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感动     
北京西城区作家协会群星璀璨,才俊聚集。他们曾组织百余位知名作家、诗人参加了以"同题什刹海"、"同题西城胡同"为主题的大型基层采风活动,并借此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和随笔。这些深蕴西城乡土  相似文献   

2.
吉皮乌斯是俄国白银时代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俄国面临社会转型和重要历史变革的背景下,作为俄国知识分子的一员,诗人从传统宗教哲学和西方外来文化中寻求解决俄国现实问题的途径,将自己的文学表现和社会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其诗歌通过丰富的象征和冷峻的笔调书写了对个体和社会的思考,从而使诗歌中的自由主题呈现出双重性,同时与道德范畴下善恶的道德指向密切相关;而二元对立的善恶问题以及上个世纪之交俄国社会的动荡更是令诗人对自由的思考呈现出矛盾统一的特性。由此,吉皮乌斯诗歌中的自由书写不仅是其“新宗教意识”下基督的自由,更具有道德思考以及现实关切,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还表达了她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相似文献   

3.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诗人,也是哲学家,他的诗歌包含着他的哲学,他的哲学也就是他的诗歌,泰戈尔从13岁就开始写诗。一生中写了50多部诗集。其中宗教诗歌占有相当的比重。特别是中期,颂神的诗歌几乎成了他诗歌创作的主体。就是到了后期,他也没有完全停止这种诗...  相似文献   

4.
我国向来被称为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源远流长。有唐一代,诗歌创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黃金时代。当时,诗人辈出,诗歌体制完备;创作的作品,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唐代诗歌,意境雄阔,情韵悠扬,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吋的社会生活,具有独特的时代风貌和艺术风格,因此被称为“唐诗”。清代编纂的《全唐诗》,全书九百  相似文献   

5.
读诗人马克的诗集《光荣与梦想》,我眼前浮动的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歌咏者。我想,这是一本感人的诗集,他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生活中的乐观、向上、健康的人生轨迹,几乎像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在屏幕上展现的“心电图”。世界上的诗人如果粗分一下,只有两种,一种是“职业化”的诗人,诗歌是  相似文献   

6.
1953年,智利革命诗人帕比罗·聂鲁达被流放到意大利西西里的一个小岛上.小岛上的居民从电影、从广播中了解到诗人的诗歌和革命主张.不愿意打鱼的渔民的儿子马里奥就是这样被聂鲁达征服了,聂鲁达是个共产主义者或者诗人对马里奥来说都无所谓,他所知道的是诗人旁边总围绕着许多女人,而这些女人因聂鲁达的诗而疯狂.所以马里奥想当诗人,想要用诗来获取小岛酒吧的美丽女郎阿特丽切的芳心.  相似文献   

7.
胡春香是越南古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也是最具争议的一位女诗人。她的诗审美纯粹大方,表达的女性渴望动人肺腑。她洒脱不拘的秉性和挑战世俗的精神使她的诗具有特立独行的风格和不同凡响的自然意趣。胡春香喃字诗歌所表现出来的多元的人文意识为越南评论者津津乐道,诗人的诗也因此广受越南民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8.
点兵 《新青年》2007,(9):52-53
我们经常津津乐道过的所谓"诗人气质",对一个现代男人而言,是件不合适的斜襟长袍,如果穿着诗歌的外套参与社交场合,往往是可笑的不合时宜的。  相似文献   

9.
海外侨胞是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 (海外华人是我们的亲戚,娘家在中国 ),关心、维护海外华侨的正当权利和利益是关心民众利益的一部分。在诗人十多年的外交生涯中,诗人足迹所至,都热情关心当地侨胞的利益和命运,带去祖国的慰问和关怀,给华侨以极大的鼓舞,在海外侨界产生广泛的影响,赢得广大华侨的尊敬。   黄遵宪是第一个以诗歌形式反映海外华侨生活状况的诗人。《番客篇》,是长篇叙事诗。诗歌以华侨婚礼为背景,通过对婚礼场景的描绘和蒜发叟对几位来宾经历的介绍,真切地反映了十世纪我国南洋华侨生活的各个侧面…  相似文献   

10.
捍卫尊严     
小时候,极迷普希金的诗,但对于他的死,总是痛心疾首,不能理解。一个大诗人,不应该没有价值地去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不应该与一个无聊的人决斗;他应该活下去、应该继续为他所赞美的世界写诗。我想,他一定还有许多没有写完的诗。长大了,读普希金多了,才明白了诗人:他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需要保持尊严的人,他又是一个贵族,他需要高贵;生命固然重要,伟大的诗人的生命更为重要,但是,保持尊严是生命的前提,失去了这个前提,生命也就不再是完整的生命了,那只称之为生存。为了保持住高贵的尊严,普希金明知必死而去死了,这本身就已经是最美的诗了。…  相似文献   

11.
捍卫尊严时候,极迷普希金的诗,但对于他的死,总是痛心疾首,不能理解。一个大诗人,不应该没有价值地去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不应该与一个无聊的人决斗;他应该活下去、应该继续为他所赞美的世界写诗。我想,他一定还有许多没有写完的诗。长大了,读普希金多了,才明白小了诗人:他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需要保持尊严的人,他又是一个贵族,他需要高贵;生命固然重要,伟大的诗人的生命更为重要,但是,保持尊严是生命的前提,失去了这个前提,生命也就不再是完整的生命了,那只称之为生存。为了保持住高贵的尊严,普希金明知必死而去死了,这本身就已经是最美…  相似文献   

