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点兵 《新青年》2007,(11):52-53
王夫人很少出门,丈夫是个成功人士,"豪门"深似海嘛!她先生喜欢"雪藏"她,仿佛把她当"小蜜",有种"偷"的快感。不给她自主社交的权利,金屋藏娇。享受一段豪华的寂寞后,王夫人才发现自己快"发霉"了。这类有良好修养的大男人往往自私、狭隘,只把太太当作一瓶启封的名酒,可以接触空气,却不  相似文献   

2.
李元华     
正李元华的京戏唱得好是我这个年纪的人都知道的。《龙江颂》里的阿莲由她演,虽不戴女一号的桂冠,出场也自有光彩。说来这已是旧事了,昔日的观众仍不能忘情。香港回归那年,中国散文诗学会在深圳的一个礼堂颁奖,柯蓝先生把李元华从北京请来,当场就被掌声催上台。她自备了伴奏带,乐声一响,便唱起拿手的唱段,嗓音脆亮,可把响遏行云这四字给她。添上身段,又是几十年  相似文献   

3.
习惯     
诺拉有很多习惯。比如她上网肯定会做两件事:听光良的《第一次》和蔡琴的《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然后看看自己的邮件。通常她的邮箱里没有专门发给她的邮件,但是她还是看。我知道是因为曾经有一个人专门给她发邮件,而现在不了。她是想重温当年的感觉呢,还是想有一天发现奇迹?她从来不对外人讲。但是她怎么能瞒过我呢。诺拉不喜欢唱歌。但是她这个人有一点古怪。她自己一个人唱歌时,唱的很用情,很好听,但是一到了人前,她就不好好唱了,要么改词,要么换调,嘻嘻哈哈,跟玩似的。我知道她会唱。可她就是不好好唱。有一天,那是很久以前了,她打电话…  相似文献   

4.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曲《红梅赞》曾红遍大江南北,至今传唱。然而,1977年,当"江姐"的第二代扮演者孙少兰唱出歌剧《江姐》的这首主题曲时,她会知道这一版《江姐》在多年之后会成为历史的"绝唱"吗?《江姐》的首演可以追回到1964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观看过的唯一一部歌剧。演出  相似文献   

5.
人鸡大战     
这已经是我一周内第五次上日用杂货店了,就在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是我女儿打来的。她的语气在电话里听起来惊慌失措,"卫生厅有一个人到咱们家里来检查,她说有人向卫生厅举报咱家私自养鸡!"  相似文献   

6.
一 每到下雨天,我总会想起大宇,一个坚强乐观的女子!或许很多人听到她的名字会觉得像是男人,呵!其实她的打扮还真的很男人化.戴一副黑边眼镜,永远的牛仔裤,白衬衣黑风衣,再穿上大头皮鞋,留着很短很短的头发.从她的身后望过去,没人认为她是女子!我喜欢听她唱歌,最爱听她唱,这是她的拿手好歌.我记得八年前,她就站在学校的练身房内唱了起来.那份从容与忘我,给人的感觉相当震撼.  相似文献   

7.
前些时,香港召开了一次"世界华文旅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最后一天,大会安排在设备先进的香港市立图书馆,由与会作家、评论家和香港市民就旅游的心得等主题,进行了公开的交流活动。会中,气氛活跃而热烈。先由作家、评论家作主题发言,然后由参予的市民分别向主讲人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新加坡著名的女作家尤今女士,在会上说了一句既通俗又深刻的至理名言,她说:在旅游过程中,"当你一旦踏出了国门,你就代表了你的国家"。她的话,激起一阵掌声并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撼。一个人,只要你是一个国家的公民,与你的国家的荣辱、形象,从没有在你走出国门之后,来得如此密不可分,来得如此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爱情有毒     
1 从冬天到春天我一直在忙,忙着和李小婉结束我从开始就注定要失败的爱情;忙着看李小婉和那个叫张一凡的男人离开,只留给我一个冷冷的背;忙着站在空荡荡的舞台上,贪婪的吸吮着李小婉留在舞台上的一缕缕清香,回忆我们在一起演戏--她是白蛇,我是许仙.她妩媚多情的眼,凄凉哀怨的唱:"与官人真乃是良缘巧凑,谁料想贼法海苦做对头……"法海是张一凡,一个很帅,很有钱,可以给李小婉天堂的男人.我不能,我只是个普通戏子.  相似文献   

