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开菲律宾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有时觉得在这个美丽的千岛之国所度过的半年时光恍如大梦一场。但是,当我每一次想起,总会有一双眼睛闪入我的记忆,仿佛是一个固执的提醒,提醒我那段生活的真实,提醒我用心去铭记那段生活,用心去体会那段生活。  相似文献   

2.
感悟师恩     
谢杰 《现代领导》2007,(2):42-42
18岁那年我从县师范毕业,分到渝陕鄂交界的大巴山深处一所偏僻的小学当教师。学校离县城160里,不通公路,进出大山全靠步行。没有电,点煤油灯照明。吃水要过两条沟去挑,烧柴要翻两座山去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老实说。差不多有一年时间。我总想不通。我在学校每学期都是“三好”生,作文多次获奖,还参加过地区的普通话比赛和演讲赛.各方面表现都不错。那段时间,我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工作得过且过。考学深造的梦想也渐渐潢了。  相似文献   

3.
记得10年前,我的一本书《绝唱老三届》要出版,那是为纪念知青上山下乡30周年而写的。当时的封面设计者、老三届知青吕敬人先生,特意将毛主席那段著名的语录“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邵宁 《现代领导》2007,(6):13-13
我们非常乐意地提醒广大读者:在你纷繁的工作和生活间隙当中,勿忘精神生活,不妨抽点时间去读一本书,甚至哪怕读几段文字。  相似文献   

5.
没钱的快乐     
记得曾看过一则报道,说香港影星周润发做过门童。有一次他伸手去摸一辆轿车,立即招来主人的大声呵斥:穷鬼,碰坏了你赔得起吗。周润发“知耻而后勇”,发愤努力,终于成为一名大明星,财源自然滚滚来。笔者从事保安职业近三载,虽丝毫不敢奢望日后能像周润发那样发迹,却也每天愉快而充实地工作着、生活着。因为依笔者看来,现实生活中,有钱的不一定快乐,没钱的不一定就不快乐。这要看你怎样用心去认识和感觉,怎样在逆境中学会寻觅快乐的技巧。   我虽然与富贵无缘,但在我的生活中并不缺少情趣与智慧。没钱没有关系,只要无害人之…  相似文献   

6.
我是懒散的宅人,每次去超市购物,都要买一大堆东西。有次在超市结账,收银员飞快地扫着条形码,令我“亚历山大(压力像山一样大)”。手忙脚乱地把扫过的东西分门别类装进几个购物袋,收银员提醒说:“有一盒排骨掉到地上了。”我急忙俯身去捡,立起身来,看见那些近在咫尺、漠无表情的脸,心中一声长叹。  相似文献   

7.
记者     
《创造》2006,(4):102-103
记者工作很多时候是一种与人交流的艺术.不论受访者状态如何。记者需要用心去体会、观察.并且准确捕捉和记录。政阳在工作当中时刻提醒自己.“记者不是一个单纯的传声筒,人物是立体的,刻画人物应该加入思考、再加入思考。用文字雕琢具有价值的闪光点”。用欧阳的感官和笔记表现来说.“精彩的人有精彩的故事,与思想者交谈是一种荣幸、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8.
周琼 《人民公安》2012,(1):16-17
“父亲没有完成好的一些事情,我还是要尽力帮他去做,还有就是照顾母亲。我现在一直用‘天将降大任’那段话安慰自己,管点用。”  相似文献   

9.
我没有稿子,准备了一点素材,主要是一些重要的引证。一篇没有稿子的报告,人们不会求全责备,说错了,大家批评就是了。今天我是来跟大家谈心的。我一直要求自己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做事,用心写文章。对于文学艺术家来讲,可能还要求你们用心创作,用心演出。许多老的文学艺术家,是我的前辈,应该说我是读着他们的作品长大的。许多比我年轻的文学艺术家,看到他们的成长,我心里又感到非常高兴。在座的许多文学艺术家,你们的许多作品我读过,有些人认识,有些人未曾谋面,有些人还通过信。但是,你们不一定很了解我对文学家、艺术家的感情。记得那年冰心老人去世的时候,我在夜里赶到了北京医院,向老人作最后的告别,她的女儿拿出一个笔记本让我签个名。我非常尊敬老人的为人,喜爱她的作品。她是一个有风骨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有爱心、有感情的人。2003年,我到上海看望巴金先生的时候,他已经不太清醒了。我过去读过他的不少作品,那本《随想录》出版后,我读了受到极大的震撼,感到那是一部写真话的著作。吴祖光先生病重期间,把新凤霞先生画的一幅牡丹送给我。我不懂得画,但也觉得好,  相似文献   

10.
罗杰 《今日广西》2008,(13):35-35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风土,然后造就了不同的民情,再加上不同的历史遗迹,便塑造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每一个城市都是瑰宝,即便是三言两语,也要用心去说,用心去品。  相似文献   

