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46年,美苏英法四国组成的国际军事法庭——纽伦堡法庭对德国纳粹政府的主要领导人进行审判,与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对战败国以牙还牙的审判不同的是,此次不是胜者宣布败者为寇的审判,而是要告诉世人纳粹法西斯犯下的累累罪行。纽伦堡审判是国际人权保护史上值得研究的重要事件,从国际人权保护的角度,考察纽伦堡审判在国际人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人权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之而来的是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即对战争罪犯和战争犯罪集团的审判。在当时的国际法背景下,两大审判面临着诸多法律困惑。文章以罪刑法定原则为视角,对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中的几个法律困惑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正>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刑法研究中心于8月29日在京举办"纽伦堡、东京审判与战争犯罪"高端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刑法研究中心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高等院校和学术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通过对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涉及的战争犯罪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学术研讨,相互分享了学术成果,开阔了研究思路,认识  相似文献   

4.
追究战争犯罪刑事责任实践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 ,在追究战争犯罪刑事责任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双重责任主体、双重责任追究程序的刑事责任追究的独特模式 ,对于有效地打击战争犯罪行为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但同时 ,这种模式客观地存在着国际性司法审判机构的管辖权同国家刑事司法主权相冲突的问题及对于那些在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违反战争法规行为的性质如何认定的问题 ,它们是战争犯罪刑事责任理论研究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诱惑侦查是法律规定的在隐蔽性犯罪中经常适用的侦查手段,对非法诱惑侦查应予以禁止,不过从一些国家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对追究引诱者的刑事责任持谦抑态度。我国对引诱者追究刑事责任时应注意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平衡,根据引诱者的客观危害和主观恶性,决定是否对其追究刑事责任。引诱者实施非法诱惑侦查时,由于既缺乏刑法上教唆犯的故意也缺乏实行犯的故意,不成立被引诱之罪的教唆犯或共同正犯。对于侦查人员的非法诱惑侦查行为,可资适用的罪名主要是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对于线人实施的非法诱惑侦查行为,一般不成立犯罪,只有在线人以获取奖金等财产利益为目的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成立诈骗罪。  相似文献   

6.
禁止事后法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一个重要侧面,为世界各法系国家的刑法所认可。从纽伦堡和东京审判开始,这一原则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此后的国际刑法公约中也反复对这一原则作出了规定。国际习惯法和法律一般原则是国际刑法的重要渊源,因而禁止事后法原则对国际刑事审判提出了挑战。但是,对侵犯基本人权的犯罪通过国际习惯法和法律一般原则予以惩治并不违反国民预测可能性的要求,因而也符合禁止事后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论征募儿童兵作为战争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征募儿童兵行为对卷入到武装冲突中的儿童危害性极其严重,国际法已经确立明确规范禁止这类行为。但对于儿童兵国际法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主要困难在于对于儿童兵年龄的上限有颇多争论。先前的国际人道法和人权法条约禁止征募儿童兵行为,但对征募者是否承担个人刑事责任持模棱两可的态度。最近以来国际法的发展,特别是塞拉利昂特别法庭的审判实践和《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的生效实现了对征募儿童兵者定罪量刑的目标。但是,不论是塞拉利昂法庭的审判,还是《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第八条的适用,都面临着一系列法律问题,这些法律问题是对现行国际法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8.
个人国际刑事责任管辖豁免规则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个人刑事责任的管辖豁免是由习惯国际法形成的一个古老的规则,也是争论比较激烈的一个现实问题,根据这一规则,个人代表国家实施的行为,包括代表国家发动的战争行为和危害人类的行为不受国际和外国法院的司法管辖。但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越来越强调追究个人刑事责任,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传统国际法中的管辖豁免规则必然受到冲击而发生新的改变,任何人犯有严重国际罪行都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9.
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国际社会普遍坚持条件责任原则,认为执行上级命令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作为免除刑事责任的辩护理由;二战之后,纽伦堡审判确立了绝对责任原则,强调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执行上级责任作为免除刑事责任的理由。《国际刑事法院规章》第33条是两种责任形式的融合。9.11事件后,恐怖主义的出现使国际社会对于执行上级命令能否免责的问题再次进行了思考。本文认为条件责任原则的存在,一方面是考虑到了军事社会的特殊性质,一方面也顾及到了当代对于战俘、普通民众的保护,并不会削减国际法的基础,是当代国际社会应当努力达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德国现行刑法典与判例对法人犯罪皆持否定态度 ,但学术界对法人有害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观念也已得到广泛承认。本文通过探讨德国法律制度对法人处罚规定的得失 ,指出法人犯罪肯定论虽然日益受到重视 ,但在和刑法理论的调和上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应在从正面肯定法人的犯罪能力的基础上 ,探讨合适有效的制裁体系  相似文献   

