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享价值观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支持和遵从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一个社会得以稳定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宏观的价值引导和微观的价值规范两个层次上确立共享价值观,达到社会最大限度的共识,是执政党社会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执政党实现能力提升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利益主体多元化成为一种必然态势,如何整合社会关系、促进各利益主体之间良性互动,成为重要而迫切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效应紧密联系.毋庸置疑,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效应是双重的,一方面相互竞争极易导致社会的碎片化,另一方面相辅相成有利于社会的凝聚.这一双重效应为从意识形态视角整合各利益主体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它不仅对新中国的成立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以后的实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选择和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是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自己的社会价值观进行调整的结果。正确认识这一历程,对于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正确看待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要求正确引领相互激荡的多元化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实现社会整合。要实现社会整合,就要通过正确引领社会思潮实现社会的利益整合、思想整合、价值观整合和道德整合。  相似文献   

5.
翟长江  庞惠 《世纪桥》2009,(7):116-117
价值观多元化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特征,本文从价值观多元化产生的社会环境、教育背景、家庭传统三个方面对广西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于如何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价值观是反映社会利益、规范社会秩序、引导社会行为的重要规范。社会价值观具有多样性和非等值性,其功能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要求。社会价值观需要刻意的培育与塑造才能健康成长,其得以形成并发展的最终根源在于特定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一在社会价值观建设中要正确处理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旧”与“新”的关系,在扬弃旧有价值观与吸纳外来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创造符合自己时代需要的新型价值观;二是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在存在着多样价值观的社会,要有效地维护社会核心价值,形成一种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李海  贾绘泽 《探索》2012,(3):15-18
社会思潮、生活方式、经济利益、文化、信息、信仰等的多元化,弱化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淡化了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因此,应通过优化和建构理想信念凝聚机制、价值观导向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机制、主流文化统摄机制等,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这对于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多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并激烈碰撞,不仅冲击着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还给管党治党工作带来不少阻碍。通过对我国主要社会思潮的来源、理论主张、社会影响等内容的分析,阐述社会思潮多元化对党的建设的危害,揭示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进而有针对性地探索出社会思潮多元化背景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实现路径,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效果,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迈上更高台阶。  相似文献   

9.
价值观的代际分化是人类社会演进与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但社会和谐需要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代际整合,凝聚各代的价值共识,促进代际和谐。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观代际整合的内核和灵魂,代际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过程就是价值观的代际整合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际整合,应着眼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国家价值目标,凝聚社会各代的国家价值共识;着眼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汇聚社会各代共同的社会价值追求;着眼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准则,集聚社会各代的个人价值共识。  相似文献   

10.
整合与导向: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价值取向表现为多元化、复杂化倾向。要整合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社会主义主导价值,基本思路与对策是以理论武装为着力点,强化理想教育的主导地位,发挥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在社会实践中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加强社会主义主导文化的开放性与宽容性,增强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价值境遇,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社会认同的作用机理,探索社会认同实现的合理路径:倡导先行,达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共识;宣传推动,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知;教育促进,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实践养成,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制度保障,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正>价值观包括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和价值选择,是对个人与社会相互意义的判断,是指人们在对周围事物能否满足个人或社会某种需要进行评判时所持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社会是由个人构成的,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因而,社会核心价值观与个人核心价值观是辩证联系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个人核心价值观的共性概括和抽象要求,个人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个性展现和具体落实;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一刻也离不开个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且只有落实到个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之中。感恩、勤劳、责任、良心、宽容、慈善是个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当代中国,培育与践行个人核心价值观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路径。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与社会整合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戴桂斌 《求实》2003,(3):27-30
随着社会的转型 ,我国原有的社会整合模式受到了挑战 :原有整合模式存在的经济条件不断丧失、政治权威流失、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流地位受到非社会主义文化的冲击 ;必须随着社会转型 ,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整合模式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中间组织、法律制度及文化价值在社会整合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与农民工的社会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社会资本的社会整合作用主要体现为三点。首先,个人关系型社会资本的整合与链合既有利于实现其就业信息获得与情感依赖,也有利于实现其与市民的社会融合,获得更多的就业信息与社会支持;其次,职业共同体、非政府组织与农民工工会等组织型社会资本的培育,既可以促进其养成职业认同、职业道德,摒弃游民和暴民文化,而且有利于农民工的权益维护与政治参与;再次,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和选举制度等农民工的制度性资本的培育与完善,有利于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16.
价值观多元化作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我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对思维活跃,富有朝气,易于接收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良莠不齐的价值观念对他们的冲击更为巨大。因此,高校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探究在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对社会治理也提出了新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是推进社会治理走向善治的必然要求,也是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治理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提供机制创新的动力,构成了其融入社会治理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融入维度实现社会治理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的有机统一。新形势下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坚持发挥道德支撑作用,体现制度设计的价值引领,才能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非政府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9.
徐祖荣 《学习论坛》2007,23(8):66-69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