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我国侵犯高校学生合法权益的最主要问题存在于高校处分权的行使和保障学生合法权益救济制度的欠缺上.为了进一步规范、监督高校的处分行为,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本文拟从高校学生处分行为和权利救济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以及学生合法权益的救济制度实施现状及构建学生合法权益的救济体系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校学生违纪处分权及其实施中存在着法律对作出违纪处分决定的主体授权不明、对学生应受处分的行为及应承担的不利后果界定模糊、可能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无诉讼救济法律依据等"实体缺陷"以及制定规则、作出处分、寻求救济过程中的"程序缺陷",应从完善相关法律、规范高校处分规则,完善规则的制定程序、处分的作出程序、受处分学生的救济程序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由于高等学校对学生纪律处分和纠纷解决的立法不完善,导致各高校纪律处分的实施和对被处分学生的救济方式大相径庭。本文探讨了高校纪律处分的法律依据、纪律处分的性质及其与行政处罚的关系,认为高校纪律处分是一种惩戒性的具体行政行为,被处分学生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4.
美国公立高校处分学生时有遵循正当程序的义务,各高校普遍建立了完善的学生纪律处分程序制度。处分过程保障当事学生与师生代表的参与,处分机构民主性与中立性强,行政色彩很淡。正当程序保护的重心是处分决定的最初作出过程,校内申诉作为救济手段只是用来"拾遗补缺",学生无正当理由不能提起。美国相关程序突出了学生权利保护的价值倾向,但并没有走向过于司法化,且关注学术违纪行为的特殊性,对我国高校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史峰  姜小玲 《法制与社会》2011,(34):191-191
目前国内各高校大多成立了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为受处分学生提供了权益救济的渠道。本文结合国内及台湾地区申诉理论和实践,从处理学生申诉案件应遵循的原则的角度,对处理学生申诉案件应坚持的几项原则做尝试性的探讨,期望对学生申诉的理论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处分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原则、法治化原则、程序正当原则.法治化原则要求学校对学生的处分要依据法律的明确规定;以人为本原则要求学校尊重学生,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程序正当原则要求学校在行使处分权时要充分赋予学生知情权、陈述申辩权、救济权.  相似文献   

7.
叶承芳 《法制与社会》2011,(25):165-165,171
我国学界对高校与学生间法律关系的认识主要经历了"特殊权力理论"、"契约理论"和宪法关系理论三个阶段。高校学生违纪处分无论其处分种类,在实质上均属于外部行政行为,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完善的救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现实中受教育权被排斥在司法救济之外的困惑展开,探讨了高等学校是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司法需要掌握好介入高校处分权的界限,将部分处分决定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无权处分是我国《合同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旨在揭示无权处分的内涵、无权处分的效力、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之法律冲突、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和权利救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界及审判实践对高校学生不服开除学籍之外的处分行为是否具有可诉性,受诉法院是否应当对学校做出处分决定的事实依据及校规校纪的合法探讨并不充分.本文在论述高校处分权是国家公权力的基础上,认为高校处分学生的行为是具体的教育行政行为,均具有可诉性,法院应对高校校规校纪内容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提出了审查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处分违纪学生的显失公正主要是指:违背初衷、考虑不当、差别对待、过罚失衡、背离公理,实现处分公正要树立公正意识、健全制度规范、限制自由裁量权、坚持程序到位、提供权利救济。  相似文献   

12.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是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独立公务法人地位的准行政主体,它有权对学生进行惩处.但高校在对作弊学生行使学籍处分权时,作为一种具有自由裁量性的公权力,应该加以限制和约束,否则容易损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目前高校对考试作弊学生的学籍处分存在实体与程序方面的法律问题.高校在进行学籍处分时应遵循一定的法治理念,以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从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界定和目前我国高校的权利救济缺陷来分析,并得出相应的完善高校学生权利救济的措施,从而优化高校学生的权利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物权法》第20条确立了预告登记制度,但是对预告登记制度的效力规定过于简单,不能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本文从预告登记的制度目的角度出发,分析预告登记的效力,认为其应当具有事实处分救济效力、法律处分救济效力、顺位效力、破产保全效力和对抗强制执行效力共五种效力。  相似文献   

15.
法国立法和最高行政法院的判例展现了法国行政诉讼临时处分制度的沿革,法国行政诉讼临时处分程序有不同的种类。中止执行性临时处分和保护基本自由临时处分是使用频率最高、权利救济功能最强的两类临时处分。这两类处分具有独特的救济作用和适用范围,突破了"诉讼不停止执行行政决定"、"法官不得向行政机关下达强制令"等法国行政法传统原则,行政法官运用判例创建和发展了"基本自由"等新的法律范畴。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在刘燕文诉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案和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发生后,围绕学位证书、学校处分决定等受教育权争议,大学生状告母校的案例屡见不鲜。本文指出高校自治与大学生受教育权从紧张走向和谐,需要准确认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从立法上保证高校自治的能动性,加快高校的良法自治进程,并完善受教育权的救济渠道。文中从特别权力关系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司法审查部分进入高校教育管理领域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完善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手段。  相似文献   

17.
方华 《法制与社会》2010,(23):37-38
目前我国民事再审启动主体仍然处于多元模式,法院和检察院理所当然地行使着开启再审程序的决定权,人们似乎把当事人的处分权默认似地排斥在再审程序外。本文认为作为民事诉讼程序特殊救济程序的再审也应当受到处分原则的指导,文中试阐释二者的关系并且提出按照处分主义的要求来重构再审启动制度,以保障当事人的处分权。  相似文献   

18.
证据规则是诉讼中的重要规则,对于保护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在处分学生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证据规则的不适当适用是其重要的表现。为了保护高校学生的合法权利,高校有必要在处分学生中正确的适用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19.
李茹 《法制与社会》2012,(5):163-164
华中科技大学的"学位门"事件引起了对独立学院学位授予的广泛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等学校权利义务,2008年4月1日《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实施,从法律角度促进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规定了独立学院特有的一些权利义务。独立学院与学生之间应该是既有民事法律关系又有行政法律关系。在行使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权利时,独立学院与学生之间是行政法律关系,对教育行政法律关系的救济可以选择诉讼途径救济或者非诉讼途径救济。  相似文献   

20.
汤文昊 《法制与社会》2013,(3):193-194,196
长期以来,行政处分行为一直以"内部行政行为"的身份被排除在司法审查的门外,对处分不服的公务员只能通过行政救济维护自身权利。单一的行政渠道已经愈来愈不能满足公务员对救济的需要,也不契合法治社会和人权社会的精神。本文希望借对这一论题的研究,提出改进措施,使我国的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