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就是农民利益表达与乡村治理结构互动变迁的过程,这一过程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后税费时代,乡村治理结构面临新的困境。为了维护和实现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适应农民利益表达的需要,农村治理结构必须突破旧有模式,走向以政府主导、充分发挥"两委"的组织依托、尊重农民主体性的乡村治理结构新范式。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9,(5)
新时代乡村共生治理的有效实现和持续运行需要相应的条件。利益关系、群众意愿、文化认知、组织规模和区域毗邻等五个因素,构成了新时代乡村共生治理有效性的变量函数。每个因素对新时代乡村共生治理的作用和功能的影响都是不同的:利益关系共生是新时代乡村共生治理有效实现的经济基础;群众意愿共生是新时代乡村共生治理有效实现的先决基础;组织规模共生是新时代乡村共生治理有效实现的内在基础;文化认知共生是新时代乡村共生治理有效实现的心理基础;区域毗邻共生是新时代乡村共生治理有效实现的空间基础。其中,利益关系和群众意愿是影响新时代乡村共生治理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实践证明,新时代乡村共生治理需要以达成共识的文化认知作为纽带,通过共生单元彼此利益关系的交融,增强共生单元参与乡村治理的意愿,形成一种互利共融的乡村治理"共同体",并以一种"包容式"价值理念来统筹新时代乡村治理格局,探寻一种以利益关系、群众意愿、文化认知、组织规模和区域毗邻为核心要素的新时代乡村共生治理的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3.
试析我国利益表达结构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益表达结构既受一国制度环境变迁的影响,又反过来推动制度环境的变迁.在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利益表达结构由倒"丁"字型转变为倒"漏斗"型,就深刻反映了我国市场化改革前后的制度环境变迁特点,在利益表达范围、利益表达渠道以及利益表达主体与决策枢纽间关系的变化等方面都凸显出新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4.
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自治权力的关系是多层次的,把两者作为实体性的概念分析两者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国家权力与自治权力均存在着内在的不一致,且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自治权力的关系十分复杂,表现为:中央政府权力、乡村社会社会自治权力与地方政府权力的博弈,县以上国家权力、乡村社会自治权力与乡镇政府权力的博弈,县以上国家权力、普通村民权力与乡镇政府权力、村干部权力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改变了计划体制下的乡镇——乡村权力结构,影响到党和国家政策在乡村的贯彻和落实。在社会利益结构深刻调整,利益矛盾冲突的情况下,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以利益协调为基础,理顺乡镇——乡村权力关系,巩固党执政的基层基础,是激发社会活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6.
从修路阻工到共同投工投劳修路、从各自种"庄稼"到跨区发展连片产业、从排斥商品到边贸繁荣、从群体冲突到共谋发展……这些新变化,无一不表明,昔日接边地区"火药桶"的历史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7.
正农村党组织领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成败。2014年以来,黄骅市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投资4亿元,在全市建成了200个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60%以上,基本实现了"村庄干净、农民体面、农村靓丽"。2015年,黄骅市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典型县"。当好"引导者",凝聚群众共建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是民急、民想、拉近党群和干群  相似文献   

8.
韩瑞波 《求实》2020,(2):76-89,M0005,M0006
乡村治理有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既有研究在探讨如何实现乡村治理有效问题时往往将研究重点置于如何形塑乡村社会中国家与社会、行政与自治的关系,而较少关注到乡村社会内部的组织关系对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影响。基于"行为-组织-治理"的分析框架和苏南YL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在集体理性的驱动下,村级组织公共理性行为和经济理性行为为村集体造就了巨大的经济财富,并构建了"政经不分"的管理体制。但由于该体制下的利益分配主要基于以村籍制度为基础的产权确认,导致村民自治的封闭性和排他性,无法有效回应变化中的乡村治理需求并对乡村治理有效性提出挑战。这时,集体理性导向下的组织理性加速了村级组织结构的重塑与功能分化,实现了农村社区的"政经分离"和乡村治理转型,主要表现为经济组织的职能归位和乡村治理产业化转型、社区组织的结构变迁和乡村治理的服务化转型、多元组织的共建共治与乡村治理的协同化转型,由此探索出一条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理想进路。  相似文献   

