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95年,电影在法国巴黎卡布辛路的咖啡馆里诞生;一年之后,“西洋影戏”登陆中国上海;9年之后,辽宁地区首次放映电影;10年之后,辽宁法库人任庆泰用木壳手摇摄影机摄制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1904年辽宁首次放映电影19世纪末,电影作为舶来品传入中国.继上海之后,辽宁地区也得风气之先,开始放映电影.1904年,在盛京小北关天后宫前路东的聚丰粮栈有人搭设席棚,放映了一个多月的西洋影片,从此,电影正式传入了辽宁.  相似文献   

2.
故乡三题     
包利民 《新青年》2006,(1):31-32
看银幕反面的年代 小时候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村里来电影了,当村头的大喇叭一播出来电影的通知,我们立刻兴奋得一蹦老高,急切地盼着天快黑下来.那种露天的电影是我童年里最难忘的事了,吃过晚饭,我们便早早地跑去村里小学的操场上,那里已聚集了不少像我这般大的孩子.我们好奇地看着人们把一块银幕挂在两根木杆之间,木杆上绑着一个大喇叭,我们乐此不疲地围前围后地跑着,有时还到放映的屋里偷偷地看那些放映设备.  相似文献   

3.
改编自柬埔寨民间故事的《蟒蛇之子》,是柬国12年来首部自制电影,在柬国及泰国一票难求,也启动了沉寂多年的柬埔寨电影市场。 进入蛇年,柬埔寨首都金边上映了一部“贺岁”柬埔寨影片《蟒蛇之子》,轰动京城,观众踊跃。尽管两美元一张的票价令柬埔寨普罗大众咋舌,但是放映这部电影的法国文化中心、俄罗斯文化中心和金边电视台演播厅,却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影片导演法桑昂对亚洲周刊说,虽然影片只能在三个地点上映,但是公演半个月已经有超过七千人观看这部电影。这种火爆的情况近几年甚为罕见。 舆论认为《蟒蛇之子》使沉寂多年的…  相似文献   

4.
正1989年2月的元宵节,我应邀出席北京电视台在前门大碗茶茶馆举办的元宵联欢晚会,见到电影大师谢添,戏剧大师于是之,著名导演凌子风,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孙毓敏,相声艺术家李文华,话剧表演艺术家郑榕,著名影星宋佳等艺术界熟人。那天最使我高兴的是听到了相声大师马三立的相声。马先生当时已有75岁高龄,人虽瘦,但底气很足。他的相声过去只  相似文献   

5.
正这是2018年1月18日晚,协和医院一位年轻女医生发在微信朋友圈里的一条短信: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教育家、人称"京城洋教头"的丁广泉先生,2018年1月18日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73岁。丁先生这一走,带走了许多欢歌与笑声,留下无数惋惜与叹息,引人思考什么是真正艺术家的尊严与体面。他带出了70多个国家100多个相声徒弟刚开始,称呼他为"丁老师",后又叫"丁先生",叫来叫去,丁先  相似文献   

6.
2014年春节,著名相声演员大兵在东方卫视名牌栏目"笑林盛典"上表演了新创作的相声《教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一个个令人开怀大笑的包袱,指出了当前家庭教育中的一些误区,使人们在笑声中引发思考,表演结束后观众们盛赞大兵这段相声紧贴生活,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十多年以前,有一部苏联的电影《两个人的车站》,片中述说两位陌生的青年男女,在火车站候车时相遇、相识、相交与相爱,随后共同奔向幸福的远方。前不久一位作家写的"一个人的车站",叙述他在火车站候车时,一个人在餐厅就餐时的孤单与寂寞。文中说,火车站当然不是仅有一个人。本文讲的是,火车站仅有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我,一个真实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日方导演与中方导演的电影制作这样两个角度,勾勒了东北沦陷时期的“满洲映画协会”拍摄、放映的“娱民电影”的整体轮廓;意在通过影片的具象特征揭示日本殖民者对东北人民的思想和文化方面殖民统治的实质,阐明“娱民电影”的主旨并不在于娱乐,而是奴化东北人民的典型的殖民化影片。  相似文献   

9.
电影是1896年从欧州传入印度的。印度的第一场电影是由电影发明家、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孟买放映的。从1913年摄制第一部印度影片算起,至今已有72年的历史。但它的有声电影仅有54年的发展历史。印度电影事业兴旺发达。1984年摄制故事片833部,是1954年274部的3.04倍。最近六年共摄制故事片4536部,每年平均产量达到756部(见表二),连续十四年占世界电影生产大国的第一位。目前用37种语言制片,其中绝大部分为彩色影片。拥有66家制片厂、38家  相似文献   

