...  相似文献   

14.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自开始民族立法以来,从州情出发,制定或修订了自治条例以及系列单行条例,对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毛入玉  陈灵娟 《创造》2002,(9):40-41
一、坝区与山区村民自治的效果存在很大差异蒙自县2000年7月以新安所镇为试点,开始进行村级体制改革,实行村民自治,之后在全县展开。蒙自村委会运行至今,发展形势比较平稳,但因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在坝区和山区明显地表现出了“两级分化”。在坝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村民文化素质较高,村民自治的作用逐渐发挥出来,有的还发挥得较好,村民自治前后变化显著,而在山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村民自治的作用发挥不大,村民自治前后变化不大。这从选举过程和结果,村民民主意识的变化,村委会的自治能力和政府工作作风的…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聚居的內蒙古是中國最早建立的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四十年來它所發生的深刻變化,生動地體現了在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國,已經確立了平等、團結、互助的民族關係。今年五月一日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四十週年前夕,自治區主席布赫接受了本刊記者鄧樹林的訪問。布赫一九二六年生於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十三歲時和其他二十名蒙族青年一起投奔了中國革命聖地延安,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他擔任過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一九八三年起擔任內蒙古自治區主席。他向記者着重介紹了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在內蒙古的實施情况。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如何认识和处理民族区域自治内的自治民族与非自治民族的关系。既是一个突出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当前从理论  相似文献   

18.
聚居于祖国西南部崇山峻岭包围中的湘、鄂、渝、黔、桂五省市交界地带的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中,曾长期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公社制的残余,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形式上与今天的村民自治极为类似的原始民主自治制度。这一制度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别是与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之间,有适应和相似的一面,又有不相适应并存在本质区别的方面。协调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用村组法规范少数民族地区的村民自治,实现原始民主自治的现代跨越,既大势所趋,又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罗法洋  马健芳 《前沿》2009,(5):66-68
村民自治在影响村治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作用下,形成高水平均衡和低水平均衡,各个均衡水平上又有各自所能实现的均衡程度。均衡水平的高低总体上决定着村民自治水平的高低,它内在地受物质生产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各个均衡水平上所能实现的均衡程度决定着村民自治的具体效果,它由系统内各种因素所形成的合力的大小决定。村民自治的运行状态取决于均衡水平的高低以及在各均衡水平上所能实现的均衡程度,这是村民自治运行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20.
黎莲芬 《理论月刊》2010,(2):168-170
广西宜州市屏南乡合寨村的村民自治是我国村民自治的成功案例,其成功的经验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由合寨村开启的中国村民自治,是在争论中艰难前行发展的。实践第一和着眼未来是我国村民自治发展的两条基本经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大力发展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和基层民主确立为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可望通过大力发展村民自治,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