9.
《支部生活》2009,(9):18-18
6月30日,省委对125名优秀县乡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表彰。为扩大和延伸这次表彰的影响,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教育干部,在全省营造学习先进、赶超先进,团结干事、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根据省委的安排,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从125名优秀县乡村党组织书记中遴选出25名组成报告团,分成5个分团,由厅级领导带队,于8月19日至28日分别到16个州市、省直机关、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国有企业、高等院校进行巡回报告,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0.
乡村社会各治理主体在各自权力、职责范围基础上的行为模式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乡村治理结构。建国以来,我国的乡村治理结构的演变大体可以划分为"区-乡(村)-组"结构(1950-1953年)、"区-乡镇-组"结构(1954-1958年)、"人民公社制"结构(1958-1982年)和"乡政村治"结构(1983年-现今)四个阶段。我国乡村治理结构的演变历程启示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构建乡村治理结构不仅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而且构建的乡村治理结构还应该是多元互动的,如此才能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和乡村社会的善治。  相似文献   

11.
《党史文苑》2013,(11):2
<正>十五年前的今天,九江市福建商会挂牌成立。岁月如歌,十五年风雨兼程,商会始终坚持以"外引内联、互通信息、服务会员、共谋发展"的办会宗旨,秉承"海纳百川、爱国爱乡、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在不同的经济领域、不同的行业书写了动人篇章。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背景下乡村关系失范的宏观体制根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村民自治的实施与推进,中国乡村社会形成了以国家行政管制和村民自治为核心内容的"乡政村治"政治格局.按照制度文本上的规定,乡镇政府是农村最低一级政权,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二者之间是"指导-协助"关系.然而,现实中乡村关系却存在着失范乃至冲突的一面.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乡镇行政职能的有效履行和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乡村关系现状的分析,以"国家与社会"关系为视角,着重从理论上分析了乡村关系失范的宏观体制根源.文章认为,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过度干预、村委会的附属行政化是当前乡村关系的主要难题;乡村关系失范的宏观体制根源,主要包括国家的农村发展战略、压力型行政体制、权力与利益的自我膨胀性、制度供给的短缺、现行的财税制度、党政美系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何炳南 《江淮》2011,(12):23
近年来,枞阳县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结对共谋科学发展,携手共建和谐家园"这一主题,以解难事、办好事、做实事为重点,创新党组织结对形式,整合帮扶资源,扎实推进结对共建活动,积极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机关+农村"资源共享按照"上下联动、整体协调,平等自愿、对口结对,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4.
《江淮》2010,(5)
<正>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生产经营方式和乡村治理机制发生了深刻变革,特别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体制机制发生变革,利益关系重新  相似文献   

15.
正为进一步强化县乡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主业"意识,落实党建主体责任,临邑县探索建立"一二三"模式,即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每人"一个项目、两本记录、三张清单",让县乡村党组织书记以身作则、一抓到底,亲自参与到党建工作的谋划设计、难题破解、督导落实考核中,营造全社会重党建、抓党建氛围。"一",即抓好一个党建示范项  相似文献   

16.
《理论导报》2013,(6):F0002-F0002
分宜县不断整合农村发展资源,选聘民营企业家进村挂职"名誉村主任",给村级管理引入了"活水",增强了村级班子战斗力,找到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引擎",探索了一条村企共谋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7.
正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于决胜脱贫攻坚,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新印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为此,笔者对印江自治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以期总结经验,提供参考。一、印江自治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及主要做法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印江县"美丽乡村"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以利益为主线,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之间、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各种社会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的三种党际关系类型。为了处理好各种党际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四个基本原则———独立自主、国际主义、理性对待分歧以及加强教育。当前,中国共产党应积极吸收马克思恩格斯党际关系思想,坚持辩证地看待政党意识形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及坚持求同存异共谋发展来处理国内外政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通河县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契机,以深化"县校合作"为抓手,积极探索柔性引才机制,与清华大学共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动力"。自2015年起,通河县成为我省唯一与清华大学建立县校合作关系的县份,双方共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几年来,清华  相似文献   

20.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殖民当局主导了大连地区城乡关系的演进,城乡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二元结构在此时期形成。大连地区的城乡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大连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但是,这种关系本质上是殖民地性质的城乡关系,它归根结底符合了殖民者的剥削利益。因而,大连地区的城市与乡村不可能依赖这种城乡关系实现真正的发展。反而这种城乡关系对大连地区的城市和乡村造成的伤害是长远和深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