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苟震 《人民法治》2021,(5):48-50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与道德长期以来都是国家治理、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两把标尺。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依法治国遵循“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总方针,其中司法裁判结果对公共价值取向和公众行为模式具有示范效应,因而是依法治闰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释法说理是将法院的诉讼过程和裁判结论产生的理由向当事人与社会公众进行阐述的过程,是司法精神传达的途径,是司法活动的内在规律和实现程序公正、实体公正的体现。法官释法说理应进一步扩展释法说理的范围与方式,同时把握释法说理的限度。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它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实现了高度凝练和精准概括,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优秀精神内核结合起来,将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对公民基本道德的要求结合起来,不仅展现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坚定目标,表露...  相似文献   

4.
祖鹏  李冬冬 《法律适用》2021,(2):142-147
发挥司法裁判的价值引领功能,是人民法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审理个案纠纷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是通过价值权衡的过程实现的.首先法官要开示法律规范自身的价值取向,然后通过开放性的裁判规则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结合个案情形,在两者之间进行价值权衡,进而得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裁判结果.  相似文献   

5.
雷磊 《法学研究》2023,(1):3-19
从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来看,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司法适用存在显现度不够、释法功能较弱、价值宣示色彩过浓、结合个案进行的“融入式”论证不足等问题,有必要对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的方法论进行系统反思。核心价值观入法入宪后,已从纯粹的道德范畴或司法政策转变为当代中国法的效力渊源,成为法律体系和规范理论双重意义上的法律原则。核心价值观可通过三种途径融入司法裁判:作为裁判理由发挥说理功能、作为裁判依据发挥广义上的释法功能、在特定情况下作为价值冲突的解决基础。广义上的释法功能可通过法律解释、漏洞填补或法律修正三种方式实现。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的前提在于,结合个案事实对核心价值观进行具体化论证。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论证以实践多段论为形式,且至少应当符合饱和性规则、连贯性规则和切合性规则。  相似文献   

6.
李敏 《人民法治》2021,(5):44-4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先提出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2018年宪法修正案中,将“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修改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相似文献   

7.
孙印芳 《法制与社会》2011,(26):153-153
量刑建议是近年来检察院强化法律监督,行使检察权的又一个重要司法改革重点,实践证明,通过量刑建议权的行使,对有效制约审判权,保障司法公正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尽管运用于司法实践时间比较短,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量刑建议的说理性及其方式方法还需进一步加强,但其发挥的积极作用已经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8.
检察法律文书是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过程中所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公文。检察法律文书释法说理充分、妥当,无疑会增加提高文书的质量,同时规范检察法律文书的释法说理也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要求,有利于推进促进司法改革的步伐。从检察法律文书释法说理的实际现状出发.阐述了检察法律文书释法说理的必要性,提出了规范检察法律文书释法说理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9.
刘璟昱 《法制与社会》2011,(21):257-258
检察文书是检察院行使法定职权的重要载体,加强对检察文书的释法说理是检察改革的要求和检务公开的发展方向。我国目前检察文书的说理性由于各种原因存在欠缺。加强检察文书说理能够使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更好结合,对于提高办案质量、接受公众监督、化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裁判文书公开合议庭不同意见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院在裁判文书中公开合议庭不同意见,在我国审判实践中尚属新生事物.这一做法在法学界引起了一定的争论.本文对一年多来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初步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这一探索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审判公开原则.规范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工作.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相关规定.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2.
金枫梁 《法学研究》2020,(1):190-208
学说的内容实质正当性及其约束法官自由裁量空间的外观进而增强裁判可接受性的功能,是裁判文书援引学说的基本原理,也是建构援引规则的出发点。学说根据其竞争力可以分为通说、主流说、少数说,法官既可以援引通说也可以援引非通说;援引非通说应当成为援引的主流。法官在援引学说时应尽量采用对话技术,尤其是在援引通说时应尽量避免对学说进行大篇幅的"复制与粘贴";应尽量援引不同体裁的代表性作品以体现学说的数量优势外观。学者姓名承担了标识学术产品的质量担保功能、"商誉"功能与司法修辞功能,学说出处具有定位学者学说发展脉络等功能,援引学说须注明姓名与出处。裁判文书援引学术作品实质上是法官"购买"学术产品的行为,它将刺激处于供给侧的学者主动生产实务所需的产品,继而促成学术与实务的良性互动。最高人民法院可以考虑出台有关裁判文书援引学说的具体规则指引。  相似文献   

13.
14.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是人民法院一贯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公正裁判树立行为规则、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举措。以恰当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可以增强裁判的说服性,向社会提供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的评判标准。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直接的裁判依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解释和修辞辅助论证的过程。因此,如何以恰当的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并避免向一般条款逃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替法律、流于说教等误区,亟待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加强法官自律,通过法官判断和认定证据的心证公开,获得当事人的信任和沟通,从而确立司法权威和法律的可预期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裁判文书中阐明证据是否采纳的理由。这既是对审判人员主观能动性的肯定,也是对司法裁判正当性和合理性提出的更高要求。本文拟对裁判文书中如何阐明证据的采纳理由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规范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工作,提高裁判质量,确保司法统一,维护法律权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7.
刘越 《人民法治》2021,(5):38-41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全面依法治国作了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要求“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  相似文献   

18.
马卉 《法制与社会》2010,(35):145-146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执法理念是执法行为的思想基础,也是各项检察工作推进落实的目标指向和价值追求。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同志在基层调研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新理念。北京市检察院检察长慕平同志在今年的全市检察长半年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检察机关在服务大局中,要注重改进监督方式,执法办案要从照搬法条向释法说理延伸。释法说理作为执法办案环节有效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性工作,司法和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都进行了积极探索,检察系统内部各级单位也各自出台了释法说理工作规定,释法说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获得了国内外各界的一致好评。然而,在实践中问题也随之而来,因当前已出台的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问题亟待统一规范和解决。现实的需要和理论、实践的缺位,使公开示证制度探索作为契合释法说理工作制度本质内涵,对工作新方式有益延伸迫切而重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裁判文书的改革和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提高裁判文书质量的工作都十分重视,最高人民法院肖扬院长甚至针对当前人民法院裁判文书质量的现状尖锐地指出:“现在的裁判文书千案一面,缺乏认证断理,看不出判决结果的形成过程,缺乏说服力,严重影响了公正司法的形象”,为此,他明确要求“要加快裁判文书的改革步伐”,“要做到裁判文书无懈可击,使裁判文书成为向社会公众展示法院文明、公正司法形象的载体,真正具有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不仅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和中坚力量,而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广的践行者和示范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然要求不断的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新途径:着力探究党组织统一领导机制、课堂理论教学创新机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实践机制与大学生社团组织宣传机制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渗入模式,一方面引导大学生全面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使之内化为自我意识,另一方面引领大学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使之外化为自觉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