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八岁那年的一天,妈妈发现家里没有白糖了,就拿钱叫我去买白糖.因为没有零钱,她就把一张百元大钞给了我,叫我千万小心,不要弄丢了.我说了声:"知道了."便接过钱,高高兴兴地上街去了. 我来到一家小商店,把100元钱递给店主说:"叔叔,我买一斤白糖."店主收了钱后,称了一斤白糖给我,然后找给我8元钱.  相似文献   

2.
一捧青菜     
乡下的表哥进城来看我,带来了一大袋青菜,这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啊!一时恐怕还吃不完.我把青菜分了几捧,打算送给邻居们. 我按响了对面301室的门铃.屋内传来一个男孩子稚嫩的声音:"谁呀?""我是对面302的,麻烦你开一下门好吗?"男孩子很老练地说:"有事你就在外面说吧!"我怕男孩误会,十分诚恳地说:"我想送一些青菜给你们尝尝,你开一下门,我放下就走."男孩子还是不开门,他说:"我妈说了,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你还是走吧!"随后,门里传来"啪"的一声,是男孩子给门锁上了保险.  相似文献   

3.
传话 三岁半的胖胖被小姑姑接到爷爷奶奶家里,一进门就对爷爷奶奶说:"妈妈说了,不要爷爷奶奶买东西,爷爷奶奶退休了,钱少,要东西,回来妈妈给买." 过了一天,爸爸把胖胖接回家时,胖胖拿的都是大包小包的玩具和点心,妈妈见了,埋怨道:"妈妈让你不要爷爷奶奶买东西,你怎么又不听妈妈的话呀?"  相似文献   

4.
发黄的欠条     
我小弟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美术学院,全家都很高兴,但那两万多元的学费着实让我家犯了难. 一天,母亲把一张发黄的欠条拿出来给我看.欠条是一个叫张红民的人打的,金额是300元,落款日期距离现在已经20多年了.我忙问:"张红民是谁?"母亲说:"张红民是我们原来的邻居.他养了几百只鸭,一年四季在外放鸭,后来带着老婆孩子到外地放鸭去了,就一直没回来."看着那张发黄的欠条,我摇了摇头说:"都20多年了,不知他现在家庭情况怎样,我看这钱难讨回呀."母亲说:"你弟急着等钱用,我还是去试试吧.他在东河镇有个家,我20年前去过一次,还有印象."  相似文献   

5.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进入实习工作是在功德林饭庄,第一个岗位是传菜,万万没想到做餐饮会这么累,突然间觉得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曾辉回忆说:"工作强度大,一周只能休息一天,每天我都告诉自己明天不来了,但第二天早上醒来又感觉不甘心."这种状态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第一次离开父母身边的曾辉终于按耐不住,给父母拨通了电话,诉说自己对工作的美好幻想与现实存在的种种差距."我记得那天晚上他们对我说,走入社会后不论职位高低,都必须从基层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学会自我调节,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做自己情绪的俘虏."有了父母的鼓励,曾辉决定把心沉下来,重新给自己一次机会.  相似文献   

6.
"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把我的青春、热情以及全部精力都献给它,这样,我才会问心无悔."潘维松说. 委屈家人成就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潘维松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铭记在心,把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与"个性体验"放在核心位置上."尽管我所教学生地处深山区,但我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潘维松说.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患者的知心大姐 我叫王克荣,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的一名护士长. 1997年,我从传染病房被调到艾滋病房.当时,我特别紧张. 我护理的第一个艾滋病患者是山西的老李.第一次进病房,看到其妻忙前忙后地侍候着.她看到我有点紧张,便说:"放心吧,我都伺候他好几年了,啥事都没有."后来我了解到,老李所在车间发生了爆炸,为救同事,他冲进火场,关闭阀门,他自己被严重烧伤,抢救时输血感染了艾滋病.老李的事迹感动了我.  相似文献   

8.
"不花钱找工作,贴路费送岗位."今年,河北省怀来县总工会举办招聘会时,为大批农民工送去"贴心承诺". "我的岗位已经在电话里约好了,来到现场就是为了看看企业的实力."正在四处张望的农民工陆佳宏一边寻找着"自己"的单位,一边对记者说.他告诉记者,其实他们出门打工不怕苦更不怕累,最担心的就是没找到工作就先花了不少钱,另外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就业信息."但今年不怕了,有了工会的‘两免三送’,啥都不愁了."  相似文献   

9.
那年跟妻子一起下岗后,家里没了经济来源.找工作多次碰壁后,妻子不得不给人家当起了保姆.一个在屠宰场的朋友见我们生活实在艰难,说:"你要丢得下面子,就跟我干吧!"我说为了肚子还讲什么面子?再说,你也是凭劳动吃饭,能带我一起干,我感谢还来不及呢. 3个月后,我熟悉了业务,朋友就跟我分开卖肉了.一天大清早,我刚把肉摆上案板,就来了一个顾客.我忙问:"要几斤?"那人不好意思地说:"3两,我只要3两."  相似文献   

10.
鉴宝两则     
1. 有天吃饭,大家听说一位老哥喜欢收藏,说去您家喝个茶鉴赏一下吧,他老婆在座,听这话脸一绷,冲老公一斜眼睛:"你自己说." 她老公嗫嚅"全是宋瓷……" "都是假的,"老婆又钉他一眼,说:"看都看不住." 为了不让他收假瓷器,老婆不让他出门,不给他身上放钱.结果,他让卖瓷器的人到楼底下,拿条小绳捆起一团钞票,扔下去,再把瓷器包好拉上来.  相似文献   

