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瑞 《法制与经济》2009,(23):67-67,69
所谓“南海主权争端中的涉法问题”就是指运用法律武器争取解决南海周边的国家在南海各岛礁、沙滩的归属及海域划分问题上的分歧和争端。南海主权问题是南海周边“六国七方”以及相关利益国家之间的一个十分复杂的关系,自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最后会议上通过以来,中国南海问题愈加突显出来。解决南海问题的模式显现出了从军事对抗到政治磋商再到法律应对的大致轮廓,从法律角度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相应的总结,会为解决南海问题的法律模式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2.
中菲南海争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争端也面临诸多困难.文章阐述了中菲南海诸岛领土主权争端的背景,分析了争端的成因,对中菲在南海问题上的主张进行了法理分析,并提出了当前我国可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关于南海诸岛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南海诸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我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文章首先谈到南海诸岛的目前形势,对周边国家蚕食我许多南沙岛礁,尤其是菲律宾借口“发现无主之地”、“邻接菲律宾领土”,从国际法的角度给予严正的批驳。其次,在主权属我的大前提下,对南海诸岛的疆域划界作了详细的论述。主要涉及三个法律问题:(1)群岛制度能否适用于远离大陆的南海诸岛?(2)1982年《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的规定如何适用于南海各岛礁?(3)传统海疆线的由来、涵义和性质。再次,文章在论及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后,指出菲律宾、越南企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提交联合国或国际会议,按南极模式使南沙地区“非军事化”,由周边国家“共管”;我国则主张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争端,一时解决不了的,可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最后,文章还提出了我国对南海争端应采取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4.
“南海九段线”是确定中国对南海行使主权的主要标志.并早已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越南、菲律宾等国妄言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而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违犯了“禁止反言”等国际法规则、违犯了“陆地支配海洋”等海洋法原则,不仅是非法的,而且构成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中国政府基于与东盟各国友好关系的大局,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应该是解决南海争端的可行方案。南海九段线的法律地位应为“岛屿归属线”为宜。只要有关各方遵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南海就会成为和平之海、繁荣之海。  相似文献   

5.
2013年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并执意推进“南海仲裁案”,请求仲裁庭对其声称的“中国占领或控制的”南海岛礁性质和海洋权利分别进行判定,通过将南海岛礁“碎片化”、权利最小化否定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无论从地理上还是国际法渊源上看,密切相关的海洋地物的整体性都是构成群岛的基本要素.基于地理、法律、国际判例、国际公法学家关于群岛整体性法律地位的阐述,分析我国南海群岛实践及立法主张,论述我国群岛具有整体性的法律地位,进而主张我国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6.
“问题”学生是高校学生中亟需转变的对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他们严重的厌学、网瘾、迷情、违纪、犯罪等现实问题已给大学生成才造成严重的危害,文章以“问题”学生的问题为主线,通过分析问题的主观成因,有针对性地探讨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最佳途径与方法,意在帮助“问题”学生实现有效转化,促使高校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7.
李帅 《法制与社会》2011,(35):168-169
进入2000年,南海问题依然是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学者们从各角度提出了处理南海问题的思路,如防止问题的国际化、多边化,促成共同开发,加强实际控制等。不过,也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如南海问题的界定尚有争议,对策的可操作性有待思考,行为的动因分析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8.
我国南海因其丰富的经济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而成为各种势力觊觎的对象。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以来,南海就成为世界上争端最为复杂的海域之一。我国从和平与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南海政策,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打开一扇大门,虽然具体的政策落实还存在一定困难,但该政策仍是目前南海问题最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茅慧媛 《法制与社会》2013,(35):201-202
“毒胶囊”事件的曝光,再次为我国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本文将以“毒胶囊”事件为切入点,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并试图阐述由“企业一政府职能部门一消费者”三方全程控制食品安全的法律监管体系,由此减少我国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希望本文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设的进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两抢一盗”犯罪呈高发态势,成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危及民生安稳的突出问题。通过调研禹州市“两抢一盗”发案情况,分析犯罪的动向和成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建立起全方位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1.
陈杨  沈小平 《法制与社会》2011,(18):179-179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法院受理的信访案件也逐年增加,特别是“缠访”的现象明显增加,严重影响到审判秩序。本文拟通过对“缠访”的特点、成因、对策进行分析,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南海油气资源储量丰厚,享有“第二个波斯湾”的美誉.近年来,中国就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问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前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并没有实质性进展,影响共同开发“区块”选择的障碍包括各国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界限主张的冲突、争议海域界定模糊、对“共同开发”理解各异、区域外大量国家或企业卷入等.提出“区块”选择应当遵循的原则,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明确争议海域,促使石油公司参与“区块”选择,从低敏感领域合作着手,多方式确定“区块”,以此解决上述障碍.  相似文献   

13.
王炫苏  陈珊 《中国司法》2011,(11):84-86
当前,正值“十二五”规划开始实施,“六五”普法全面启动的重要节点,如何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顺应人民群众对法律需求的新期待、推动“六五”普法实现新跨越,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问题成因、形势要求、创新路径等方面人手,略谈几点对“六五”普法工作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论公司“内部人控制”之法律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传统国有企业在实行公司制改造过程中,出现了颇为普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如今治理“内部人控制”问题,已是当今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现实问题。目前,理论界对此作了多方研究,实践中采取了某些措施,但尚不深入,效果也不太明显。应该说,治理“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机制有多种可供选择,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所称公司指国有企业改制成的股份有限公司,着重研究其法律治理,以其有肋于该问题之解决。 一、“内部人控制”之含义及其成因分析 “内部人控制”是指“从前的国有企业的经理成工人在企业公司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人们正从许多方面加强对图书馆网络系统安全的保护。本文试通过分析图书馆网络安全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因素,针对环境因素、系统缺陷、网络自身的脆弱性、“黑客”攻击等方面,阐述了加强图书馆网络安全运行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促进监狱人民警察的作风建设是监狱系统刻不容缓的政治任务。我们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刻分析干警队伍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理性地剖析其成因,并采取有利的措施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责任感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生活》2009,(7):14-16
所谓“过度医疗”,简单地说,就是指超出需求的医疗服务,它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开药等。深为公众诟病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最直接的成因就是“过度医疗”。  相似文献   

18.
防止罪犯脱逃是监狱的头等大事。因此,对脱逃案件的成因、对罪犯逃跑选择的位置时机、对罪犯逃前表象的分析掌握,就为脱逃案件的预防与侦破打下了坚实基础;而深化,细化“入监教育”,对新入监罪犯建立“综合分析评价制度”,内在强化教育与外在严密控制防范相结合,依法文明治监等措施和制度的实施,就成为预防,侦破脱逃案件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信息观与教育研究结合,正成为当代教育研究的一种基本范式。在我国应用信息观研究教育存在着忽视二者结合的“基点”以及对教育信息的特殊性研究不足等问题。究其成因,一是信息科学自身的不完善;二是引进香农信息论时对其数学基础重视不够;三是存在“主知主义”教育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展快、变化大,但也困难重重,问题较多,既有表面的,也有深层次的。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期间,中国农村发展更是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瓶颈问题。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农村病”较重的国家,主要是由于建国后非均衡、割裂型的发展战略引起的,具有深刻的历史成因和特殊性。当下“三农”问题困境的显现,其实质就是农村工作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所致。因此,从机制创新入手来分析和解决中国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