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阐述医疗卫生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卫生服务“人人享有”的明确提法,表达了公平、可及、普惠的理念和准则,是医疗卫生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以人为本推进新一轮医疗卫生改革的价值导向和目标指引。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大格局中,走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贡献,包括把医疗卫生工作确定为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确立“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医疗卫生方针;领导人民消灭血吸虫病等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疫病;倡导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支持发展合作医疗,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等等。这些重要思想和贡献,对于今天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从“五年规划”看医疗卫生事业的变化从“十一五”规划中与医疗卫生相关的内容可以看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首先是卫生工作定位的变化。“十一五”规划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题把卫生工作独立成章,包括四节内容,并且在其他部分还用两节的篇幅完整地表  相似文献   

4.
非典疫情的冲击,对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弊病更是暴露无遗。为了解农村医疗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农村医疗卫生的有效途径,笔者采取听汇报、看实地、开座谈会、走访农户等形式,对临湘市农村医疗卫生状况作了一次调查。一、农村医疗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医疗卫生的病症可用“弱、散、乱、难”四个字概括。 1.“弱”,指农村医疗卫生主体弱。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承担着农村预防、保健、康复及爱国卫生等  相似文献   

5.
“不成功”的中国医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煮成了“夹生饭”:患者不满意,医院不满意,政府不满意;富裕阶层不满意,中等收入阶层不满意,低收入阶层更不满意。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作课题组正式公布了课题报告.报告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是:“从总体上讲,改革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医疗卫生领域不能实行市场化口刘玉宽医疗卫生领域服务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医疗卫生经济理论界存在着较大分歧。多数文章认为,“医疗卫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卫生改革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引进市场机制,实行市场化”。即将社会主义公益性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目标.即“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病有所医”,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国策之中.这一目标充分彰显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重视卫生、重视医学科学事业发展的魄力与决心.也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主要有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和乡村医生。三十年前我国农村实行赤脚医生制度,一大批经过选拔的农村知识青年在接受卫生部门的短期培训后,加入了赤脚医生队伍。他们虽然医疗技术水平较低,但在宣传卫生知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行计划免疫、推行合作医疗制度、处治小伤小病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赤脚医生、合作医疗、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曾被称为中国解决农村缺医少药问题的“三件法宝”。为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方便“赤脚”医生“穿鞋”行医,赤脚医生后来改称为“乡村医生”,他们与乡镇卫生院的卫生人员一道,至今仍坚守在我国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的“网底”,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7月20日,省委书记刘奇葆在四川省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工作会议上提出: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为目标,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本期为您推出“从差异到均等”特别报道的下篇,从医疗卫生、就业、文化等方面记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四川进程。  相似文献   

10.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所未有地以1015字的篇幅诠释了中国的医疗卫生改革;在刚刚闭幕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委员们共提交了426件医疗卫生方面的提案,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顽疾"建言献策.医改已经成为民生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7月20日,省委书记刘奇葆在四川省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工作会议上提出: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为目标,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本期为您推出“从差异到均等”特别报道的下篇,从医疗卫生、就业、文化等方面记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四川进程。  相似文献   

12.
人与人     
世间的万事万物中 ,最大的变量恐怕非人莫属了。人呱呱坠地 ,从幼年少年到青年中年 ,再步入老年 ,这种生理的变数 ,可以使人产生“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的使命感 ,也可能使人慨叹“人生如梦 ,转眼就是百年”。放到精神层面 ,人与人的差异 ,就在一个“变”字。用哲学的视角看 ,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 ,或与明日之“我” ,都不是一个模式。人之初的那种感觉 ,“性本善”也好 ,“性本恶”也罢 ,在后天的变化面前 ,都失去了意义。因为人之变 ,有时需要润物细无声的长久熏陶 ,有时则在一念之差。倘都在“君子国” ,人想变坏都不可能 ,又何…  相似文献   

13.
戴秀英 《共产党人》2005,(22):38-39
乡村医生是具有中国特色植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卫生服务工作者,担负着农村60%的医疗任务和80%的预防保健任务。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农村卫生保健服务水平及质量的提高。从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现状看,西部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西部农村卫生的落后状况已严重影响中国医疗卫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广东党史》2008,(2):58-59
“赤脚医生”这个词,1968年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随之流行。其本义是指中国农村中不脱产的基层卫生人员。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公社社员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训,具有一定的医疗卫生知识和技能,他们一面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一面为社员治病,鼎盛时人数在100万以上。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就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明确要求。医疗卫生单位积极实践“三个代表”,就是要深化改革、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医疗卫生事业直接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实践,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看病难、看病贵”也成为人民群众抱怨最多的热点话题。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我国医疗卫生政策的最佳实现途径,希望对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于津涛 《党建文汇》2006,(10):12-12
目前,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这份长达30页的《意见》在回顾“十五”期间存在的问题时并不避讳地指出:“目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  相似文献   

18.
和谐楚雄     
《支部生活》2011,(10):F0003-F0003
社会事业建设卓有成效。“十一五”期间,楚雄市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五年新建改造校舍10万平方米,调整优化校点布局,巩固扩大“两基”成果,学前教育入学率达57.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0.1%。加强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三级医疗卫生网络。  相似文献   

19.
卫生部部长、全国医改协调小组组长高强在前不久召开的“2007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透露,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卫生保障要着力建设四项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够成为人们共同的思想基础,决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其历史地位、重要作用,以及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所决定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和具体的实践相结合。笔者在医疗卫生部门工作多年,深深地感到这是一个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行业,能否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低廉的医疗服务,做到“患者有所医”,尤如“耕者有其田”一样,是实现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的体现。笔者认为,提供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医疗卫生部门的最高宗旨。这是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更是真正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权为民所用、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