11.
幸福的重量     
生活是立体的,它的多姿多彩让我沉醉,然而它的琐碎枯燥也常常让我感到沮丧和无奈。特别是我结了婚、有了孩子之后,每天要做的事情就一下增加了许多。居家过日子的柴米油盐、水费电费,还有社会赋予我的那份重任……面对这一切,我只能理所当然地去承担。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匹负重的老马,拼尽全力去拖拽生活这架大车,并且别无选择。渐渐地,我发现白发已经悄悄爬上了鬓角,皱纹也在额头写下了痕迹。我时常怀念少年的那段阳光灿烂的日子,无忧无虑,只知道一日三餐,只知道上学考试,只知道玩耍嬉闹……于是,我苦恼、烦躁、闷闷不乐,甚至想要摆脱现在…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在一定的时间总是以特定的呈现在你的眼前,无论你怎么接近她,触摸她,挽留她,她都会如期而至,如期而去,如一夜春风,一江碧水,一阵细雨,行踪不定,变化莫测,你只有用心感知和体味,才能时时拉住她的纤纤细手,一睹她迷人的风采。否则,大都会失之交臂,难有荡气回肠的爽快,难有永世不忘的回忆,因为生活没有栅栏。  相似文献   

13.
移居这座有椰城美称的城市一晃半年,海口之于我,似乎还缺着一份神交。而对于习惯于坐在办公室的我来说,能够用心体验和感受这座城市,已经是一种奢望了。然而,作为所谓的“闯海人”,尤其是一个工作在海口的法官,你可以不去感受海口的繁华与美丽,你也可以只是用一种远观和欣赏的姿态对待窗外的椰风海韵,  相似文献   

14.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予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人们所努力追求的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已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  相似文献   

15.
年到75岁,1999年春能率大陆作家代表团到台湾去作文化交流,这曾使我有一种似在梦中的感觉。到台湾后,50年前去台湾的一些熟识的前辈、同学、亲戚,大多数已不在人世,有幸见到的也已白发苍苍,自然免不了有一些感慨。老同学宗之珍女士,是已故的北大名教授宗白华先生的妹妹,赠我一件“礼物”,是1948年3月间我写的刊登在台湾《新生报》上的《访问胡适博士》一文。这篇旧作我早已轶失,看了自然又引起了我那段珍贵的记忆。胡适博士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客观存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的学者不会不研究他的。我觉得哪怕文中只写了他的…  相似文献   

16.
开篇的话:生活的盛宴之上,花果与荆棘共存,酸甜和苦辣俱全。我们热爱生活,因此,无论什么,都用心去迎接,去品味。但是,杯弓蛇影,怎品出佳酿?惊弓之鸟,怎俯瞰美景?当失去安全和安全感时,生活就失去了一切滋味,我们就根本无法生活。为此,我们从本期开始,开通...  相似文献   

17.
曾写过一篇题为《用心思考》的文章,引用了温家宝总理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时的一段话:“我一直要求自己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做事。用心写文章。”反复琢磨,“用心讲话”一句。令人感触尤深。与此相关印证,4月12日温总理应邀在日本为480多名日本议员作《为了友谊与合作》的演讲,  相似文献   

18.
当我面前又一次炊烟升起,鱼味飘香的时候,我又一次想起了小可。小可,你现在生活怎么样 ?小女儿有新妈妈了吗 ?   一年前,我的在省城的丈夫突然抛下小女儿和我与别人私奔同居。那段日子,是我一生中最灰暗的日子,我怎么也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我的眼泪流干了,路也跑遍了,没有丈夫的一丝音信。痛苦的我,神志昏了又清,清了又昏,父母也拿我没办法。正当心头的创伤在殷殷滴血时,我遇上了小可。他那时也正值失意,他妻子留下一女孩离他而去。相同的命运给我们创造了一种缘分。我们的住处相距不太远,他帮我渡过了许多生活难关。…  相似文献   

19.
情飞大赤壁     
《新东方》2000,(8):57-57
先前游过黄州的文赤壁,再来到位于长江与陆水汇合处的三国古战场赤壁,我有了一些准备,暗中提醒自己:一定要从苏东坡“创作”的赤壁走出来,去文还武,看一个真实的大赤壁,真正体会一下“火烧战船”的滋味儿,领略一回争雄斗智的谋略。  相似文献   

20.
1999年7月11日,笔者找到了现已为洛阳某电脑公司副经理的吴凤岚。在一家小酒店里,她讲述了自己那段曲折离奇的生活经历……打工按照家乡的风俗,爹妈在我很小的时候,给我订下了“娃娃亲”。我高中毕业,双亲就一直催我快点儿成家。刚出校门,就去做人家的媳妇,我心里自然不那么情愿。为了不委屈自己,我壮着胆子把那个叫任栓根的男人约到村头,告诉他我想到外面打工挣回一笔钱,再燃洞房花烛。栓根只好不情愿地答应了。1994年秋末,背上简单的行李,我登上了开往洛阳的火车,到洛阳龙门石窟附近一家名叫“仙客来”的小饭店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