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锐 《公民与法治》2013,(18):20-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有相当部分的人认为现在法治的主要问题不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法治工作的重心也应当从立法转向执法和司法领域。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末,随着法治国家的思想入宪,学界通说对依法治国的标志可以概括为立法上要求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执法上要有严格的执法制度,司法上要有公正的司法制度,守法上要有健全的公民法治意识,但随着理论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作为法治标志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方面出现了新的趋势,本文试图从这些新的趋势中探求法治标志的新动态,以期完善法治标志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依法治国迈入新的阶段。我国法治建设的重点和方向从确立法律向有效实施法律转变。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各个环节,其中司法发挥着至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依法治国迈入新的阶段。我国法治建设的重点和方向从确立法律向有效实施法律转变。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各个环节,其中司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法  相似文献   

5.
1978年以来,中国的环境立法、环境执法、环境司法、环境守法、环境参与和环境法律监督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97年国家正式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後,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正式走向法治化的轨道。目前,无论是从环节上,还是从整体的判断指标上分析,或者从实效上评估,都说明中国的环境法制架构已经基本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要求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环境法治工作正在完善之中。完善的措施既包括立法完善工作,还包括执法、司法、守法、参与和监督环节的体制、制度和机制的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理论的基础之上,从法治与道德建设的相互作用入手,深入研究了法治推进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文中指出法治推进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在于法律运行的四个基本环节,即立法、执法、守法与司法。假设国家(政府)能够做到立法的公平、执法的正义、守法的道德使命与司法的道德保障,就能够实现法治对道德建设的推进。  相似文献   

7.
陈永华 《特区法坛》2007,(6):1-1,4,5
“二五改革”期间,中央从我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因地制宜地提出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树立将带动我国司法理念、伦理、体制等方面的革新,那么,法官作为重要的司法主体,其应具备哪些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呢?  相似文献   

8.
2011年是中国法治“发力”的一年,是法治进程稳健发展的一年,也是法治亮点频频出现的一年。用“发力”这个流行词形容2010年中国法治进程的主题,颇为恰如其分。立法领域,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刑法修正案(八)充分彰显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精神,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三大诉讼法的修法引起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执法和司法领域,重拳出击酒驾醉驾行为,醉驾入刑成效显著,并且成为考量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的考卷。  相似文献   

9.
论守法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写入我国根本大法当中。作为法治社会的真正确立,要求法律一经制定和生效,必须付诸实施。因此,对于任何社会的法治建设而言,法的遵守都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守法的普遍程度历来是检验“法治”水平最为重要的形式要件。①但长期以来,不管是司法实践中还是法学理论界,都比较注重立法、执法、司法等问题,对守法未予应有重视。由于法得不到普遍遵守,不仅使许多立法形同虚设,也大大地损害了法的权威性和尊严。这种状况应予改变。 一、守法的合义 守法,指在法律效力范围内受法律调整的一定社会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理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我国立法、执法、司法、监督和守法的方针、原则。以此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必须从本质属性、检察机关职责、检察权的运行规律、检察权的外部监督等方面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理念体系。  相似文献   

11.
毛磊 《江淮法治》2012,(10):15-17
法治国安邦之利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不是立法任务的完成.更不是立法活动的终结。 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强调:“社会存在良法,人们普遍遵守法律,方有法治社会。”一语道破法治真谛,良法与守法习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有赖于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方方面面环节的强化。从我国目前的法治实践来看,认真解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问题,保障现有法律的充分实施,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Zo年,是我国立法史上的春天。我国在“有法可依”上成绩斐然。据统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法律及有关法律决定310多件,国务院制定了行政法规750多件;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制定了地方性法规533多件。可以说,我国已经从法制不健全到拥有了一…  相似文献   

13.
司法体系是一个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在内的综合性、协调性发展的体系。作为这一体系的参与者和当然主体,人(或者说社会中的多数人)的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司法体系的完善度和先进性。“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法制现代化首先是从事这一变革的主体自身的现代化.是把表现传统法律观念并以传统模式行动的人转变为具有现代法律意识和行为的人的广泛过程。”  相似文献   

14.
规则至上     
我国当前进行法治国家的建设,我们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人们的规则意识仍有待于提高,如何树立规则至上仍然存在问题。本文先分析了哈特的法律规则说的主要观点,从而引出我们的法治应该是规则之治,树立规则至上;进而从法律意识,立法,司法执法,以及潜规则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当前规则至上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后又从法律意识,立法,司法执法,以及潜规则等方面分析了解决之道;同时顺便探讨了发挥司法能动性的问题。以期对如何能树立规则至上进行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司法》2014,(11):4-4
法治的核心是制定良好的法律使之得到一体遵行。法律得不到实施,形同具文,不仅损害法治权威,也无法实现法治目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要建立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这就抓住了法治的核心问题。保证法律有效实施,科学立法是基础。立法要扩大公众参与,克服部门本位主义,超越部门利益,制定出公正合理、操作性强的“良法”,为法律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保证法律实施,严格执法是关键。因为我国80%以上的法律法规都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国家都以法治为根本,以立法、守法、执法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调整“官”与“民”及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推动社会进步。我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几年里,大力抓了法制建设。立法方面已制定400余件法律和法律问题的决定,与之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部门规章也基本制定,可以说法律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7.
伊万 《法人》2023,(5):36-39
<正>“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重要论断深入人心,体现了中国要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当前,中国立法工作不断发展,日趋完善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对营商环境的改善显而易见。在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共同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时代背景下,如何在保障发展的前提下加强法治合作,已成为当前中国和欧洲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环境法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立法观念的转型与立法实践的加强、执法与司法的改进、法律监督的强化、公民环保意识与守法观念的强化、对环境构成物的物权归属思考等几个方面。本文以哈药总厂的环境污染为视角就环境法律制度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法,治国安邦之利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不是立法任务的完成,更不是立法活动的终结。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强调:"社会存在良法,人们普遍遵守法律,方有法治社会。"一语道破法治真谛,良法与守法习惯,不可或缺。法律不仅是写在纸上的,也应是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只有执法追上立法的步伐,不折不扣落实,法律才能在人们的心中生根。  相似文献   

20.
非常感谢国家检察官学院给我们基层院的检察长这样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内涵博大精深。作为基层院工作中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是我们基层院必须正视的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