11.
捐一个微笑     
队伍好长.站我前面的是母女俩,母亲牵着女儿的手,女儿仰起小脑袋稚声稚气背唐诗,背完一首,就向母亲讨表扬.年轻的母亲不吝啬,反复竖大拇指,鼓励女儿再接再厉. 捐款台上的"设施"很简陋.一张桌子,桌上有个用红纸包裹了的募捐箱,上面写有:"向地中海贫血症儿童献爱心."站我前面的年轻母亲捐完款准备走,守在募捐箱旁的一个中学生样的姑娘似乎被可爱的还在背唐诗的小女孩吸引了,拉住她的手,逗她:"小妹妹,妈妈给患病的哥哥姐姐捐钱了,你捐点什么呀?"  相似文献   

12.
乔健 《工会博览》2013,(35):46-46
我家厨房的地上摆着几只破旧的咸菜坛子,大小各异,高低不齐.妻子每次打扫房间都问我要不要把坛子扔了.每次我都告诉她:不扔!——因为.那是母亲留下来的。母亲在世时.每年秋天都要腌些咸菜,像雪里蕻,鬼子姜以及甘篓等等。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小孩,早晨上学之前,到寺庙里,见到香灯法师,说:"师父,我捡到十块钱,给你供香."香灯法师说:"哦,这么乖,拾金不昧."小孩心满意足地走了. 可是,一连三天,他天天捡到钱,这就奇怪了. 香灯法师问:"你的钱是哪里来的?"小孩说:"师父,我家里有钱,但是我不快乐,爸爸妈妈常常吵架,他们一吵架就骂我,说我没有用,骂得好难听.你说的话很好听,我想听你说话,就来给你十块钱."  相似文献   

14.
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孩子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但这一步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简直就像生离死别.每逢幼儿新入托,"呜呜呜,我要妈妈,我要奶奶.""让我出去,我要找妈妈,我要回家."这种不谋而合的"大合唱"此起彼伏.更有甚者,孩子没哭,旁边的妈妈、奶奶先忍不住哭了起来.其实,大多数孩子被送进幼儿园初期,都会有哭闹的现象,而且接下来,他们还将面临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上课、游戏交友等行为习惯,乃至生病等种种不适应的新情况.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够减少孩子哭闹现象发生,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入园新环境呢?孩子哭闹有四种类型,家长和老师可以据此"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5.
我不笑你     
喜禾小友: 你是我交的唯一一个得"自闭症"的朋友,可能我也是你认识的唯一一个有"抑郁症"的叔叔. 我很快乐,你呢? 我快乐是因为我不觉得跟别人一样是件好事,智商高的大猩猩都这样想.她生个小猩猩,一脸愁容,老猩猩过来劝道:"没关系,刚生下来都有点儿像人,长长就好了."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有一条普通的狗,它叫辛巴.但它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它常常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捕到湖里的鱼!更奇怪的是,辛巴捕到鱼后并不自己食用,而是把鱼交给自己的主人——吉米·怀特. 34岁的吉米·怀特是一名汽车修理工.5年前,他在街道旁边的垃圾堆里发现了一只小斗牛犬.斗牛犬骨瘦如柴,如不施救,它很快就会死亡.怀特没有丝毫犹豫,便把小斗牛犬抱回了家,给小狗洗了澡,进了食.怀特抚摸着小狗的头,说:"宝贝,我要给你取个好名字."一转头,他看到了桌上的"狮子王"玩偶,说:"那就叫辛巴吧,酷!"小狗欢快地叫了起来,似乎也对这个名字感到很满意.  相似文献   

17.
正在美国生活十几年了,有了自己的家,逐渐一切都习惯了,心里头就很少想家了。唯有放不下的就是家乡的老母亲。记得十几年前的一天,决定要到美国定居了,我心里很高兴,但又怕母亲担忧阻拦,就没敢告诉她老人家实情。回到家里我只告诉母亲这次要去很远的地方,母亲听后笑着说:"去吧!去吧!飞得越远越好。一路注意安全,过年就回家,妈给你做好吃的等你!"在我背着行囊准备出家门时,我再次告诉母亲:"这  相似文献   

18.
传递快乐     
公车在夜里疾驶,乘客一站站下车离去.我忽然发现身上居然没有零钱.情急之下,赶忙询问身旁的女乘客:"对不起,请问您有100元零钱帮我换开吗?"不幸,大家对我的困境都爱莫能助. 当我长叹一口气,正要在投币口投入100元大钞时,身后忽然响起一个声音:"这1.5元钱给你."一位年轻的小姐拿着1.5元递给我.  相似文献   

19.
现在,姑娘们眼光高,我觉得很多时候是心态不好. 我最近在讨论养老问题的时候,有一位女性发言总结说:"一句话,嫁人就要嫁准了." 我回复说:"不是嫁人问题,是做人问题.嫁人不是打枪,男人也都不是笨鸟,等着你来打的."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在回忆录中说:"拳乱结束时,我回到美国.当时我急需一种比军队和武器更为重要的东西,没有它,这两者都不会有,那就是钱.不是指我曾从各处得到的只那么多的款项,而是至少要有50万英镑.没有这么多的钱,就会失败.于是我开始扮演一个新角色,即政治基金的募集人."在募集过程中,有一位费城洗衣工人,在一次集会后来到孙中山下榻的旅馆,塞给孙中山一只麻袋,一声没吭就走了,袋里是他20年的全部积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