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周樨平 《法学》2012,(6):40-50
抄袭网站资料引发的纠纷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法院在面对这类新型争议时,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在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往往陷入困境。我国法院利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来保护知识产权法之外的智力成果,已经发展出智力成果补充保护的初步实务规则。实务中对智力成果的补充保护基本上遵循了以模仿自由为基本原则,以抄袭禁止为少数例外的方式,但也存在标准不一致以及个别案件扩大保护的现象。司法实践中在利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规范抄袭行为时,进行法律保护价值取向的论证,确立保障公众利用自由和鼓励竞争为导向的价值观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上海外滩地王案"一审法院以《合同法》第52条第3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为判决依据,认定系争间接收购无效。就对判决理由构成的分析来看,案件事实难以充分满足第52条第3项的全部构成要件。法院判决存在不能证立之虞。有学者以独立法律意义规则为依托,要求法院尊重不同法律规范之间的独立性,赋予金融创新更多生存空间。然而,独立法律意义规则的法理基础十分脆弱,存在重大缺陷;且该规则在其母国也正面临式微的局面。从法律体系具有价值强制的特征出发,法院应当积极探寻主观与客观的立法者意图,在确认法律漏洞存在时,通过类推适用加以填补;在确认规则缺失系立法者有意为之时,法院应当保持司法克制。  相似文献   

3.
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涉及多部法律的适用,但不同法设定的违法标准和法律责任存在差异。只有协调好不同法间的适用关系,才能实现法律规制的体系化。可以根据法益损害的性质和类别,来确定法律适用的选择标准,做到法益保护既不遗漏也不重复。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损害私益与公益,具有侵权与不正当竞争的二元属性,这两种属性是并存关系,需要侵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同时救济。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保护同一性质、同一类别的法益,两法适用是“互斥”关系:某种行为构成垄断的,就不宜再认定为不正当竞争。反不正当竞争法可以看作是反垄断法的“兜底法”,凡损害竞争秩序但又达不到垄断程度的,可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电子商务法》第35条也间接涉及竞争问题,但其本质上不是竞争法规范,而是用于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平台内经营者利益,所以不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或《反垄断法》的特别法,与后者可以同时适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司法实践中不法原因给付的返还问题存在较大分歧。综合分析2013年至2021年期间92个相关案例的裁判立场可以发现,对此问题存在判决驳回诉讼请求、裁定驳回起诉、支持返还请求以及收缴共四类处理方式,且禁止返还的立场占多数。我国立法并未规定不法原因给付,法院多依据“不法原因给付不得请求返还”之法理进行裁判,从而构成法律漏洞。通过比较法的方法进行填补,是现阶段我国处理不法原因给付案件的合理路径。域外法对传统禁止返还规则进行适用上的限制,同时,将诸因素纳入衡量的动态评价体系,此方案逐渐得到认可,亦可为我国相关问题之解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将法律之间交叉领域的基本关系概括为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以及一般法律竞合的关系,前者适用规则为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后者当事人可自由选择适用.认为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整体上不存在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就具体法条而言,大多数相关法条之间也不属于一般法规与特别法规的关系,应按照一般法律竞合处理两法交叉领域的法律适用问题,由当事人自由选择.如此总结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的关系,既能理顺并简化法律的适用,又能反映我国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6.
李夏旭 《法学》2021,(2):56-72
在处理具体规则与诚信原则的适用关系时,通常依据具体规则优先的法律适用原则。然而,在具体规则与诚信原则发生冲突时,诚信原则应当如何适用,我国学界尚欠缺深入研究。当适用具体规则与诚信原则相抵触,并于个案中产生难以容忍的不公正结果时,诚信原则具有法律修正功能。诚信原则法律修正功能的实质并非是通过修改法律以在现行法之外建立另一套法律制度,而仅是在具体规则中为某些特殊案件创设但书,使之区别于适用具体规则的正常情况。在判断适用具体规则所产生的结果是否公正时,法官不能仅凭法政策或自己的法感,而须依据现行法秩序所蕴含的评价对诚信原则进行价值填充,以立法者的视角作出判断。在这一意义上,诚信原则的法律修正功能仍受现行法秩序的约束,并未僭越立法权。在适用方法上,诚信原则的法律修正功能规制的是制度滥用,填补的是隐藏法律漏洞,在方法论上须遵循"目的性限缩-法律修正"这一适用顺序。但是,诚信原则的法律修正功能不适用于"法政策漏洞"和"立法者有意沉默"两种情形。  相似文献   

7.
涉外不正当竞争与知识产权侵权是两种紧密联系却又相互独立的特殊侵权类型,当前我国涉外审判实践中两类法律关系存在并存交叉的情形.法院在识别和冲突规范的适用上做法不一,其原因在于我国作为法院地法其识别界限的模糊以及涉外不正当竞争冲突规范的立法缺失;应主动厘清识别标准及由此导致冲突规范适用上的混乱,完善涉外不正当竞争冲突规范立法,为我国涉外不正当竞争及其与知识产权并存交叉案件司法审判提供准则,纠正涉外不正当竞争法律适用失当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怀印 《人民司法》2023,(16):26-33
近年来企业数据竞争纠纷案件频出,虽然学界和实务界对数据权益保护有赋权模式、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和竞争法模式之争,但是司法实践中仍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为主。法院审理数据竞争纠纷通常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商业秘密条款、互联网专条和一般条款来解决,但适用这些条款时存在商业秘密范围有限、互联网专条解释难以及一般条款论证不充分的问题,导致企业数据竞争行为缺乏明确的规则指引。企业数据具有财产性和企业对其数据的事实控制情况,有法律保护的必要。企业数据的法律定位并非财产权利,而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下的一种财产性利益,我国应当在司法上明确一般条款的具体适用规则,并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增设规制企业数据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化条款。  相似文献   

