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勇华  汪燕青 《探索》2011,(5):67-72
政府给村干部发“工资”和支付养老保险的村干部“公职化”政策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学界普遍担心这会对村民自治制度造成实质上的损害。通过对浙江省部分乡村的实证研究可以认为:“公职化”对村干部的角色行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村干部的利益代表性更加政府化;对乡一村关系也产生了影响,村干部更加听命于政府。但从总体上看,“公职化”政策没有对现有的乡一村关系造成实质性改变,它只是强化了既有的乡镇主导的乡一村关系。另外,“政府全额支付”模式下村干部的利益代表行为政府化更加显著,“部分支付”模式下的村干部对“公职化”政策更取赞成态度。对此的政策建议主要是:应强化对村干部的以村民利益为导向的广大村民参与的考核这一关键环节,村干部“工资”以“政府部分支付”模式更适宜。  相似文献   

2.
《北京支部生活》2012,(5):42-43
郑州市惠济区针对过去罢免不称职村干部难以操作、村干部“能上难下”的问题,在新当选的村干部中推行辞职承诺制,要求村干部在履职前签订“辞职承诺书”,如有违反承诺则主动辞去职务。  相似文献   

3.
各地传真     
沁阳市为驻村干部建“实绩档案” 沁阳市为全市驻村干部建立“实绩档案”,加强了对驻村干部的考核力度,激发了驻村干部的工作激情。  相似文献   

4.
灵纪 《正气》2003,(Z2)
农村选举换届工作虽已结束,但农村上访问题较为突出,且多数是“村干部”直接或间接参与上访,这些信访问题的出现影响了百姓生活和农村社会稳定。分析这些信访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为树“威信”而告“下台村官”的问题。“下台村官”虽已不在其位,但却有工作经验,而新上任的村干部由于对工作不是很熟悉,就担心工作上遭到“下台村官”的贬低。于是就策划、组织一些村民反映“下台村官”的问题,以此来树立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二是为泄“私愤”而告“下台村官”的问题。有些村干部上台的动机不纯,就是想报个人恩怨,泄个人私愤。所以有…  相似文献   

5.
“在乡政村治”的乡镇治理格局下,杆干部的地位日益凸显。因此,当下乡村治理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村干部的积极性问题;另一方面是村干部行为的合法化问题。但是,从制度安排来看,既有村干部报酬补偿机制对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都不能有效地解决。而“村财(帐)乡管”与“村用省管”的办法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此,建立村干部报酬的合理分担与补偿机制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在对当前村干部报酬补偿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后,提出采取“国家财政拿一点,集体经济出一点,农民群众负担一点”的办法来解决村干部报酬补偿问题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6.
双江县注重加强村干部的管理与培养,三项举措激发村干部活力。一是拓宽用人渠道,使村干部工作有“信心”。鼓励优秀村干部积极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2003年以来,有3名优秀村干部通过公开招考被录用为乡(镇)武装部长,3名村干部参加公开招考被录用为公务员。二是推行村干部考核制度,使村干部工作更“用心”。按时足额兑现生活补贴,使村于部的工作更积极主动。三是健全党内激励保障机制,使村干部工作更“安心”。落实《村“两委”干部离任补助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部分地区在村干部管理中制定了“拟职业化”办法,该类管理办法呈现出“职业化”特点,但又不完全按照职业化标准执行,形成类似村干部职业化制度建设的模拟版本。村干部“拟职业化”的出现,反映了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逻辑下,基层政府重新发现并挖掘村庄内生动力,并对“职业化”制度推行的弊病进行了思考,尤其是反思如何破解一般性政策与地方性内涵有效衔接难题。在国家制度建设层面,村干部“拟职业化”路径,一是与支持或者反对“职业化”两种声音展开了对话,二是对“职业化”制度的要求传统进行了继承和改写,三是又对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语境作出了回应。因此,“拟职业化”因其模拟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特点,在未来基层治理创新实践过程中将成为一条有益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姜兆军 《党课》2008,(1):52-53
村干部与农民群众贴得最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人。如何提高村干部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改变有创业欲望而没有创业点子,“夜里想了千条路,早上起来走老路”的状况?中共江苏省通州市委摸实情、下实招、办实事给村干部一把打开创业致富之门的“金钥匙”,促使广大村干部更好肩负起带头创业和组织创业的双重责任。  相似文献   