9.
澜涛 《新青年》2004,(5):34-35
孙恒是一名普通的打工仔,融入北京街头的人流中,没有人会注意他。2002年5月,热爱音乐的他成立了“打工青年艺术团”,他开始和其他一些打工兄弟到建筑工地、打工学校为打工者免费演出。孙恒的歌声朴实得如同庄稼,打工者们给他的掌声也朴实得如同庄稼。于是,在北京城,“打工庄稼”茂茂盛盛地生长蔓延,感动着一个又一个聆听过凝望过的人们,他的名字也伴随着音乐在打工者中开始流传……  相似文献   

10.
《新青年》2007,(4)
奶奶喝着茉莉花茶,向风荷讲起了"甲"、"申"、"由"的寓意……风荷小姐在公司里做文秘,喜欢她的人不少,但是真正向她求爱的人却一个也没有。风荷的奶奶安慰她,或许是缘分未到,缘分来了山都挡不住的。风荷的父母是外交官,她从小是跟着奶奶长大的,所以她和奶奶很亲,她对奶奶的话深信不疑。在一个平常的工作日,一位预约过的帅气男人来找公司总裁,风荷优雅地把他带到总裁的办公室。在举手投足间,风荷没来由地就喜欢上了这位帅气的成熟男人,尤其是他身上淡淡飘出的那种好闻的男用香水味。与总裁的会面结束后,那位帅气男人特别向风荷来道谢,并留下了名字和电话。原来,他叫方沃,是来应聘总裁助理职位的。  相似文献   

11.
澜涛  李靳 《新青年》2005,(3):32-34
她曾经是滑雪世界冠军,那飞翔的身姿赢得过无数的鲜花、掌声和赞誉;她曾经因伤不得不放弃飞翔,从峰颠跌落崖底的巨大落差让她极度悲痛,一意寻死;后来,陷入人生绝境的她,开始做洗衣妹,她渴望用自己征服银色世界的坚韧去征服人生……  相似文献   

12.
剑心 《新青年》2002,(5):27
那年夏天我18岁,转学到县城里念初3,因为在一家工厂借宿,背后机器的轰鸣我实在无法忍受,所以每当午休的时候,我总是来到学校,独自一个人坐在教室里看书.那时黎的情况与我大致相同,于是我们不约而同地每天来到学校.她坐在我后面,嘴里爱哼些流行的歌儿,可能是共鸣吧,有时候我也跟着唱,她一听见我唱,便停了笔,脉脉地笑.  相似文献   

13.
像我这样年近50岁的人,小时候耳闻最多是苏联老大哥的事,电影是苏联的,唱的歌曲也是苏联的。闭目一想,在广袤的土地上。耳边响起“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她有无数田野和森林,我们没有见过别的国家,可以这样自由呼吸。……”去俄罗斯我是梦寐以求。  相似文献   

14.
    
初白 《新青年》2013,(7):10-11
(一)站在我面前的女生低着头,好半天才鼓起勇气开口:"老师,我也想参加比赛。"她的声音太小,以至于我要凑过去才听清了最后几个字。一抬脸,正对上她满是雀斑的颧骨。我有些为难:"邵绍你知道的,这次比赛名额有限……""我能的。"她打断我的话,双手将衣角搅成一个麻花,"老师,你就让我试试好不好?"我对上她祈求的目光有些心软,可一想到校长对我获奖后就能升职的允诺,便咬咬牙狠下心:"你觉得你能超过2班的黄雅琪?"黄雅琪是学校里的风光人物,校级活动的主持人非她莫属。声音  相似文献   

