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龙环 《犯罪研究》2006,(2):18-24,17
时间和空间不仅是侦查程序运行的平台,而且是侦查程序自身的构成要素。侦查领域的时空已经成为包含其自身在内的范畴体系。侦查价值理念可以在阐述与时空相关的范畴中得到重申,而立法技术也将侦查价值理念融汇到与时空相关的侦查概念、规则和原则中。  相似文献   

2.
建筑法不仅是建筑活动管理法,而且应当是建筑物主人权益保护法,建筑小区内相邻关系协调法和建筑布局可持续发展促进法。现行建筑法关于建筑物所有权的存续时间、施工许可的审查周期、从业资格的定期性检查等方面的规定失之粗疏。建筑法还须增加有关区域建筑群的中观规划、社区听证、旧建筑拆除许可等制度,并应适当限制建筑物的密度、高度和亮度。  相似文献   

3.
《政法学刊》2019,(5):74-83
刑事诉讼以时间和空间作为其存在方式,个案的刑事诉讼就是控辩双方对各自作出的时空选择进行角力的沉浮之斗。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入法进一步彰显了被追诉人的主体性地位,从以犯罪嫌疑人身份到案,到以被告人身份受审,再到以罪犯身份服刑,被追诉人作出的是否认罪、是否认罚、是否同意适用速裁程序或简易程序、是否上诉等程序性、实体性决定,就是在对刑事诉讼的运行时间、运行空间作出主体性选择,对此公安司法机关在侦查阶段、起诉阶段、审判阶段反应不一。直面公权力与私权利对于刑事诉讼的时空博弈,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入法带来的被追诉人诉讼主体化倾向中,有必要对时空冲突现象加以调和,以走向控辩更加平等的时空理想境遇。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律演进的历史时空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代西方的世界性扩张不仅在地理空间方面结束了各古老区域性文明的相互隔绝状态 ,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关系整合 ,也在时间方面结束了各古老民族的循环时间观念的命运 ,把西方工业化社会内部所呈现的以“历史进步”为特征的线性时间逻辑客观地强加于各古老民族。在西方扩张的进程中 ,中国社会与法律和其他非西方民族的情况一样 ,成为“扩张”和被“挤压”的对象。本文借助人文地理学家戴维·哈维 (DavidHarvey)“时空压缩”概念并加以适当转换 ,提出了“时空挤压”理论 ,用以描述中国近现代法律演进的历史时空环境。  相似文献   

5.
前康德的时空观经历了古希腊阿那克西曼德、巴门尼德、亚里士多德的朴素时空观,中世纪的奥古斯丁的内化时空观,以及近代牛顿等人的机械论时空观。每个时代的时空观都有其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周礼》说:“仲春以木铎修火禁。”我国在周朝就有消防意识和消防员,当时称为“司煊”、“司耀”。“消防”一词,晚清才传入我国。但我国真正的专业消防队,在宋朝就成立了。据《宋史》记载,东京(汴梁,今开封)人口超过150万,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大城市。北宋百多年间,东京重大火灾发生44起。最大的一次发生在宋仁宗时期,连皇宫都烧了。宋仁宗不得不移驾延福宫。  相似文献   

7.
陈甲取 《政府法制》2014,(20):27-27
党进是北宋初期的太尉,没啥文化,时常做出些痴不痴傻不傻的事情,闹了不少笑话,喜感十足宋太祖赵匡胤关心军事,喜欢提问,大家把数据写在笏板上,以备皇帝询问.党进不识字,也学着别人写笏板.一次,赵匡胤问党进掌管着多少兵马、装备,党进把笏板一举说:“皇上您瞧,都在这上面写着呢.”赵匡胤笑得肚子疼,觉得他实在是太可爱了.  相似文献   

8.
赵炎 《政府法制》2013,(6):43-43
人是非常善忘的生物。想当年,大家均无衣服穿的时候,并不觉得裸体有什么可资利用的价值,反而想方设法找兽皮、寻树叶来遮挡;如今穿上衣服了,反而看“裸”眼热,逢“裸”色变,致使“裸”成了博名求利的利器,似乎忘记了过去大家一起“裸”的历史。说穿了,还是因为人被自己设置的条条框框禁锢得太久了,特别是针对女人的条条框框最多,所以,女人一“裸”,则举国皆惊。  相似文献   

9.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人们总是处在时间和空间的一个点上。中西文化对时间和空间的基本观点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中国文化重视空间,是一种空间精神,一种空间文化。由此带来了具有空间精神的群体主义,群体主义是一种世俗化的空间精神。西方文化重视时间,是一种时间精神,一种时间文化。由此带来了具有时间精神的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一种理性化的时间精神。  相似文献   

