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王毅 《前沿》2012,(6):35-36
2007年7月,四川省政府发布《关于开展扩权强县试点的实施意见》,启动了首批27个县(市)扩权强县试点工作,2009年又新增32个县,赋予扩权试点县与市级相同的经济管理权限。扩权强县是对现行的市管县体制所作的一种必要的调整与改革,其目的是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本文以四川省部分县(市)为载体,分析扩权强县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完善扩权强县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朱文强 《小康》2010,(5):70-72
古人对县政有过经典的总结: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而今,“扩权强县”改革被舆论定位为中国最大的一次权力下放运动。 改革始自1992年,浙江、河北、江苏、河南等省份陆续推行了以“强县扩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把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直接下放给一些重点县。  相似文献   

3.
饶明勇 《创造》2012,(5):51-53
近年来,宁洱县委、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抓住宁洱县被列为扩权强县试点的机遇,充分利用和发挥“区位、资源、文化”三大优势,紧紧围绕“工业经济强县、特色农业兴县、旅游文化活县”发展思路,县域经济发展态势强劲。2009年、2010年,宁洱县连续两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全省20个“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之一。  相似文献   

4.
县政,在万众瞩目中前行。中央大力推行"省直管县"改革,在浙江等省份,"扩权强县"已经从最初的探索和尝试,转向深入化、制度化阶段。这必将重塑中央与地方关系格局,让县再次成为国民政治、经济生活舞台上的主角。  相似文献   

5.
试点“扩权强县”改革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城市居民、县乡财政运行困难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许多省份纷纷推出了“扩权强县”的改革措施,试图以此破解基层政府与“三农”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困境和开拓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浙江是我国坚持实施“省直管县”的省份,并在1992年和1997年两次出台对县级扩权政策。1992年的放权主要是针对全省13个经济强县(市)下放审批权;1997年浙江又进一步在萧山和余杭试行部分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扩权的力度有明显的提升。2002年浙江将313项审…  相似文献   

6.
袁华明 《观察与思考》2003,(12):146-149
去年8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扩大绍兴等17个县(市)的经济管理权限项本该属于地级市经济管理的权限“空降”,至经济强县,涵盖了计划、经贸、外经土资源、交通、建设等12大类扩权事项,几乎囊括了省市两级政府经济管理权限方面。省委办公厅下发的文件里用四个字来表述扩权的总体原则:“能放都放。”  相似文献   

7.
今年我省将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扩权强县改革. 我省的强县扩权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从1992年起,我省先后4次实施了经济强县扩权改革,极大地改善了经济强县的发展环境,激发了经济强县的发展活力,有力地推动了强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百强县我省占30强.在新的形势下,从强县扩权转向扩权强县,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8.
强县扩权与省直管县(市)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强县扩权、省直管县,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强县扩权、省直管县提供了前提条件;区域经济关系的密切,行政隶属关系的日益淡化,对强县扩权、省直管县提出了强烈要求;电子政务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强县扩权、省直管县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国外行政层级结构和治理模式,为强县扩权、省直管县提供了国际借鉴;部分省份的改革试点经验,为强县扩权、省直管县积累了宝贵经验;理论界的研究成果,为强县扩权、省直管县提供了理论基础;党政干部对改革的广泛支持,为强县扩权、省直管县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市管县行政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从1992年起开始省直管县改革试点。截止2010年末,中央批复8个省37个县进行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加上一些省份强县扩权和扩权强县的改革试点,两项合计超过1000个县。对于是否进行省直管县改革、怎样进行改革,人们有不同的认识,但多数人希望把改革推进下去,并提出加强顶  相似文献   

10.
正在推行的强县扩权战略对于区域政治、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河南省邓州市为实例,从经济绩效、社会绩效、行政绩效三个维度,建立区域综合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进行模型评估分析,得出结论:2002年2010年邓州市综合评分值呈现上升趋势,证明强县扩权后的邓州市区域综合发展绩效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随之以河南省所有扩权县的综合发展绩效予以佐证。最后,针对强县扩权带动区域综合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江苏省政府重点研究扩权强县。记者从该省政府法制办获悉,公开征集2006年课题项目的活动将于近日截止申报。今年列入省政府重点课题的有4项,其中,“扩权强县”相关法律问题研究居于首位,意味着江苏扩大县级权限大势已定。  相似文献   

12.
去年底,浙江启动了第四轮强县扩权试点,赋予义乌市(县级市)与设区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动义乌市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浙江省委省政府在试点文件中强调:“在义乌试点成功后,浙江将比照义乌,适时扩权到所有经济强县。”  相似文献   

13.
“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尽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的这一表述仅指财政管理体制,但“省管县”的话题,还是吸引了许多人对于新时期制度建设探讨的强烈兴趣。浙江是“省管县”这一体制的成功实践者。事实上,在浙江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令人羡慕的成绩后,多个省份先后跟进,纷纷规划出台了以省管县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强县扩权”举措。今年年初,多家媒体关注到了同一条新闻:经历了一些前期研讨与舆论铺垫后“,强县扩权”的提法已经出现在江苏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个省明确表示,将在“十一…  相似文献   

14.
宪法虽然一般支持扩权强县的改革,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实践固化了“市管县”模式,并在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中央部门规章、地方人民政府规章中,把这种管理模式制度化,合法化。因此,为支持扩权强县,必须在层级上对全国性法律、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规章作适当调整;在法律的事务上,对经济管理事务、社会管理事务等方面的规定作符合扩权强县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河北扩权强县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秀江 《小康》2009,(9):50-52
“扩权强县”被称为最大的一次权力下放运动。在改革的各方利益没有达到平衡之前,博弈不会停止。  相似文献   

16.
从"强县扩权"到"扩权强县"的一系列扩权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体制创新最具代表性的探索实践,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包括城市化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03-2005年度全国百强县中浙江均占30个,稳据全国第一。浙江省县域经济全面发展,与“省管县”体制不无关系。由于避免了市对县的财政截留,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非常明显。近年来,海南、浙江、湖北、河南、广东、江西、河北、辽宁等省先后开始了“强县扩权”的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最近,河南省政府一份关于扩大县(市)管理权取限的文件,使以“强县扩权”为宗旨的行政区划管理改革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在这份《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的意见》中,河南省将本属于地级市的部分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下放给巩义、项城、永城、固始、邓州等5个县或县级市。这些权限包括:计划直接上报、财政直接结算、经费直接划拨、项目直接申报、用地  相似文献   

19.
2002年8月,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开始了以强县扩权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区划管理权限改革。  相似文献   

20.
“扩权强县”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学玉 《群众》2007,(2):37-39
扩权强县是对市管县体制的突破,是实行省直管县体制的必要准备。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区和经济区的分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扩权强县、省直管县提出了强烈要求。扩权强县对于有效维护基层组织和农民利益,降低行政成本,减少行政层级,消除城市虚化泛化现象,促进城市合理布局,统筹城乡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