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1年9月4日通过了《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本文就《决定》中不明确的和未涉及的、与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犯罪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分别谈点个人的浅见。一、关于以出卖为目的、抢夺婴幼儿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笔者浅见,对这种犯罪行为,应比照《决定》关于“以出卖或者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绑架妇女、儿童罪的规定处罚”的规定,以绑架儿童  相似文献   

2.
绑架犯罪的现状及侦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绑架犯罪,历来被黑社会组织作为发财暴富的手段和捷径。建国以来,此类犯罪一度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所以1979年《刑法》并未规定绑架犯罪。70年代末,绑架犯罪在大陆再度沉渣泛起,80年代进一步蔓延,90年代达到疯狂程度,一些省份的绑架案件成倍增长。绑架犯罪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纯粹勒索赎金的绑架勒索犯罪;二是以索债为目的的非法拘禁;三是报复性绑架犯罪,这类绑架犯罪,有的是“黑吃黑”;有的则是由于其他矛盾激化所导致;还有的先诱使选中的侵害目标进行违法或犯罪活动,然后实施绑架。这些案件,虽然犯罪性质不  相似文献   

3.
刑事视野下的拐卖儿童犯罪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些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的流动人口数量越来越庞大,以及儿童的保护措施不晚上,儿童拐卖犯罪正日益猖獗。如今,拐卖犯罪又出现新的特点:犯罪的手段由简单的对儿童的诱骗方式转变为暴力抢劫或绑架等一些暴力方式来进行儿童拐卖;被拐卖的儿童大都成为犯罪人员获取利益的工具,另外,拐卖犯罪也逐渐趋于出集团化。所以如何减少这种犯罪行为已经成为社会急需研究的问题,文本就刑事视野下的拐卖儿童得犯罪行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拐卖妇女、儿童罪,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以及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组成了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罪名体系.其中四个罪名的表述因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亟待调整.“拐卖妇女、儿童罪”和“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应分别修改为“贩卖妇女、儿童罪”和“收买被贩卖的妇女、儿童罪”.“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和“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应分别调整为“不解救被贩卖妇女、儿童罪”和“阻碍解救被贩卖妇女、儿童罪”.  相似文献   

5.
河南绑架勒索犯罪的特点皆为团伙作案绑架勒索大都是有组织犯罪,在实施绑架过程中,要经过劫持人质、看管人质、与受害人家属通话要钱、交接赎金和人质等过程,一人很难完成。从已打掉的绑架团伙看,其成员少则2人,多则10多人,甚至更多。作案时有的负责绑票,有的负责看人,有的负责喊票,有的负责接款,有的实施撕票。其作案成员中,有城乡不务正业的闲散人员,有无业的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有无业的复退军人,也有青少年。作案目标集中在省公安厅2001年掌握的26起绑架案件中,绑匪勒索的对象有公司总经理、党政干部、厂矿企业负责人及农村富裕人员。绑架中小学生的18起,绑架未入学儿童的1起,绑架家属的3起,直接绑架本人的4起。2002年省厅直接掌握的19起绑架案件中,绑架中小学生和儿童的13起,绑架大学生的1起,  相似文献   

6.
<正> 一、完善拐卖人口犯罪立法的必要性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猖獗,并且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一是公开使用暴力抢劫妇女特别是婴幼儿的增多。二是拐卖、绑架妇女、儿童更多的是共同犯罪特别是犯罪集团。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最近对500个案例的调查表明,二人以上作案的有418件,占83.7%。三是犯罪活动方式更加隐蔽,犯罪手段更加狡猾。为了逃避  相似文献   

7.
绑架犯罪是历史悠久的传统犯罪,在新形势下死灰复燃,并呈发展蔓延之势。绑架犯罪在其犯罪形式、发展态势等方面呈现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关于绑架、拘禁索债型犯罪定性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绑架债务人并进行非法扣押、拘禁的方式进行索债,社会危害性大。作者试图以债务性质为视角对此类犯罪的定性及举证责任作详细论述。对绑架、拘禁索债型犯罪处理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9.
绑架罪的既遂以绑架行为实际控制人质,将人质置于行为人实际支配之下为标准。因此,根据我国中止犯的一般理论,行为人绑架犯罪既遂以后又释放人质的不能构成中止犯,属于犯罪既遂后的悔罪表现。为了保障人质的生命、身体安全,鼓励犯罪人及时放弃犯罪,防止社会危害性扩大,对于绑架犯罪既遂后释放人质的情形,国外刑法和我国台湾地区刑法已经将其作为特殊中止犯加以规定。从刑事政策及中止犯的立法宗旨考虑,我国刑法也有必要将绑架犯罪既遂后释放人质的情形增设为特殊中止犯。  相似文献   

