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的印记     
《党员文摘》2008,(11):F0002-F0002
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以甘愿坐牢杀头的勇气,秘密签下分田到户的“生无契约”。一个顶天立地的“分”字,21个饱含希望与勇气的印记,从此掀开了中国农村历史崭新的一页,中国改革开放的破冰之旅就此开始!  相似文献   

2.
《当代党员》2008,(12):12-14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在大包干契约书上摁下自己的手印,把小岗村推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最前列。  相似文献   

3.
1978年秋,严宏昌在一张毛纸上写下分田到户“生死状”,改革的奇迹“一夜之间”在小岗村诞生。30年来,创造,在一个国家的坐标上“星星闪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专业户、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农民工、小城镇;私营企业、股份合作制、村民自治……农村改革的篇章一页页揭开,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历史一天天发展。  相似文献   

4.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农村又一次重大改革实践。2007年4月20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西省武宁县调研时深刻指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改革后农村的第二次革命,它的意义不亚于当年小岗村的分田到户。”  相似文献   

5.
《江淮》2008,(12)
1978年,神州大地,春潮涌动。古老东方响彻起新时代的惊雷,神圣华夏沐浴着真理的光芒。这年年底,安徽凤阳的小岗村18户不愿意屈服于贫穷的农民秘密开会,一起发誓并按下手印,签下分田到户的"生死契约",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这份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的"红手印",见证了变迁,引领了时代. 1978年12月的一个冬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相似文献   

7.
凤阳小岗“:我们分田到户”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20名农民代表聚在村民严立华屋里,神态极为严峻地写下了一纸契约,全文大意如下: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抚养到18岁。这是个惊天动地的契约,因为当时的政策是:决不许分田到户,分田到户意味着单干、私营。1978年秋,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向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痛陈农民的贫困,提出非把土地划给农民建立责任田不可,否则无法扭转危局…  相似文献   

8.
邹本栋 《世纪桥》2012,(20):48-51
1978年那个寒冷的冬夜,在省委书记万里的支持下,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身家性命之危,舍命共担,在分田单干的契约上悲壮地按下了自己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也拉开了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党建》2008,(12)
30年前,自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在"大包干"生死契约上按下18颗鲜红的手印那一刻起,波澜壮阔的中国农村改革燎原神州,在共和国的经济改革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留下了不可遗忘的历史篇章。小岗村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  相似文献   

10.
36年前,中国改革尚未拉开帷幕,被饥饿逼迫的安徽省风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冒死按下了“大包干”的红手印。18个红手印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并最终上升为中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了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20名农民于1978年12月在严立华家写下的关于分田到户的~纸契约,藏号为GB54563。它成了中国当代史的一份珍贵文物。当年,福建省龙岩地区(现龙岩市)永定县湖雷公社、湖坑公社也发生了“暗中”分田包产到户的事。  相似文献   

12.
钱江 《党史博览》2008,(9):10-13
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安徽省风阳县小岗生产队的18位农民,相聚茅草屋中,在当场写下的一纸字据上,按下17个于印和4个印章(其中严宏昌按了两次印南),代表全队20户人家(两家户主在外讨饭未归)。字据写道:“我们分田到户,家家户主签字盏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相似文献   

13.
农村改革的前前后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12月的一个寒夜,中国的农村改革从小岗村出发,由18名农民签下“分田到户”的生死状,率先实行“农业生产大包干”,在沉寂的神州大地上,发出了第一声惊蛰的春雷。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也在这一年踏上征程。 一些没有亲历过这一改革的人,以为当时只要登高一呼,就会群起响应,形成破竹之势,其实不然!要在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下冲开一个缺口,所需要的坚韧、毅力和勇气何其巨大! 如今重温这一段历史,我们感叹历史发展之艰辛,也深为所赢得的不凡成就而自豪,更增强了在改革之路上一往无前,破浪前进的信心和决心。 本文是1997年10月10日万里同志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秘书长魏久明、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象、原《农民日报》总编辑张广友、《百年潮》记者韩钢等同志的谈话。由张广友、韩钢记录整理。  相似文献   

14.
正那只老秤砣,肯定不止40岁了。40年前,也就是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小岗村的一伙农民干了一件秤砣一般坚决的"硬事"。他们陆续来到会计严立华家,经过一番商讨,大家摁下红手印,签下了一份"生死"文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他们当时并没有想到,这次"自救"竟然点燃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声爆竹。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8,(11):18-18
在农村改革30年历程中,有许多的“第一”,细数这众多的“第一”,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农村改革卉放的步伐。1978年11月24日,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风险在“大包干”的契约上摁下鲜红的指印,这份中国第一份大包干承包合同,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16.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农村又一次重大改革实践。2007年4月20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西省武宁县调研时深刻指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改革后农村的第二次革命,它的意义不亚于当年小岗村的分田到户。"  相似文献   

17.
凤阳小岗:我们分田到户 1978年秋,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向中央直陈农民的贫困,并提出把土地划给农民建立责任田,以扭转困局。  相似文献   

18.
正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将集体土地承包到户,搞起了"大包干"。其做法是生产队与每户农民约定,先把该缴给国家的、该留给集体的都固定下来、收获以后剩多剩少都是农民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18位农民,相聚茅草屋中,在当场写下的一纸字据上,按下17个手印和4个印章(其中严宏昌按了两次印章),代表全队20户人家(两家户主在外讨饭未归)。字据写道:"我们分田到户,家家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  相似文献   

20.
提起小岗村这个地名,相信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讲并不陌生。20多年前,就是在这里,以严俊昌、严宏昌为首的18位农民,将土地包干到户,首创了大包干农业生产责任制,从而引发了中国农村的改革。小岗村与大包干同时扬名,为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