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倩 《法制与社会》2013,(36):173-174
导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产经营者过分追求利益忽视质量、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漏洞以及消费者自身的原因等。归根结底,食品安全问题的本质是利益的冲突。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在此提出建立“从农田到餐桌”一体化全程监控制度、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平台制度以及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索赔机制和善后安抚制度三个设想。  相似文献   

2.
孟楠 《法制与社会》2013,(17):269-270
近年来,社会上发生了大量的食品安全事件,瘦肉精、毒奶粉、南京小龙虾、染色馒头等事件层出不穷,这诸多事件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试图通过强化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以及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完全依赖政府是不现实的,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来最终解决问题,而保险公司推行的食品安全责任险就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路 《法制与社会》2016,(5):216-217
一国政府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责问题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也是世界各国所必须要研究解决的关乎基本人权的重大问题。本文从政府监管与食品安全两方面分析入手,通过对不同政府机关权力和其职能的分析,指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重要落脚点是完善立法与加强执法这两个重要环节。通过对食品安全立法中应该确立的立法宗旨与基本原则的论述,提出了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政府责任的制度以及措施,从而保证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责任的落实,进而维护食品生产经营和销售的正常秩序,保障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4.
陈琛 《法制与社会》2010,(9):161-162
由于国内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从未有过的关注。鉴于目前有的生产经营企业的自律意识尚未得到完全提高的现实,必须充分认识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改进监管措施,完善监管方法,真正提高监管效能,使食品安全得以保障。  相似文献   

5.
刘明 《法制与经济》2010,(16):54-55
民以食为天,民以食为先,而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机制所反映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通过对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现状的分析,以及对一些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法律监管模式的探讨,提出解决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直接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密切相关,食品安全监管如何落实,恐怕不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政府规制性命令所能解决的,不分类别而强制划一的措施也并非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良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必须针对现实问题寻求多元路径进行法治化治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公共治理。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风险最佳监管工具之选择需要以科学的监管目标——纠正食品安全风险的市场失灵、实现风险水平的社会最佳程度——的设计作为逻辑起点。目前,我国之所以频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通过市场来消解食品安全风险的机制处于失灵状态、食品安全风险制造者有效防御食品安全风险措施的信息系统赤字以及食品安全风险承受者对食品安全风险的信息系统赤字。在纠正上述两种信息系统赤字方面,温和自由式监管工具和温和家长制式监管工具更具优势。为实现食品安全风险最佳监管工具的法制化,应通过行政法制的创新,建立以核心制度为主体的信息监管工具法律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8.
2015年4月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确认了2013年机构改革的成果,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相对集中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但食品安全领域多部门监管的格局仍未改变,如何走出多部门监管的困境依然是中国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绩效不可回避的挑战。基于合并成本、国情因素以及食品安全问题复杂性的考虑,单一机构体系不一定能够有效解决中国多部门监管的所有问题。相比之下,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合作更加现实可行。鉴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要促进和完善监管部门阃的协调合作,必须确保立法授权的明确性,增强综合协调机构的权威性,提高平行部门间协调合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重点问题,世界各国的政府和消费者都非常关注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食品安全更加重要。然而,随之出现许多食品添加剂、转基因技术等应用到食品生产中,使得食品安全面临巨大的挑战,尤其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刑法规制的不完善和经济上的问题,使得我国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和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急剧增加,这些都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因此,通过阐述食品安全的内涵,分析刑法体系中的食品安全犯罪以及我国目前食品安全在法律监管中的现状,以及从经济角度分析食品安全犯罪的性质、成因。从而提出对食品安全刑法规制的立法完善措施,以及运用经济学中的博弈论、经济政策和成本收益理论来减少、遏制食品安全犯罪,弥补食品安全刑法规制的不足,最终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通过研究食品安全犯罪的基本特征和预防责任,提出建立统一的监管协调机构、完善食品信息公开制度和处罚问责的法律体系、建立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等建议,实现对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权利救济。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犯罪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以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权.面对我国逐步突显的食品安全问题,国家在刑事立法上做出了相应的反应.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立法政策在定罪上呈现出犯罪化,在制刑上呈现出重刑化.我们在针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立法过程中必须以“宽严相济”为指导思想,以保障人权原则、预防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科学原则作为刑事立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谢恋 《法制与社会》2011,(24):186-187
我国是一个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食品的安全问题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然而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在将企业道德推向风口浪尖的同时,公众对政府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表现出极大的质疑。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公众最基本的利益诉求,成为了当前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新年伊始,美国总统奥巴马即签署了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的《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而使之成为正式法律,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也将就此面临70多年来最大的一次改革——这一在具体实施中需要耗资约14亿美元的美国新法律强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了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后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由于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者的道德失范,法律法规、政策的缺憾以及监管主体的不作为和消费者法律意识的淡薄、维权意识的缺失所致.因此,要实现食品安全目标,应当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创新监管措施和手段,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茅慧媛 《法制与社会》2013,(35):201-202
“毒胶囊”事件的曝光,再次为我国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本文将以“毒胶囊”事件为切入点,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并试图阐述由“企业一政府职能部门一消费者”三方全程控制食品安全的法律监管体系,由此减少我国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希望本文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设的进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论《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制存在诸多弊端。本文探讨新《食品安全法》出台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在监管体制、食品安全标准、免检制度、监管行为等几个方面的变化以及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孙涛 《中国检察官》2011,(12):40-42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食品安全问题立法与政策研究,进行食品安全立法,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的国家之一。拥有较为完备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同时也建立了卓有成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笔者对英国食品安全立法、监管政策及重大食品安全案件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归纳,拟通过本文介绍给读者,以期对我国食品安全立法与政策的修订、执行提供一些可信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贺希  申强杰 《法制与社会》2011,(34):205-206
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会遇到一些困境:如维护地方经济利益与保障生命健康的矛盾;现代食品科学的合理运用与满足人们对食品的各种需求的内在冲突;弱势群体的利益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矛盾;严惩问题食品企业与扶持食品企业发展的困境等,政府应该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树立健康至上、无害安全、关护责任和风险预防等原则,通过制度和美德来实现好政府的监管责任。  相似文献   

19.
刘焯 《法学》2012,(8):104-110
食品安全法治化是当下中国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比较流行但缺乏反思的见解。食品安全违规并未随着国家食品安全法制的日益健全而递减。导致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已进入了风险社会,社会价值目标与制度化手段的失衡以及食品行业高度的市场化等。囿于法律自身的局限性,单一的法治化路径不足以拯救食品安全。收窄食品领域市场化范围、重塑社会价值标准、克服有意的监管失灵以及培育风险文化等应是恰当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食品安全都是关乎民众根本利益、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指出了风险信息公开的的必要性及制度运行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尝试提出行政自我控制的具体措施。的合理利用风险信息公开这把双刃剑来降低风险,保障相关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