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东南亚出现了复杂的国际关系。根据这一状况,邓小平围绕外交服务国内经济建设这个大原则,利用中美苏"大三角"的基本格局,继积极促成中日、中美关系大转变之后,又适时把东南亚外交置于中国外交的优先位置。邓小平认为,东南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华人华侨分布广泛,对中国周边安全、经济建设以及战略布局都有重要意义。基于这一判断,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从"排除双边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坚定支持东南亚国家维护独立主权"和"建立和平、自由和中立区的主张"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的东南亚外交进行了富有战略意义的布局。  相似文献   

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对中国跨世纪经济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为地处西部的四川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见>提出:"21世纪前十年,四川加快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成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新的跨越."要实现这个目标,经济结构调整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前期将是中国农业继续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本文深入阐述了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十大关键问题的趋势与对策。上期刊发了前 5个问题。本期刊发后 5个问题 ,即合作经济、粮食流通体制、工农关系、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亚当·斯密和卡尔·马克思时代,政治经济学与经济科学曾经是同义语,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经济学则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21世纪全球大经济、大科学互相渗透、相互交叉的时代,从科技、经济、社会的互相联系中研究经济学,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中国经济转型尚未完成,距离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还差的很远,需要从经济学角度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大发展的世纪,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健康、环境、能源等诸方面的社会经济重大问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21世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中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物经济是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初中国经济走势:持续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最后 1 0年 ,中国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 ,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2 1世纪初叶 ,中国仍然有条件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另外两个决定性因素。此外 ,较为丰裕的物质基础、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和国际和平环境等等 ,也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7.
《外交评论》2014,(4):1-24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随着中国日益深度参与国际经济体系,中国开始成为国际经济外交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中国经济外交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主要目的是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目标,同时通过经济手段实现一定的外交目标。本文首先对经济外交的定义和类别进行了讨论,阐述了中国实施经济外交的国内制度结构及其最新演进。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中国经济外交发展的历史演变,指出中国经济外交大体上经历了接触性经济外交、融入性经济外交、参与性经济外交和领导性经济外交四个阶段。最后,本文对中国新一届政府的经济外交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在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国际经济结构正面临重大变化,中国的经济外交也迎来巨大的机遇,其积极有为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8.
专家认为:人口学意义上的21世纪,将不仅仅是人口继续膨胀的世纪,而且是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的世纪,是人口迁移日趋活跃的世纪。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在中国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对人口这个中国最基本、最重大的国情没有进行深入的动态性分析与认识,任何全国性的社会经济政策都肯定不会成功。所以,对人口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浅议新世纪档案教育结构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是一个高科技的世纪 ,一个知识经济的世纪 ,一个科学与文化高度交融的世纪。在这个世纪 ,人类将面临一个蓬勃发展的全新的文明形态。何谓知识经济 ?联合国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为此作出定义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替代了以往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 ,是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到来将大大加速人类文明的进程 ,大大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式。在这样一个时代 ,固步自封和徘徊观望就等于自行隐退、自取灭亡。因此 ,作为社会知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学 ,不仅将面…  相似文献   

10.
正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近日在"2016城市观点论坛北京行"上对中国经济提出了严厉警告,概括如下:1、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非常严重,有水分的经济数据根本掩盖不了这个问题。2、中国社会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非常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产业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其理论框架包括两大内容一是产业结构理论,二是产业组织理论.本文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述评了20世纪以来产业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作者认为,20世纪以来产业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80年代中期至今的十几年当中,正是实践的发展推动了研究的深入和理论的进步,并在逐步增加"中国特色"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产业经济学的雏形.在21世纪初期的中国,对产业结构问题和产业组织问题的研究,将随着产业经济实践发展的需要而越来越明显地融合在一起,得到新的推进和拓展.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指出,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伟大成就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乡镇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不仅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的主体,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农村的制度、社会和文化变迁。面对21世纪,认真分析乡镇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探讨和确定乡镇企业跨世纪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乡镇企业经过几个回合的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上了几个大的台阶,取得了突出成就。可以说,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之一,工业经济的半…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初非公有制经济将如何发展,前景如何,这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课题。在这一时期,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市场化的逐步提高,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与重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启动,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等五个方面的有利条件,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展示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世界影响中国;21世纪,中国影响世界。中国的科技能力强化中国影响世界的深度,中国的经济实力拓展中国影响世界的广度,中国的国民财富铸成中国影响世界的基石。在中国21世纪的经济体系中,经济持久增长源于生产率的持续提高。生产率的显著提高植根于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簇、链、产业集成、经济综合体,高技术经济通过它们的协同作用,在加速高技术能力转化为制造能力、产品竞争能力和创造增加值能力过程中,驱动经济增长、创造国民财富。  相似文献   

15.
加快开发水资源、优化电力结构,是国务院在《中国2l世纪议程》中提出的发展战略。经国家批准立项建设的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水电基地,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省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西电东送、云电外送能源战略的重点工程。该工程涉及云南省永胜县的有鲁地拉等4个梯级水电站。4个电站建设涉及县内8个乡镇、36个村委会、126个村民小组的近3万移民,永胜成为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最大的移民县。4个电站建设,为永胜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综合整治、县域经济发展等提供了重大机遇,但也给永胜提出了如何破解移民开发这个世界级难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而为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奠定了基础。而研究新世纪青  相似文献   

17.
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分布与抗风险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两个大转型,这铸就了中国经济的辉煌,也使中国进入了一个高社会风险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大转型过程中,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的深化,中国农村居民面临的社会风险已与城市居民面临的社会风险基本趋同,而农村居民拥有的抗风险机制却远远弱于城市居民,以收入水平表征的抗风险能力也远不及城市居民。中国要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必需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政策体系以有效降低和化解社会风险。在现有资源条件下,中国社会政策体系的建设只能有重点、分层次、逐步推进。综合来看,中国农民在抗御社会风险方面处于明显弱势,中国建构社会政策体系和实施社会政策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性经济结构调整日益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国际环境,改革不断深入、开放不断扩大、体制日益完善、物质基础雄厚、比较优势明显、后发优势突出、社会政治基础稳固等国内条件,共同构成了21世纪头20年中国"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推动中国经济结构不断演进的主要动力来自三个方面:政府主导的渐进式制度变迁;以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扩散为主要内容的技术进步,以及深刻变革的国内国际分工体系。因此,中国经济结构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不断调整的非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世界转型的起点是世界经济格局及西方与非西方经济力量对比发生前所未有的大转型.即从现在起到2025年前后的大约20年左右,将是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变化、非西方国家力量及其国际影响开始赶上、甚至超过西方世界的转型时期.国际经济力量对比的转型必然促使国际体系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颠覆了西方与非西方这两大集团历时500年之久的力量格局和关系模式.21世纪世界转型不仅涉及国际体系转型,也将涉及世界事务,包括高位政治、低位政治、生产与消费、文化与生活、经济与安全等方方面面.21世纪的世界转型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中国应适应大趋势,捕捉先机,搭转型的顺风车,在世界转型中顺势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