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民俗是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样式的复合模式,具有对社会生活的制衡与调控功能。因而,制导与净化社会风尚需要辨风正俗。通过辨风正俗净化社会风尚,树立民族正气、推广文明新风,是制导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公序良俗原则由于其不确定性,历来备受争议。近年来兴起的人奶交易又引发了对公序良俗原则的探讨,对公序良俗的反思有利于充实该原则框架体系,完善其实践运用功能。文章试图通过对公序良俗概念及司法适用的法理分析,结合现实条件对人奶交易的公序良俗规范提出有益建议,从而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3.
公序良俗作为现代民法一项重要的法律概念和法律原则,在司法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科学地界定公序良俗的概念,可以有效地防止其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严重的负面效果。但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不能期望一个完美的概念界定,而应该变换视角,界定公序良俗的基本要素。在适用公序良俗时,一方面应确认其作为基本原则适用时的一般规则,另一方面应将法律行为违反公序良俗的判定标准客观化、具体化,形成类型化的个别制度规定。违反公序良俗,理应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我国应该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经验,从实际出发,建构公序良俗适用体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和谐校园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弘扬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高校要运用和谐社会思想来建设和谐校园,以发展求和谐,以风正求和谐,以民主法制求和谐,以提高治校能力求和谐。  相似文献   

5.
公序良俗原则是现代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确立适用公序良俗原则的衡量基准、充分考虑公序良俗原则的社会属性、建立程序化的办案模式,对于充分发挥这一原则在司法实务中的功效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合同自由和公序良俗是现代民法两项并行不悖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法学界,对合同自由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重视,但对公序良俗这一重要原则的重视却非常不够,或者把两者的关系对立起来看待。本文阐述了合同自由和公序良俗的产生背景和发展,以及两者的辨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司法实践中出现了直接援引公序良俗原则判定合同无效的案例,这些案例增强了公序良俗可适用性,却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判案标准。关于如何适用公序良俗认定合同效力应该明确三点,第一,明确《民法通则》第七条、《合同法》第七条和第五十二条第四项的适用关系;第二,限制法官在该类案件中的自由裁量权;第三,对有关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进行类型化。  相似文献   

8.
《孝义感动中国》一书,希冀通过文学的形式,说古道今,力图雅不避俗,俗不伤雅,旨在普及孝义经典,激励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  相似文献   

9.
《民法典》第153条第2款对公序良俗的概念和体系位置作了变更和调整,这是一种立法进步.但在解释上,公序良俗从何而来,何种公序良俗的具体化方法可谓妥当,学界讨论仍有阙如.首先,公序良俗的填充材料并不是法体系外的伦理道德,而毋宁来自法体系内,以包括宪法在内的各种法律渊源的法内评价作为基础.其次,以往学界认为应采用构建案例群...  相似文献   

10.
公序良俗原则作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侵权法中,其作用主要是起到最低限度的限制与保护利益,在行为自由与权益保障之间维持着平衡。无论是在德国模式还是法国模式中,公序良俗原则的作用在侵权行为法一般条款中都有体现。然而,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的规定存在不足之处,公序良俗原则的作用难以发挥,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1.
在司法领域中,由于公序良俗原则的适用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所以往往出现相同的案件、不同的判决的尴尬局面。文章对比分析了泸州遗赠案、杭州遗赠案,均得出支持法院判决的结论,并且文章通过透视遗赠案希望有助于探寻公序良俗原则适用时的具体判断标准,缓解涉及公序良俗原则案件的不稳定性,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  相似文献   

12.
祖国陆地辽阔的边疆和海岸线是“边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促进“俗”与“流”的交流,可以扩大每个个体能够调动的资源量。要从爱国守法、人格平等和本性自由等新观念结构的高度来进行促进边疆“俗”、“流”和谐的制度建设。不仅要注意边疆“俗”、“流”和谐建设的硬指标,还要关注这种建设的软指标。“俗”、“流”和谐对于实现边疆各主体的两种心理预期均有益处,因而对和谐边疆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证人作证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庭审方式作了重大改革,采用了抗辨式刑事诉讼形式。在这种庭审方式下,由控辨双方举证,并在审判长准许下,对有关诉讼参与人互相提问、质证,从而增强了控辨双方的对抗性。这种庭审方式下的对抗性,正如美国法律人士认为的:是在控辨双方  相似文献   

14.
公序良俗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是由学者创制的,其在法律与道德之间承担着特殊的连接使命,而行政公诉制度也因其独特的制度价值受到学界的关注.事实上,在涉及公共利益的领域,当前各国都有不同的法律制度加以保障.鉴于我国社会目前的道德局面、公序良俗之保护状况,在得出公序良俗须进入行政法、行政诉讼调整范围的结论的同时,应当在有关公序良俗的立法中突破"反射利益"的定位,适当放宽我们解释诉之利益的口径,赋予公民就有损社会公序良俗的问题向法院告诉的诉权.  相似文献   

15.
一夫一妻原则是调整婚姻关系的基本原则 ,本案中遗赠人的重婚行为违反了这一原则 ;根据遗嘱自由原则 ,遗赠人有权依其正当意志处分财产 ,遗嘱自由是调整财产关系的基本原则 ;公序良俗原则是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原则 ,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都受其约束。在本案中被继承人的遗赠行为非不具有正当目的 ,并不违反公序良俗 ;但被继承人的重婚行为 ,是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法院的判决发生原则适用上的错位 ,将约束性行为的道德准则和法律原则适用于被继承人的财产行为 ,而该财产行为并无违反公序良俗的情形 ,应直接适用关于遗赠的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16.
勃起功能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的男科疾病,严重影响男性的生殖功能以及身心健康。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是国医大师王琦院士将中医体质学说与传统的中医辨治相结合而构建的一种诊疗模式。从“三辨”诊疗模式探析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云飞书画俱乐部成立于2013年5月,会员数30人,俱乐部适时组织会员开展各类书画学习交流活动。两年来,多名会员的书画、篆刻作品在全国和本市的书画比赛中获奖,学校也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有效提升了学校"风正、心齐、劲足"警营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相似文献   

18.
吴华眉 《工会论坛》2005,11(1):125-126
"义利之辨"问题愈益成为义利观的核心问题.当前"义利之辨"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义利之辨的命题;义利内涵的理解;义利关系的探讨及社会主义义利之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民俗心理是一种在民俗形式中蕴含的群体意识定势。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那些全新的体现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人与自然新型关系的新的民俗——新俗节日则应时诞生了。新俗节日使人们的生活秩序呈现出区别于日常生活的非现实性和逆向性,人们在特定的时空中,根据时代和自我实际通过象征性的物质和精神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情感。新俗节日既可丰富民众生活内容,又有利于社会的安定,还可以展示传播弘扬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能够浓缩而强烈的展示民族文化风情。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宗教传播逐渐渗透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试图从某种信仰中获取一种非人力所能给予的帮助或寻求一种抚慰心灵的精神慰藉,于是,原来在古代民间传承、充满神秘色彩和神秘力量的原始信仰或迷信,后来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找出合理性、直接或间接用于生活目的的民间俗信,又日渐活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村落族群中。鉴于民间俗信特点和社会功能可资借鉴的价值,发掘民间俗信的社会管理资源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