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雇凶杀人犯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雇凶杀人犯罪是指行为人为达到某种目的,以钱财、利益等为条件,雇请他人谋杀与行为人有着某种特殊关系的人的一种犯罪行为。雇主的心理动因主要源于自我保护和借刀杀人的需要,雇凶的心理动因主要源于强烈的侥幸心理和贪图钱财或某种利益的欲望。对雇凶杀人犯罪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类。雇凶杀人犯罪具有犯罪行为的预谋性、暴力性和内隐性等四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网络雇凶杀人案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雇主和受雇者都与网络有密切关联;雇主和受雇者的联系方式独特;雇凶成本低,雇主的身份多为普通人;网络雇凶杀人案件的跨地域性明显;案件线索少,虚拟网络空间中的证据难以得到有效的固定和提取,案件侦破难度大。侦查对策主要包括:准确选择侦查突破口;综合运用各种信息资源;打破地域限制,加强侦查协作;信息化侦查方式与传统侦查方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赵国玲 《理论前沿》2006,(13):18-20
全面掌握凶杀犯罪的事实状况对于合理制定预防犯罪方略、有效打击犯罪十分重要。笔者以北京市、深圳市和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法院审理的2932例凶杀犯罪案件作为分析样本,对这几个地区的凶杀犯罪特点作了一些简要归纳,以期为相关领域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素材,更好地为预防犯罪服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发展,网络违法犯罪日益猖獗。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中的各种通信群组肆意进行网络相约违法犯罪活动。敲诈勒索、绑架抢劫、雇凶杀人等严重网络相约犯罪行为与日俱增。加强网络相约犯罪的源头治理,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章规制,构建各方联动协作的配合机制,加大网约犯罪的打击惩处力度势在必行,重拳整治网络违法犯罪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论雇佣犯罪及其刑事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雇佣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雇佣犯罪,实即借用经济学上“雇佣”概念以表征某种特定情形的犯罪现象(形式)。所谓雇佣?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版1988年版第400页)的解释,雇,即出钱让人给自己做事,如雇工,雇保姆;雇佣,指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出钱的人称雇主,出力的人叫受雇人。以法律上考察,雇主与受雇人通过自由协商并达成一致协议后,雇主与受雇人  相似文献   

6.
犯罪情境因素是近年来公安机关在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侦查实践中广为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其理论基础为犯罪机会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和犯罪心理强化理论.多发性侵财案件中的犯罪情境因素包括对犯罪地点因素的分析、对犯罪时间因素的分析、对被害人因素的分析、对社会控制因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国关于犯罪根源的研究纷繁众多,也很混乱。大的学派就有社会学派、生理学派、心理学派等。每一种学派都有足够的理论根据。在中国,对犯罪根源的研究除吸收不少国外的犯罪研究成果外,也有自己的学说:如私有制说,阶级和阶级斗争说,层次说。此外还有三因论,环境决定论,社会外因论,残余论,罪因综合群论等等。犯罪根源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研究起来首先需要弄清楚:一是犯罪学本体意义上的起源问题;二是犯罪根源存在于个体还是社会中的问题;三是关于人与人性的问题。对于上述三个问题分析透彻,就不难看出人犯罪的最本质的根源存在于人的攻击、利己、纵欲、逆反、嫉妒等这些固有的劣根性之中。  相似文献   

8.
共同犯罪中“利用”式犯罪是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类案件,这类案件具体包括三种类型:一种是“单纯”利用式犯罪,即对他人的前行为持肯定态度,但其与他人无意思联络,仅仅是“单纯”利用他人的先前行为产生的效果或者影响作为自己犯罪的有力工具;另一种是“复杂”利用式犯罪,即与前行为人形成意思联络介入到犯罪中,利用前行为的效果或影响单独或者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第三种是在被利用人始终知情的情况下,利用人利用被利用人的行为实施犯罪,但二人又无意思联络.  相似文献   

9.
洗钱是一种国际性的犯罪,本文以刑法理论为指导,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依据并参考有关的国际公约和国外立法,从洗钱犯罪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对洗钱罪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对国际反洗钱犯罪立法和我国反洗钱犯罪的立法状况及完善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就控制和预防国际洗钱犯罪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暴力犯罪不断增多,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为遏制这种犯罪,由五十五名具有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专家组成的凶杀犯罪最高级会议,提出了各个方面的预防举措,其中包括执法机关、社会和政府、立法、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举措。  相似文献   