11.
国际刑事法院对我国的法律影响以及我国的应有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与推动下,追究犯有严重国际罪行的个人刑事责任的第一个常设国际机构———国际刑事法院于2002年7月1日诞生。由于在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与《建立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存在分歧,中国未加入该规约,因而不是国际刑事法院的缔约国。但由于国际刑事法院自身的特殊性及国际关系的特点,国际刑事法院在运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中国产生相当大的法律影响,本文主要论述国际刑事法院对中国产生的这种法律影响,并分析中国对国际刑事法院应采取的立场。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百余年来2 ,人们一直回避国际刑法中的某些问题。但是 ,非常残忍、骇人听闻的危害人类罪 ,使现实国际刑法开始超越个别国家的主权。例如 ,纽伦堡审判使国际刑法重要原则的诞生成为可能 ,但由于纽伦堡审判本身只注意了纳粹的残暴罪行 ,以致于国际犯罪的理论直到最近才与现有国际法院应对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承担责任者的实践接轨。31 998年 6月 1 0日 ,1 40多位政府代表、几百位非政府组织及政府间组织的代表们聚集在罗马。1 998年 7月 1 7日 ,1 2 0位代表其国家的专家和高级官员一起以条约的形式通过了《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  相似文献   

13.
刑事自诉的主体是自诉的当事人 ,是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请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自诉案件中处于原告地位的人。在刑事自诉案件的审理中 ,人民法院不再主动调查收集证据 ,而是要求自诉人在请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时候 ,承担向人民法院提供确实充分的、能够证明犯罪事实的证据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共同犯罪成立条件中的“二人以上”并非只能是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实施了法益侵害行为的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同样可以与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一道,构成共同犯罪。但是,由于其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从而阻却有责性,因此法律不予追究。认定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构成犯罪的目的,实质上是为了利于对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共犯的责任的追究,以便合理的处理案件。  相似文献   

15.
论刑事责任的归责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刑事责任归责要素的概念界定刑事责任归责要素的概念,首先必须明确刑事责任归责基础的含义。所谓刑事责任的归责基础也就是刑事责任的根据,它旨在说明犯罪人应负刑事责任的理由,即国家凭什么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或者说,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后为什么要承担刑事责任。当然,作为刑事责任的根据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因果关系,而是能够作为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理论根据,即从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与承担刑事责任的内部来寻找其固有的必然联系。换言之,“刑事责任归责基础的实质在于,对危害社会的行为和实施了这种行为的人在道德上和法…  相似文献   

16.
《2016年抢劫案件指导意见》重申《刑法》第269条适用不以盗窃、诈骗及抢夺罪成立为前提,自此,追究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转化型抢劫罪刑事责任不再存有法律障碍。该修正值得提倡,其合理性可经由"文义、体系、目的"三重解释予以证成。司法审判时还应注意研析"涉案数额"与"暴力程度"对司法认定的影响。前者主要考察"明显低于数额较大"的认定标准及"数额减半入罪方法"是否可适用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转化型抢劫情形;后者主要考察脱逃行为与主动暴力造成轻微伤、轻伤以上两种结果时的司法定性问题。对未成年双向保护原则的坚守,确保定性准确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地对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使用非监禁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论国际反恐怖斗争中的国际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已经过去一年了 ,但它对国际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带来的冲击却是全方位的 ,影响是深刻的。“9·11”事件在国际法上的性质 ;针对恐怖主义行使“自卫权”的问题 ;“非国家行动者”的行为与国家责任的问题和对恐怖分子的刑事责任的追究问题等都需要认真地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刑事责任必须具有合理的根据,否则刑事责任的追究是不合理、不正义的。合理、正义的刑事责任根据应该是一个包括哲学根据、实质根据、法律根据和事实根据四个层次的立体组合。从事实根据到哲学根据是一个由表及里的递进过程,也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刑法理论界对于普遍管辖原则还存在一些误解。实际上,普遍管辖原则不仅可以适用于国际犯罪,也可以适用于国内刑法规定的普通犯罪。虽然从实践的角度讲,当嫌疑人进入一国领域后或者被实际控制后才主张普遍管辖权的行使是比较切合实际的,但是,国际法对依照普遍管辖原则而享有管辖权并没有这样的限制。国际刑事审判机构对罪犯刑事责任的追究,其管辖权的获得并不是依据普遍管辖原则,而是来自于条约或者协议的授权。  相似文献   

20.
武装冲突相关人员刑事责任的认定应当通过审判的方式来进行。公正审判原则规定在《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中,也被联合国制定的一系列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所吸收。从国际司法实践来看,独立、公正和正规的审判组织是公正审判的前提,无罪推定原则是公正审判的基础,程序参与是公正审判的保障。公正审判原则不仅能够准确惩罚武装冲突中的非正义方,实现正义价值,还能够起到增加判决合法性、可接受性和历史权威性的效果,对战争狂热者和右翼分子起到警告和遏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