9.
村干部是建设农村服务型党组织的中坚力量。怎样充分调动村干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2012年起,义县在全县推行村干部“五项工资”制度,从2013年起,在锦州全市范围进行推广。“五项工资”制度在调整村干部劳动收入、挖掘村干部内在动力、实现村干部科学管理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强化了岗位目标管理工作,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晨会唤回了村干部的优良作风,村干部干起工作来效率高了。村民都感慨地说:“村干部开晨会,我们村民得实惠。”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21,(2):51-51
四川省宜丰县芳溪镇上屋村党支部书记熊雪峰1996年就当上了村干部,用他的话说,过去,村干部一边要处理村里的事务,一边要照顾家里,“一句话,村干部没保障,做事处处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宜丰县在部分乡镇开展村干部管理制度“五化”试点,让村干部定神也定心。  相似文献   

12.
村干部实行“坐班”作息和考核制度,极大地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改变了过去“村官无人当、村务没人管”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仁寿县10名大学生村干部,在.各级部门的扶持、引导下,在基层一线创业致富,成为农村创业富民的引路人。“柚子书记”、“猪倌夫妻”等典型已经成为仁寿县大学生村干部中的靓丽名片。他们,是青年人自立、自强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民乐县立足建设现代农业大县的战略布局,统筹处理村干部“守成”与“进取”、“致富”与“带富”的关系,大力实施村干部创业带富工程.一批率先创业型村干部“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政治上有发言权,经济上当“领头雁”,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包世权 《党的建设》2013,(12):48-48
村干部是农村工作的具体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担负着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漳县根据全县村级班子建设的实际,在积极落实村干部“一定三有”的基础上,试点先行、大胆探索,建立以“双诺”、“双评”、“双挂钩”为主要内容的“双管村官”绩效管理机制,对村干部实行年度目标承诺和岗位目标承诺“双诺”,开展乡镇党委评议和党员群众测评“双评”,把考核结果与工资报酬、进退留转“双挂钩”,有效加强了村级班子管理,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提升了村级班子整体合力,促进了村级各项事业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通过解决反映农村党员干部问题的来信来访发现,一些乡镇在农村干部管理上存在五种错误倾向:一是“捧”。有些乡镇用捧的办法来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对村干部只讲功,不言过,做了工作有功劳,不做工作有苦劳,而对村干部的监督约束则很少考虑。二是“哄”。由于诸多原因,一些村干部“撂担子”现象严重。有的乡镇不从党性教育这一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而是把党内的同志关系看成庸俗的“哥们义气”,村干部干工作也是看“某领导的面子”。三是“宠”。一些乡镇领导对村干部的缺点熟视无睹,放任自流,只注重任务指标完成情况,不看其执行政策怎…  相似文献   

17.
近日,祁连县召开全县村级组织、村干部绩效考核奖励大会,对2009年度绩效考核评定为优秀的11个村级组织、24名村主要干部、5名村其他干部分别给予1500元、1000元和500元的奖励。实施绩效考核改变了以往村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规范了村干部管理。激发了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围绕给村干部发展生产力“加好油”和“充好电”,凌海市委下大气力优化村级干部队伍结构,使全市“科技型”、“企业型”、“专家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号召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喊出了“共产党员带头富”的口号。十年后的今天,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党把执政兴国作为第一要务,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各地积极探索从致富大户、经济能人中选拔农村基层干部,这是农村党建工作理论和实践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从致富大户、经济能人中培养选拔村干部,是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科学选择。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从致富大户、经济能人中培养选拔村干部也有不少需要注意克服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人》2010,(6):33-33
惠农区通过实行“12321”述职考核工作模式,实现了村干部业绩、工资兑现群众说了算,一改过去村干部工作由乡镇党委说了算、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极大地提高了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