10.
刑事案件侦查中的轨迹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刑事案件都有自身的轨迹。轨迹分析法是指根据犯罪行为遗留的痕迹物证及各个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确定犯罪行为相关人、事、物的各个时空节点,达到侦查破案目的的一种犯罪情报分析方法。轨迹分析法的要素是时间和空间。轨迹分析法主要涉及案的轨迹分析、人的轨迹分析和物的轨迹分析。轨迹分析法,首先是查找时空轨迹点;其次,是分析轨迹点自身的信息;再次,是分析轨迹点上附着的"痕"。轨迹分析法的应用模式有:由轨迹分析查找符合案件轨迹的犯罪嫌疑人;由轨迹分析查找犯罪嫌疑人的落脚点;由轨迹分析查找案件的同案关系人;由轨迹分析辅助对犯罪嫌疑人的审讯工作。  相似文献   

11.
论惯性定律     
本文对经典力学范围内现行的惯性观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对于惯性要区分:个别对象的性质与存在的性质;保持某种状态的性质与改变某种状态的性质;物的动力学特性与审美性。  相似文献   

12.
谈到沈括,人们马上会想到《梦溪笔谈》,一些典籍也大都把他圈定在"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上。其实,沈括还是北宋时期赫赫有名的外交家。公元1031年,沈括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他自幼勤奋好读,24岁踏上仕途,做过海州沭阳县(在今江苏省)主簿、东海(在今江苏省)、宁国(在今安徽省)、宛  相似文献   

13.
封建时期,大量北方南迁移民定居于福建各地,人口迁移活动促进了当地各个时期的开发进程,对福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通过探索福建外省移民开发空间进程,总结得出封建时期福建外省移民开发格局的形成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唐代之前初步开发阶段;唐、五代全面、大规模开发阶段;宋元跻身全国先进地区之列以及明清开发的尾期阶段。在总体开发方向上形成福建特有的规律,即移民开发呈现出近似环形开发轨迹,实践了从内陆到沿海再到内陆的开发模式,并经历了沿河谷开发向平原、台地开发再向山地丘陵开发的转变。此外,福建移民开发还呈现出点轴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孙雅彬 《政府法制》2011,(29):26-26
北宋时衙门种菜的规模可以说要多大有多大。英宗皇帝甚至为这事儿大发雷霆。本来么,衙门是什么地方?是国家权威的代表,神圣不可侵犯,怎么能自轻自贱地混迹于农田!  相似文献   

15.
从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的叙写,到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描绘,可以看出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在农业社会,人口是衡量周家强弱的主要标准。宋徽宗初年,全国户数超过2000万,人口超过1亿,兵力近百万。这在当时世界上,确实是人多兵足的强国之一。  相似文献   

16.
北宋悯农诗歌远承《诗经》、汉乐府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近师杜甫三吏、三别以及白居易新乐府运动唯歌生民病的写实精神,通过多重对比手法,全方位地展现了北宋土地、赋税、劳役等制度重压下广大农民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贫富极度悬殊、阶级尖锐矛盾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士大夫文人的悲悯、痛恨、愧疚等等复杂感情。尤其在新旧党争中,更加体现出有识之士关心民瘼、改革弊政的胆识和勇气。受到宋朝社会文化的影响,北宋悯农诗也呈现出有别于前代诗歌的议论化、散文化的创作倾向,彰显了宋诗特有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7.
三要素侦查法是研究、寻找犯罪的时间条件、空间条件、变化条件,针对案件在时、空、变三个方面的特定性,全面定位,综合分析,在时、空、变中找线索、求突破。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表现的差异也较大.本文就数学学困生的概念以及如何解决数学学困生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教学空间是近年来教学变革领域兴起的新事物,世界大学城教学空间的应用与互联网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密切相关。栏目创意的设计思路即:一个主题、两个反馈、三大互动、四个模块、五类资源。《学前教育法规》教学空间展示的师生互动创新:从课堂灌输到课外引导;从偏重知识讲授到注重情感交流;从课堂圈养到深入社会实践;从以教案为本到师生互动对话。  相似文献   

20.
乔娟 《政府法制》2013,(27):40-41
那些没有显赫地位和社会关系的小户人家,全视女孩儿为掌上明珠。若生下男孩,哭天抹泪儿感叹命苦。若生下丫头,全家欢天喜地。只盼女孩快快长大,选择合适的技艺让她拜师学艺,然后待价而沽,直到成为家里的项梁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