10.
春节写对联、贴对联,与中国人的节日气氛必不可缺。春节晚会的相声里的对联,也给人们留下了印象。譬如:“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前车后辙两轮左右走高低”。再譬如:“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相声中的对联,以幽默与趣味性为本。一代一代的相声艺人,把民间的趣联,吸收到作品中来,增强了段子的文化含量,给欢度春节的千家万户带来了欢乐。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3月初春,我和常宝华老师商定共同完成他的新书《常开笑口》。书稿采用第一人称,讲述他一生倾注的心血——"相声"事业的故事,将此书呈献给喜爱"常氏相声"的观众。此后我开始采访他。常老师头脑清晰、口才颇好、语言凝练、出口成章,他娓娓道来尘封往事:对母亲的热爱和眷恋;求学不果,转为学习相声艺术。他的大哥常宝堃烈士(艺名"小蘑菇")用相声作武器,从抗战时期直到  相似文献   

12.
小团 《新青年》2015,(4):8-9
作为国内四大花旦之一,徐静蕾素有"演艺圈第一才女"之称,曾执导过多部高票房电影。2015年情人节前夕,她执导的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在各大影院上映。这是一部充满怀旧色彩的爱情文艺片,也是沉浸在爱情中的徐静蕾创作出的"走心之作",而在创作过程中,爱人黄立行给予了她诸多的灵感,两人的爱情也给予了她莫大的滋养。2014年七夕那天徐静蕾曾在微博上写道:"五年没红过脸更没吵过架,也算是不得了了吧。对的人,就是让你变得更好的人。"而她的爱情经历也充分诠释了这句感  相似文献   

13.
电影银幕上放映着的画面,是通过推拉跟摇,闪出闪入,淡出淡入等不同镜位景别拍摄出来的。它们或局部或整体,或远近大小快慢,或动静隐显明暗地展现着拍摄对象的情态,连同背景音乐和画外音响,通过视觉和听觉,把各种不同的情绪感受,综合溶入电影观众的情怀。这些画面广阔生动,情趣盎然,牵动感情,蕴含哲理,给人感悟,极力向观众强调着编导的创作意图。这就是具有灵动深邃艺术功能的蒙太奇电影语言。  相似文献   

14.
常开笑口     
正要说出书,我认为我似乎没什么资格。有人就说,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呢?是那些有丰功伟绩,或者做出了一些鲜为人知、十分惊奇或者很精彩的事情的人吗?而我显然是一个平平淡淡的人。我创作过相声,我演过相声,但是我创作的作品并不是很多,我演得也不是十分精彩。可以说四句话就概括了我:创作不大点,演出不起眼,干了大半辈,落个半熟脸。有人说这是谦虚之词,但我觉得这是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5.
GULU 《新青年》2014,(5):22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家庭,选择一本书。选择健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一本书。你选择你的未来,旅途,仕途,前途,宏图。我干吗?我选择一本书。理由呢?没有理由。场,指"平坦的空地,多指农家翻晒粮食及脱粒的地方"。机场是个"场",只是在不同人的眼中,机场"翻晒"的是不同的粮食。在设计师眼中,机场是个交流场。建筑存在于交流之中,在全世界已建造了40多个机场的设计大师保罗·安德鲁认为:"机场首先是两个交通空间的交流,其次也是两个城市或两个国家的交流。"而形形色色的人在机场这个微缩的小社会里中  相似文献   

16.
看电影<听说>,很唯美,很灵动,仿佛置身一场爱情童话中,看到最后,想必榆木疙瘩都会渴慕在花香馥郁的五月来一场热烈清纯的恋爱.尤其当一直佯装聋哑的女主角秧秧在男主角开阔的父母"替子求婚"后终于勇敢地开口说出"我愿意"三个字,那简直是要命的一种甜蜜.  相似文献   

17.
我与中国梦     
大家知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两个一百年"的伟大构想,令人鼓舞,催人上进。对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讲,许多美好的梦想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的梦想也非常重要,是我们实现自身价值的航标。那么,我们当下的最大、最现实的梦想有两个,一个是珍惜大学时光,完成学业,完成知识储备,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另一个是毕业后能够有一个  相似文献   

18.
《新青年》2007,(4)
初次见到李俊基是看电影《王的男人》,细长的眼、翘立的鼻、秀气的唇、淡淡的笑、轻轻地忧郁。韩国的演员里,是很鲜见的。他的妩媚、精致、纤弱、优美、这样的男子只觉得惊为天人,分明就无法用"很美"两个字来形容,却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会吸引住你的目光。李俊基的前世一定是一束桃花的,在冷冬的雪藏后,突然间灿烂盛开。第一次感觉审美有些偏差,一直很  相似文献   

19.
呼呼 《新青年》2013,(6):15-16
一把扇,无舞台,不化妆,无布景和音响,只需一袭长袍。一把折扇,一只醒堂木,一个人站台上,历史风云、江湖恩怨就在抑扬顿挫的扬州方言中娓娓道来。这里是扬州重宁寺,来这里,不是为瞻仰"江南诸寺之冠"的百年名刹风采,这里,是扬州曲艺团所在地。来这里,我要寻那些平时只在古装电影中才能见到的扬州说书人。  相似文献   

20.
有一帮喜欢电影的朋友总埋怨生活不如电影一样多彩浪漫,叫嚣要像电影一样生活.其实,每-个电影镜头都是真实生活艺术化后的升级版,电影永远是生活之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