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七·七”事变爆发时,我14岁,正好初中毕业。事变发生后,菲律宾富有爱国传统的华侨各阶层广泛动员起来,在全菲各地成立了许多抗敌救国的群众团体,发动捐款支援祖国抗战,并动员华侨青年学生、工人回国参战,同时还发动了抵制日货运动,募集捐款和药品,经香港转赠八路军。我向父亲提出了回国参战的请求。 父寒王雨亭,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和声讨袁世凯的斗争;1919年在菲律宾同傅振机(即傅无闷)先生一起创办了《平民日报》; 1932年又同庄希泉同志一起在菲创办《前驱日报》,宣传抗日救国。“七·七”事变后,他受廖承  相似文献   

2.
沉石 《海内与海外》2014,(10):19-21
前些年,我深入太行山探寻八路军总部,收集了很多资料,有日军偷袭八路军总部的第一手故事,写了非虚构作品《谍杀》,然而,在临屯公路有一个伏击日军参观团的战斗,不仅记载不全,还有些模糊,我通过各种渠道采访,一直心系那次难忘的战斗。深秋,我约上王近山的儿子王岩、女儿王珍珍和女婿相征,前往山西洪洞县韩略村一带探寻,沿着山区的小路寻找当年伏击日军参观团的蛛丝马迹。王岩60多岁的人,长得墩实方脸,眼睛有神,神似他父亲王近山。  相似文献   

3.
正1981年2月13日,我在北京晚报发表了一分钟小说《笑容满面》,让我没想到的是这篇千把字的小说发表以后的几年里,先后被改编成话剧、淮剧、电视剧、电影在电台、屏幕上播映;被收入《微型小说选》作品集;在首次举行的"一分钟小说专题朗诵会"上进行了朗诵;被《人民中国》日文版以"一分钟小说特集"专门向日本读者进行了介绍;还被中国青年报以《文抄公七例》对剽窃这篇小说的人进行了公开揭露……  相似文献   

4.
朱小平 《海内与海外》2012,(9):12-14,32
1925年3月,诗人闻一多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组诗《七子之歌》,将被西方列强掠夺的七处"失地"喻为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澳门、香港、台湾(含琉球、钓鱼列岛)、威海卫、广州湾(广东湛江)、九龙、大连,拟人化哭诉"七子"受尽欺凌、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七子之歌·台湾》中有如下沉痛之句:"琉球是我的群弟……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相似文献   

5.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研究员、越南归侨唐贵智先生,历经七、八年爬山越岭,跑遍八万平方公里的整个长江三峡地区,包括神农架无人区,查清了各种地质现象,获得许多重大发现,准确预报了几次重大地质灾害;后来,又积10年之功,整理、编辑出版了《长江三峡地区新构造、地质灾害和第四纪  相似文献   

6.
学术简讯     
《东南亚》1991,(2)
《庸那迦纪年》已翻译印行 由泰国著名历史学家巴差吉功札撰著的《庸那迦纪年》最近已由我所研究人员王文达翻译,内部印刷发行。本书是一部同泰国早期编年史有关的北方泰族的编年史,至今已在泰国七次再版,对于了解和研究泰国古代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全书约26万字,小32开本,共344页。欲购者请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发行组联系。  相似文献   

7.
正提到极地,人们大多会立即想到冰雪北极、南极。你知道东极在哪里吗?很少会联想到就在北京的东南方,渤海湾与黄海交界的拐角处,就有一个天海极地胜境——-荣城,东极荣成。人泛仙槎雾雨濛九顶铁槎山,八宝云光洞。未到荣成前,爬崂山时就闻听过此山,再加上《封神演义》、《西游记》、《杨家将》等书中对槎山都有所描述,"太上老君云游槎山"、"水帘洞——-孙悟空的家园"、"鬼谷子隐居鬼谷山"、"努尔哈赤  相似文献   

8.
感觉汪曾祺     
温暖的汪曾祺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汪老的文章。非因他是名人,是心里很想很想。从未见过汪老。只听人说,他身高不够七尺,是个很不起眼的老头儿。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因为,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不起眼的人,往往有很强的内在力量。有这种感觉的人,不止我一个,还有一个刘恒。他在《冬之门》里写了一个复仇故事——最后把土匪头子杀了的,不是大块头的英雄,而是最没能力杀人的一个厨间的委琐的饭夫。《冬之门》让我一夜没睡好,  相似文献   