11.
职务是构成职务犯罪的前提和基础,对其内涵的理解是界定职务犯罪概念的关键。职务犯罪的复杂性使其极易与许多相关的犯罪混淆。本文从职务犯罪概念的界定入手,分别探讨了职务犯罪与经济犯罪、白领犯罪、法人犯罪的联系和区别,目的是为了对职务犯罪准确定性,准确量刑。  相似文献   

12.
涉众型经济犯罪是指发生在经济运行领域里,以高额回报等虚假信息为诱饵,以众多不特定公众为侵害对象,非法牟取巨额钱财,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并危及社会稳定,依照《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涉众型经济犯罪涉及面广、潜伏期长、涉案金额大,在治理上需多措并举,完善经济行政法规,抓住重点环节查处重点案件,进一步完善善后处理机制,做好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传统犯罪被转移到网络空间进行,网络与犯罪场的交叉形成了网络犯罪场。网络贩毒作为一种新类型的毒品犯罪形式,其主要形成机理就是在网络犯罪场发生的。因此,从网络毒品犯罪场的构成要素、基本模式和运行机理入手,系统地分析网络贩毒的形成过程和具体的作用机理,进而总结出网络贩毒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犯罪活动的现状可以概括为:经济犯罪发案数量猛增,犯罪种类更趋多样,手段趋于现代化、智能化,危害极为严重。在对我国经济犯罪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犯罪活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犯罪主体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之一,经济犯罪的犯罪主体同其他刑事犯罪相比较,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在实践办案中,认定主体事实是贯穿着整个侦查活动的关键,对于犯罪主体的查证尤为重要。针对经济犯罪主体具有专业性、职务关联性、狡诈隐蔽性、内外勾结性、集团协作化等特点,研究不同的侦查方法及技巧,从而提高经侦办案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经济犯罪案件的特殊性决定着取保候审初始适用状况意义重大。保证经济犯罪案件初始适用取保候审的准确性,要求权衡犯罪人的主观恶性、采取羁押措施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大小及可能判处刑罚等因素,并完善立法,切实转变执法理念。  相似文献   

17.
目前,北京的经侦工作和经侦队伍建设整体上与打防形势要求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影响和制约着首都经侦工作的进步和发展。透视近年来经济犯罪的总体形势、特点和发展趋势,客观、科学地审视经侦工作的职能定位和作用发挥,切实加强和改进经侦工作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思考——以出罪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形式上具有刑事违法性但社会危害性还没有达到严重程度的行为进行出罪,我国理论界却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透过刑法第13条的定罪程式,结合相关的理论,显示其中的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犯罪构成理论并没有全面体现刑法第13条的内容,把但书排除在外,难以成为罪与非罪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转化犯是刑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并存在很多争议。文章认为 ,转化犯是指在行为人实施的已构成某一故意犯罪 (本罪 )的基本行为的同时或者非法状态持续过程中 ,由于特定行为或结果的出现 ,使基本行为与特定行为或结果的结合该当另一较重的故意犯罪 (转化罪 )的构成要件 ,依法律规定以转化罪定罪处罚的犯罪形态。  相似文献   

20.
针对社会危害性概念的批判由来已久,但不管是否定社会危害性的观点还是用其他概念替代的观点,如法益概念,都未能触及问题的核心,即真正有损于犯罪认定的,并不在于这一概念自身的内容是否具有规范性,而是其背后所代表的犯罪本质观念。刑法学的研究不应纠结在何谓犯罪本质上,而应围绕着犯罪成立要件而且围绕着确认犯罪成立的最后一项要件展开。以社会危害性说为代表的犯罪本质论,实质是将追问犯罪的本质作为刑事诉讼的唯一目标,且这一目标的实现仅依赖于对社会危害性的笼统证明,这损害了犯罪认定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因此,只有取消社会危害性所代表的犯罪本质观念,才能在犯罪认定标准中确立真正的阶层性犯罪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