15.
坚持 不放弃     
苏建华和王冬超都是高高的个子有着明亮的眼睛。当得知要为《新青年》杂志拍摄封面时,两个女孩子都露出美丽的笑容。来自吉林艺术学院、学习戏剧表演的苏建华有一种典雅的美;来自新丝路职业模特学校的王冬超则有一种前卫的美。已上大四的苏建华讲起她参加最后一场告别演出,对学弟学妹们说过的话:“马上就要毕业了,想起这也许就是最后一次在学校登台演出……回忆4年的大学生活,难忘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我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在上学期间,也经历了许多困难,上过火,流过泪。不过我庆幸自己每一次都坚强地挺了过来……我送给所有学弟、…  相似文献   

16.
从表面看,周杰伦的粉丝多是小女生.事实上,他最讨"姐姐"的喜欢,他身上有种让姐姐情不自禁要把他揽在怀里问长问短的谈心气场.古典文化教母于丹女士,孔子庄子已经让她忙到没有时间数钱,可贵的是,她百忙之中,没有忘记跑出来,放下原来雍容华贵的身份,冒着被一些老男人老学究的挖苦与批判的风险,诚恳、坚定、喜悦地说,她非常喜欢周杰伦!宋丹丹也振奋地说,哼杰伦的歌,让自己年轻起来;至于宋祖英,更是身体力行一而再与这个可爱的弟弟合作,"英伦配"一时成为混搭时代佳话……  相似文献   

17.
榆树钱儿     
正凭我多年做侨务工作职业的敏感,感觉她不是华人就是华侨。我忙给她倒了一杯茶,请她坐下,她接过茶杯,自我介绍起来。她说50多年前曾在这座城市里住过,18岁时随父亲辗转漂泊,现在定居在加拿大,这次到长春旅游,顺便到家乡去看看老房子,边说边从手提包里把护照拿出来让我看。我接过护照:"宋兰梅,女,70岁……"她打量我一下对我说:"你就叫我宋阿姨吧。"近年来,我常常接待华人华侨,她们大都是到家乡寻根问祖、探亲访友的,专程寻找老房子,我还是第一次遇见。  相似文献   

18.
念一 《新青年》2013,(2):40
他笑了笑,他不是第三者,就算是,在他和她中间,也有个第三者,那就是她自己。她抚着他的脸,指腹轻轻地熨帖他滑腻的皮肤,心中想着这个比自己年少3岁的年轻人真好,大把的光阴洒在他的身上,任他挥霍。这让年过30的她欣羡不已。她突然问道:"世上有谁人,能够做到‘不负如来不负卿’?"他抬头。随即又摇摇头。她笑道":戏子呀。你看啊,戏子在台上唱归唱,演  相似文献   

19.
我总以为,我爷爷和我奶奶是没有感情的。他们是父母包办,结婚之前没有见过一面。当一顶小花轿把奶奶抬到爷爷家时,他还躲藏在屋里写大字,因为他说过,书法是他的情人,他可以不结婚的。但他们还是拜了天地。洞房花烛夜的时候,爷爷不见了,他去找少时朋友聊天去了,两个人研习王羲之的兰亭序。奶奶一个人在新婚夜里独自在灯前坐了一夜。那一夜,奶奶想她唱戏时的搭档,在梨园里,唱青衣和唱小生的总是有些心照不宣的秘密。奶奶也有,被奶奶的母亲看出了端倪,所以,早早地把她嫁了。这次找的人家是一个书香门弟——与唱戏无关,也与爱情无关。在父亲的记…  相似文献   

20.
1.一个人的KTV 沈墨苏擎着麦克风摆出一个特拉风的姿势,憋足了气将最后一个尾音吼到云顶拉长至撒哈拉,但还是被隔壁包厢杀猪般的嚎叫声打败.那边唱<死了都要爱>,她唱<等一个晴天>.女中音沈墨苏不甘示弱地端起桌子上的水灌了大半杯后义跑到点歌机前加了,一首,就在她两眼放光摩拳擦掌眼看着歌曲高潮即将到来的时候,机子很不厚道地显示时间已到.此时隔壁男高音吼起了嘹亮的<爱死了昨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