9.
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1936—)的名字,在中国的文学爱好者中间,已经不是陌生的了。他从1962年成名至今,共创作了七、八部长篇小说,其影响远远超出拉丁美洲地区。1976年他被选为第四十一届国际笔会主席。他的长篇小说《城市与狗》(1963)、《绿房子》(又译作《青楼》1965)、《世界末日之战》、《胡莉娅姨妈与作家》(1977)、《潘达雷翁上尉与劳军女郎》(1973)和《大教堂中的谈话》的中译本先后问世,其总印数近三十万册。一个外国作家,在短短的五、六年间有如此多的作品被翻译介绍到中国来,这在我国外国文学翻译史上,也不多见。  相似文献   

10.
隆冬时的南宁,阳光融融,天蓝水绿,一如温暖的北国之春。我团赴广西艺术学院组约一集画稿,因而有幸聆听了正在该院讲学的我国旅芬作曲家──秦大平先生的现代音乐作品《轮回》与《一九七六之声》。在这之前,他曾在武汉和四川音乐学院讲学。那天,广西艺术学院的一个会...  相似文献   

11.
莲花     
肖琳 《新青年》2006,(6):64
书名《:莲花》作者:安妮宝贝出版:作家出版社这是安妮宝贝的第七本书,依然是她锦衣夜行的文字风格。但在序中,她说,“谨以此书,给我的父亲。给我的母亲。给我所爱着的人们。给2004年和2005年的10月。一个微小且珍重的纪念。”安妮宝贝,比以往有了更多的从容与内心寂静。外表沉默内心跳脱。莲花代表一种诞生,清除尘垢,在黑暗中趋向光明。一个超脱幻象的新世界的诞生。如《圣经·启示录》中所说的“: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们永远是这个自己,但每一秒又都不是这个自己。我们为何而来?一路上遇到谁…  相似文献   

12.
芥川奖在1981年至2010年30年间共推出26名女作家,当代日本女性生存样态在女作家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本文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文本,解读大道珠贵《咸味兜风》有悖伦常的身体交易中体味变味的爱;金原瞳的《蛇舌》在惊世骇俗的肉体改造中最终告白的爱的缺失;青山七惠《一个人的好天气》在与长辈女性的交往中表达了对爱的渴求。进而勾勒出女性话语的建构所经历的漫长、曲折乃至痛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阳光清澈,无风。我们在小区门外等候片刻,远远的,石顺义老师朝我们招手。走进客厅,墙上有两幅字,左侧上书:"凌霄羽毛原无力,落地金石自有声。"一侧的书房,书架占满了一面墙。石老师说:"书,大部分是我儿子石一枫的。"石一枫,青年小说家,《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中篇小说《世间已无陈金芳》2018年刚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落座后我说:"您传我微信的视频,都看了,《说句心里话》《父老乡亲》《白发亲娘》《一二三四歌》《想家的时候》《家和万事兴》《报答》《我的士兵兄弟》,还有《军人本色》。"  相似文献   

14.
1991年3月27—29日,在万象召开了老挝人民革命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来自各行各业的367名党员,代表全国6万余名党员出席了会议,中、苏、越、柬等国应邀派代表团参加了会议。老挝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凯山·丰威汉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和闭幕布词。会议听取了凯山·丰威汉所作的《政治报告》、乌东·卡蒂雅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坎赛·苏发努冯所作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报告》、艾·苏里雅中将所作的《关于国防防和治安工  相似文献   