12.
吴岸诗歌研讨会于1998年6月17日在北京举行。中国著名诗人邵燕祥、牛汉、谢冕、叶延滨等六十多位来宾出席了会议。吴岸祖籍中国广东澄海,出生在马来西亚沙捞越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他热爱祖籍国优美、灿烂的文化,更热爱拉让江和沙捞越的山山水水,这些不仅给予他生命和精神的滋养,还成为他诗歌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四十年来,他从一个尝试诗歌创作的中学生,成长为马来西亚的艺术之子,被推举为马来西亚华人作家协会主席、国际华文诗人笔会副秘书长。他在工作之余共出版了《盾上的诗篇》、《达邦树礼赞》、《我何曾睡着》、《旅者》、《榴赋…  相似文献   

13.
正喜欢诗歌的人,用诗歌温暖着自己,也温暖着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热爱诗歌创作的人,内心世界大多是强大的。那么曲折漫长的诗路,没有千难不憷万苦不辞的精神,怎么能一首又一首地写下去呢?扛着梦想,与诗歌狭路相逢的诗人马克,已经在诗路上走上30多年了。多年的军旅生涯,不可涂改的底色马克早年主要的作品,大都是写军旅生活的,  相似文献   

14.
当诗歌艺术的皇冠不再 辉煌,诗人不再成为时代的 宠儿时,能够甘于寂寞、依然 钟情于缪斯并坚守着精神家 园的诗人,是令人敬佩的。马 克或许就是这样一位年轻的 军旅诗人。 认识马克已有十几年了。在我的印象中,上个世纪 80年代中期我在副刊当编辑时,就开始接触他的诗歌作品了。他常来送稿,言语不多,总是微微一笑,来来往往,彼此也就熟悉了。我对他的创作也就有了些认识。或许,由于我自身也喜欢诗歌创作的缘故,于是便和各地的诗友们有了更多的联系。那时,我们在报纸上开辟了…  相似文献   

15.
论周作人的日本诗歌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小植 《东北亚论坛》2007,16(2):126-F3
周作人曾翻译介绍过许多日本诗歌,他调动了现代口语丰富的表现功能,有力地传达出了日本小诗的神韵。周作人翻译日本诗歌的用意是希望中国的诗歌能借鉴日本诗歌的精华,希望中国的新诗坛能够摆脱创作的困境。遗憾的是,这种含蓄而意境悠远的诗歌却始终没能在中国诗坛上出现。日本诗歌给予中国诗坛的影响更多的只是形式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2月6日晚,由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区人民府和中国诗歌学会、北京作协联合主办的"诗京西歌舞传情——门头沟区迎新春大型文艺出"在京举行,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黄怒波、北京协驻会副主席王升山把"中国诗歌之乡"和"北诗歌之乡"的牌匾授予了门头沟区。其中"北诗歌之乡"为北京市第一家。门头沟山灵水秀,造就诗人,养育诗歌,古马致远,今有张志民。这里有马致远故居,留了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歌环境,古寺古庙古村落保  相似文献   

17.
一1910年以后,世界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诸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墨西哥1917年革命、十月革命、西班牙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都对当代拉美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战争与革命引起诗人们对世界、对人生、对前途和对社会的重新思考和认识。诗人们要求打破一切旧传统,创造崭新的诗歌形式。到三十年代初,诗人们已经摈弃前期的那种过分雕琢和堆砌的唯美主义倾向,注重用朴实无华的形式抒发内心感受和描绘自然风光与社会现实。在文学史上,称这一时期的作品为后现代主义诗歌,其代表人物有阿根廷的巴尔多梅罗·费尔南德斯·莫雷诺(1886—1950)和墨西哥的拉蒙·洛佩斯·贝拉尔德(1888—1921)。  相似文献   

18.
正诗无肤色、种族与国界,堪称全人类的母性艺术,亦是各民族心灵飞升的归属。我们崇拜李白、杜甫、苏东坡和李清照,也同样喜爱普希金、泰戈尔、艾略特和雪莱……但由于各民族语言之差异,需要一种使诗的生命力得以延伸的方式和手段——翻译,才可能让人类共享诗歌。过去,读外国诗,只从字面了解,近年参加一些国际诗歌活动,特别是接触一些诗人"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不少古人在越南享有盛名 ,白居易便是其中之一 ,越南的普通民众有相当多的人能背诵他的诗篇 ,而那首有名的《琵琶行》更是备受重视 ,它影响了越南文坛的许多著名诗人 ,他们竟相模仿《琵琶行》写诗 ,至于在诗中引用其中的词汇或几句诗更是极为常见的事。越南古代即有不少诗人翻译《琵琶行》 ,其中以诗人潘辉咏的译著最为有名 ,几百年来被视为越南文学翻译杰作 ,他也因此跻身越南诗坛名家之列。他用越南特有的双七六八体诗歌形式翻译 ,双七六八体诗歌的形式为前两句为七字 ,接着一句为六字 ,再接一句为八字 ,如此循环往复。其译本与白居…  相似文献   

20.
法国早期象征派诗歌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的法国象征派运动,给浪漫主义以来的欧洲诗坛带来一股清新的诗风。对于象征派诗歌的把握,有一个核心的精神,那就是寻求同万物生命的对话。从波德莱尔的“感应”,到兰波的“通灵”,再到马拉美的“无限”,法国象征派诗歌建立一种完全不同于人类中心论的全新的生命意识,对后世的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甚至是生态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