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客二分的对象化思维模式,遮蔽了对“主体”本身领悟的可能性。“主体性”肇始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在德国古典唯心论那里展示为“自我意识的运动”。“主体性”积淀和涵盖全部人性,应当超越德国古典唯心论。作为内涵更为丰富深刻的范畴,“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伴随着对于“生活世界”的重视,而成为新的重要的哲学课题。胡塞尔在“生活世界”和“交互主体性”思想中突出“交往”和“有效性”,开了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先河。从“语义学”转向“语用学”理解“主体间性”,并强调“以言行事”,才能真正进入实际的“交往”和“主体互动”,从而营造出主体间得到共识和沟通的语境。  相似文献   

2.
加强和刨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快构建现代社会管理新格局,发挥党委、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发挥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和发挥公众的监督评价作用,构建合理的社会管理主体体系,由此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网络道德建设,具有涉及面广、与技术结合深、国际化、空白点多等特点.电子空间道德秩序的完善,不是简单的发展问题,它需要在电子信息网络提供的人类新的生存条件下进行崭新的构造.而这种构造,核心的问题是网络道德主体的构造.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行政主体的不适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管理主体.目前行政主体理论将其设定为具有法人结构形态和行政法人能力的组织,但是,行政主体担负组织的结构形态呈多样性,与理论上所设定的行政主体的行政法人结构形态不相吻合,行政主体担负组织的主体能力与行政主体的主体能力在范围上不相一致,最终影响到了行政主体在我国行政法体系内容框架下主体能力的实现.行政主体理论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理论与公共服务市场化理论,从社会救助非政府主体参与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上探讨社会救助主体的多元化发展,进而探讨非政府主体参与机制的建立,从而推动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流动人口的经济行为和社会网络对我国的流动人口的特点及目前对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流动人口管理最主要的是先明确管理主体的思想,具体从流动人口的经济行为上划分出了三个管理主体:经济实体组织、社会网络和政府机关。只有合理利用多种管理主体,才能为当前我国的流动人口问题提供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为流动人口管理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彭南林 《理论前沿》2004,(14):38-39
知识经济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与生活方式,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必将改变政府对意识形态与文化产业组织的管理模式。由政府独家投资文化产业的模式必将被更加多元化的投资模式所取代,资本运作的市场化与文化资源的社会化将成为必然的选择。由于文化产业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9.
社会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关键要素与驱动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企业是社会组织的创新形式,该形式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创新和社会效益,具有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双重属性、双重特征。社会企业发展有四大关键要素:空间、能力、资源和认同,而政府、市场和社会是影响其获得以上四种元素的三大驱动主体。在厘清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出发展元素和影响主体之间的关系,对社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有人提出"主客体关系模式在方法论上是拒斥和消解人的"、"主体是对人的抽象"等等,这一观点使我国方兴未艾的主体教育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遭遇到重大的理论挑战。我国的主体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并把人的实践活动作为"整个现存感性世界非常深刻的基础",这就必然会导致"人是主体"的结论,并建立起主体与人的必然联系。这一争论既向人们表明中国的主体教育是正确、科学和先进的,又说明中国的主体教育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才能充分凸显它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实现它的伟大历史任务和近期目标。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公共事务日益复杂和繁重 ,公共事务管理主体必然走向多元化。从发展趋势来看 ,公民社会将不断壮大和成熟 ,大量公共事务应由社会来自行管理 ,一些特定事务才由政府组织承担。自 1970年代以来 ,与政府 (公域 )、市场 (私域 )相对应的第三部门 (第三域 )在全球迅速壮大发展 ,它为解决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提供了新的可能 ,成了社会管理与发展的又一基本组织体系。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中介组织、社区组织、民办非企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迅速发展 ,在社会事务的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法条清理是应对法律规范冲突和过时的重要方法。各国法条清理的主体不同。大陆法系主要是立法机关,而英美法系的法官在清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法条清理的主体主要是该法的制定机关。这种清理方式会导致很多问题,清理不及时,重形式清理,轻实质清理,重纵向清理,轻横向清理。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需找化解的方法,以便更好发挥法条清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与各界非中共人士的协商,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和各族、各界人士。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和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政治协商的组织者和工作平台,其本身并不是政治协商主体。政协与人大、政府在工作配合和协调中也有某种协商,但不属于政治协商,参与协商的双方或多方也不能构成政治协商主体。  相似文献   

14.
“党员主体地位”就是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坚持党员是党的组织、生活、工作、建设和事业的主体,在党的一切活动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其本质是党员义务和权利的辨证统一。针对当前党员主体问题的现状,要大力推进党内民主,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充分保障和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和国外行政主体理论相比,我国行政主体理论存在重大缺陷。我们应当重新审视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明确行政主体作为行政法律上的独立法律人格的实质含义,并对行政权的设定主体加以确定来进一步完善和重构我国的行政主体。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管理。配合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努力培育可持续的中国社会稳定发展,需要国民、社会组织、政府等多主体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非常必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主要由社会精英组成的中国民主党派,有责任也有能力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中国民主党派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也是新时期民主党派发挥其作用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当前腐败的一个趋势表现为其主体年龄向年轻化和高龄化两极发展,本文从社会心理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贪婪心理、安全心理和合法心理三大类型十种情况。最后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治理设想。  相似文献   

18.
何香凝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妇女运动领袖和杰出的政治活动家,毕生献身于国家的民主解放事业与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在追求理想真理的革命生涯中,她不仅对自身的社会角色进行了正确定位,自觉履行着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还积极主张并帮助广大妇女争取经济上的独立,争取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平等权利,提高其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充分体现了近代妇女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对于实现其自身价值并参与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庭外取证主体与认证主体分离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也是域外司法实践中的普遍做法。我国现行证据规则中取证主体与认证主体不分的状况,已经给司法实践带来危害,在我国证据制度中实行庭外取证主体与认证主体分离已势在必行。建构我国的取证主体与认证主体分离制度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及法治现状,并需辅之以必要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