9.
法律原则的存在是已然的事实,对其功能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法律原则可以把不同的法律条文组合成一个系统化的有机整体,并能彰显其意义脉络;法律原则可以为法律规则的适用提供指导,对法律规则乃至整个实在法进行评价,填补法律规则漏洞;还可以为法院处理各种法律纠纷提供标准,并对法官的自由裁量作出合理的限定;最终能维护法治统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1993年9月2日颁布并于同年12月1日施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明文规定禁止假冒注册商标、禁止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禁止伪造产地、禁止假冒知名商品和服务标志、保护商业秘密,对知识产权提供了进一步的法律保护。如果从研究《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入手,探寻《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操作办法,无疑既具理论意义、更具实践价值。一、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我们知道,在我国已经参加的几个重要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中,都把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划归知识产权的范畴。《成立…  相似文献   

11.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诞生源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它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极为密切,二者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保护知识产权,特别是保护那些不能直接获得知识产权单行法保护的智力成果及相关成就有着不可缺少的补充作用,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制度本身的建立,也有利于市场竞争秩序的健康发展,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反过来说,知识产权法是竞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试论数据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莺 《行政与法》2005,54(2):127-128,F003
数据库的法律保护问题已成为知识产权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重点探讨了目前主要的保护方式,包括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以及特殊权利等保护,随后对我国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和司法界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过错的地位众说纷纭.反不正当竞争法源于侵权法但又具有特殊性,其立法模式为行为规制法而非责任承担法,其保护对象为法益而非权利,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过错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梳理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中过错地位的差异,可以发现过错的要求与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法益的成熟程度呈现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4.
Corporate data disputes have been rising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Courts typically apply the trade secret clause, the Internet clause, and the general clause under the Anti-Unfair Competition Law of PRC to the dispute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limitations and problems, including the limited scope of the trade secret clause, the difficulty in interpretation of the Internet clause, and short of sufficient demonstration of the general clause, all leading to the lack of clear rules and guidelines for solving corporate data competition issue. The property nature of corporate data and the business operators’ factual control of the data necessarily require standard legal protection. Corporate data is not the property right, but the property interest protected under the Anti-Unfair Competition Law. For further legal positioning of the corporate data, the paper refers to the trade secret clause’s legislative principles. The paper also learn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that both information misappropriation rule and newly established ‘shared data with limited access’ provision protect corporate data under their anti-unfair competition law. The paper concludes by providing judicial and legislative suggestions to pave the way for corporate data protection in China. At the judicial level, Chinese courts should clarify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conditions of the general clause. At the legislative level, enacting new legislation ‘data clause’ into the Anti-Unfair Competition Law is necessary to regulate unfair competition behaviors related to corporate data.  相似文献   

15.
《民法典》与知识产权法之关系既有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共性,更有知识产权特质带来的个性。知识产权法的适用需要民法视野,更需要保持其个性,且其个性更多源于公共政策性,并以此与其他民事权利保护相界分。合法、公平、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知识产权法,但又被赋予知识产权特色和内涵。知识产权法开放性地保护法益,是法益保护的重镇,但法益保护以合法为前提,并应对保护的正当性进行实质性衡量,非法行为不产生法益。诚实信用原则有广泛适用性,但又需要保持适用上的边界与谦抑。知识产权与物权在权利外观上有相似之处,但二者的原理和规则迥然不同,在理念与制度上不能简单类比。  相似文献   

16.
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限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帆 《现代法学》2007,29(2):84-90
知识产权法对知识所建构的权利义务规范以及民法基本原则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限制存在着天然的缺陷。知识的私有性与社会性,决定了知识产权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被保护与被规制的关系。反不正当竞争法着眼于侵权人,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反垄断法着眼于权利人,以便防范知识产权的滥用。二者弥补了私法层面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和对滥用知识产权行为制约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法官造法批判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崔国斌 《中国法学》2006,1(1):144-164
中国部分法院在知识产权领域利用民法或其它法律的原则条款扩充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破坏了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机制。本文对此类司法活动进行批评,希望重新确立知识产权法定原则在中国司法活动中的统治地位。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应该放弃个人本位的自然权学说,坚持社会本位的功利主义思想,坚持知识产权法的独占适用,保证立法政策得到贯彻。  相似文献   

18.
The modern lawyer operates within a conception of law as a bodyof rules. To confront the law of contract, of torts, or of property,is to familiarize oneself with an intricate set of rules. Suchfamiliarity is not yet legal scholarship, much less legal practice.For in order to use the rules as lawyers use them, the rulesmust be contemplated and consider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the different rules must be understood. Because the intellectualprocesses involved in handling the rules exhibit a high degreeof sophistication, those intellectual processes may themselvesbecome the subject matter of philosophical argument. Thus wemay regard jurisprudential theories as embodying differing understandingsof the processes of handling legal rules; and we may conceiveof legal theory as the attempt to grasp the moral significanceof rules as a foundation for social order. This essay shalloffer some though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ule oflaw, considered as a moral ideal, and the notion of rules asthe principal means by which legal order is manifested.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限制外国企业对知识产权滥用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乔生 《法律科学》2004,22(1):107-115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外国企业和跨国公司利用专利许可 ,对中国企业产品和技术连续发起狙击 ,引发国民对知识产权滥用的关注。中国应从国际贸易规则的原则与方法出发提高对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认识 ,建立制裁国外、国内市场知识产权滥用的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尽管各国反击知识产权滥用的立法层次与力度不同 ,但中国已有能力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特点及自身要求 ,制定具创新意义的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 ,设立独立的权威的反垄断执法审查机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