15.
光近  李华 《东南亚纵横》2002,(10):26-28
十年前 ,我在《共产主义杂志》1992年第8期发表了一篇题为《社会主义新的阶段》的文章。我在该文中写道 ,在现阶段 ,世界性的社会主义经历着严重的危机 ,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遭到破坏 ,但社会主义没有瓦解 ,而是进行痛苦、曲折和复杂的自我转变 ,进入一个我所概括为“现代社会主义阶段”的新阶段。在《共产主义杂志》1997年第8期上 ,我又写了一篇题为《今日世界的突出特点和主要趋势》的文章。文章提到了“一种与正陷入低潮的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密切相关的趋势” ;并预测苏联模式危机的社会主义正在探索走向符合现代世界各个国家与…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诗人萧三在他60年代访问越南时所作的《下龙湾赋》中说:"不到下龙湾,不算到越南。"因此,在越南工作期间,游览下龙湾一直是我的愿望。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和几位友人驱车来到我向往的地方。我们站在海滨城市鸿基附近的悬崖上,面向大海极目远眺,只见苍茫云水间,造物主和盘托出千座岛、万架山,岛屿的大小、高  相似文献   

17.
阿基诺夫人继任菲律宾总统之后,曾被马科斯总统下令遣配到台湾的《华侨商报》社长于长城和总编辑于长庚两位兄弟很快地就分别从美国和加拿大重返马尼拉,并于6月12日重新出版《商报》。最近菲律宾司法部长冈萨雷斯于9月17日宣布,阿基诺总统已下令取消对他们兄弟两人的驱逐令。正如阿基诺总统给《商报》复刊号的贺词中所说的:“于长城和于长庚的遭绑劫和被放逐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第一个凶兆”。这就是说,《华侨商报》案件是菲律宾民主力量与马科斯独裁统治的一场前哨战。七十年代末我同于长城先生在北京重逢,他送给我加思·亚历山大所写《无形的中国》("The Invisible China",by Garth Alexander,Macmillan Publishing Co,New York)一书的影印件,这里所载的就是该书的第七章译文。于长城先生说,这篇报道大致如实地介绍了这个案件的经过及其来龙去脉。现将此文译出,以飨国内读者。本文的标题和文内小标题是我加上去的。  相似文献   

18.
正看过醒园,我略识李调元这个人。醒园在四川罗江县城的北面,是本地进士李化楠故苑。李调元从父亲手里接过它,屡有增筑。这是一个很大的园子,已经荒秽了。荒秽也有味道。比起袁枚,李调元晚来这世上十几年,与之志趣却颇投契。一为吴人,一为蜀人;一个造随园,一个修醒园;一个做《随园诗话》,一个做《雨村诗话》;一个著《随园食单》,一个编《醒园录》,葺园之举、吟哦之事、调鼎之法,皆极用心。我的父亲有几本心爱的书,《随园诗话》和《随园食单》  相似文献   

19.
出南京城,向东北行十八公里,但见长江岸边苍峰翠屏、层峦叠嶂、枫红石秀,这便是曾经被清代乾隆皇帝赞誉为“第一金陵明秀山”的栖霞山。在灿若云霞的满山红叶映照下,名播海内外的栖霞古寺就坐落在这座“明秀山”主峰——凤翔峰的西麓。   栖霞山古称摄山。据史料记载,南朝刘宋泰始年间 (公元 456年至 471年 ),山东平原鬲县居士明僧绍来此结庐隐居,“抗迹人外”、“不事入世”二十余年。刘宋末年,“备综众经,而专以苦节成务”的法度禅师,自黄龙来到南朝都城建康,并于栖霞山讲授《无量寿经》,明僧绍待之以师礼,两人过从甚密。…  相似文献   

20.
云蒙遐思     
云蒙一带山,有一点险。它的耸峻,画里见过似的,是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山石攒聚,大而尖峭,以昂仰的姿态插向天。真是天地之骨。一个画家到了这里,满眼该是粗细之线、浓淡之墨吧。要画它,宜用大斧劈,舍此皴擦,别无办法。骷髅皴只适合去画玲珑湖石,在这里用不上。王摩诘写过《山水论》,明白巅、岭、岫、崖、岩、峦、川、壑、涧、陵、坂的异同,所谓"粗知山水之仿佛也"。云蒙诸峰,平夷顶尖者、峭拔相连者、有穴者、峭壁者、悬石者、形圆者、路通者、两山夹道者、两山夹水者、似岭而高者、极目而平者,具状不一,皆能得睹。纵目都是这样的山容,是叫人惊心的!仇英、石涛画山,圆转流美、秀妍艳爽之中,又含一段风骨,最为我喜欢。粗犷的笔痕、凝重的墨色,由大自然的法度中来。我放胆说一句,观云蒙而知天下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