10.
遏制拐卖人口犯罪之我见张一宁1991年9月1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的斗争被提上重要日程。拐卖人口犯罪从70年代后期逐步蔓延,到80年代进而...  相似文献   

11.
对绑架勒索罪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绑架勒索罪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犯罪分子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刑法作了重要补充后增设的新罪.近几年来,该种罪一直居高不下,成为我们打击的重点.但在实践中,我们对此罪的有关问题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不少分歧,本文就此略作探究.一、关于绑架勒索罪的犯罪对象问题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物.它在犯罪构成中所处的地位虽不及犯罪客体那么重要,但在许多犯罪中,犯罪分子正是通过作用于犯罪对象来达到危害社会,实现犯罪的目的的.绑架勒索罪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近日,湖北省荆门市在万人体育场召开声势浩大的公捕公判大会。涉黑涉恶88名犯罪嫌疑人被公开宣布逮捕,流氓团伙首犯张中德、伍兰和绑架并杀害儿童的朱华等19名罪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绑架、非法拘禁犯罪已成为严重危害福建省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由于这种犯罪隐蔽性强,获取暴利的成功性高,刺激着犯罪分子愈来愈多地选择这种以劫持人质来攫取财物或追讨债务的犯罪手段,造成福建省此类案件频发,并有从沿海向山区、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和国内外相勾结犯罪的发展态势。1996年至1998年,福建省共发生绑架勒索、非法拘禁等案件774起,而1999年第一季度就发生72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多15%,而且危害程度日益增强。持枪绑架、绑架杀人  相似文献   

14.
在勒索型绑架犯罪手段日趋智能化、反侦查意识大幅提高、跨国案件与日俱增的形势下,针对勒索型绑架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在以人质安全第一的原则下,公安机关应抓紧战机,做好人质家属的指导和先期调查工作,采用多种侦查措施,加强协同作战,及时营救人质.  相似文献   

15.
试论绑架勒索罪潘家永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刑法》等刑事法律中有关拐卖人口犯罪的规定作了修改和补充,并增设了一些新罪名,本文试对《决定》中增设的绑架勒索罪的有关问题作些论述。一、绑...  相似文献   

16.
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严厉打击这种犯罪,保护妇女、儿童的人身安全,进一步提供了法律依据。认真学习、正确理解《决定》的精神实质,对于严肃执法,准确有力地惩治犯罪,有着重要的意义。 《决定》的主要特点:一是突出体现了保护妇  相似文献   

17.
聂玮 《法制与社会》2010,(12):287-288
绑架犯罪是严重侵犯人身权利的暴力犯罪。犯罪分子不仅损害受害人的权益,而且破坏社会秩序、影响国家稳定j本文通过分析绑架犯罪被害人的共同特征,提出具体的被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绑架勒赎,这种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被消除的丑恶犯罪现象,近年来又死灰复燃了。它给家庭和个人带来痛苦,给社会带来混乱,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鉴于我国刑法中没有对此种犯罪加以规定,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此类犯罪多以抢劫罪处理。但是,由于绑架勒赎罪的犯罪构成与抢劫罪不相符合,我认为将其按抢劫罪处理是不合适的:首先,虽然绑架勒赎罪和抢劫罪在客观方面都有用威胁的方法取得  相似文献   

19.
本文案例启示:绑架行为人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杀害被绑架人的,只能作为绑架罪的加重情节。但不是所有绑架犯罪中的杀人行为都不能另外定罪,并非在绑架中伴随实施的抢劫行为都将被绑架罪所吸收,存在两罪之间择一重罪处罚的情形。  相似文献   

20.
一、严厉打击不动摇人民法院要根据中共中央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意图和工作部署,从各地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强刑事审判工作,依法从重从快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破坏市场秩序的犯罪活动。继续依法严厉打击恐怖犯罪、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犯罪和各种颠覆国家政权、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保障国家安全;依法从重从快打击杀人、爆炸、抢劫、绑架、故意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黑社会性质等有组织犯罪,盗窃、抢夺、赌博等多发性犯罪,以及毒品犯罪、拐卖妇女儿童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