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一段时间,人民日报连续发表重头文章,就深化改革发表了多篇评论。其中重要的有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这些评论无疑都是对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十二五”规划的阐述和诠释,具有很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导向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云南省委党校经济学副教授周嘉兴经济增长方式是由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基本国情和经济体制所决定。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经济体制下,经济增长方式应该有不同的选择。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实行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由我国的经...  相似文献   

3.
张永辉 《前沿》2013,(1):98-99
本文对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模型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等方面作了一定考察,并从经济增长的方式、内容和研究方法等不同的方面对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地域文化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文化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姜安印胡淑晶经济增长速度在不同地域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对这一现象(为什么增长的速度、方式不同)的解释,基本上构成了一部经济学说史。从亚当·斯密对经济(财富)增长原因的探讨开始,虽然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在不断拓展,但经济学始终没有...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及政策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增长方式是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产物,其形成和变化势必受经济制度的运行机制的影响,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又离不开经济增长的承担主体,即人力资源的作用。人力资源不同自然资源,它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始终处于主导和能动地位,是创造和积累物质财富,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鉴于我国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匾乏的现状,从长远眼光看,我国经济要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增长,除了节约自然资源处,更应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这直接决定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运行的质量。而人力…  相似文献   

6.
台湾经济增长没有受到日本的重视一九七六年以来,南朝鲜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国际舞台上受到异口称赞。自美国《新闻周刊》一九七六年六月六日以《南朝鲜人赶上来了》为题专刊发表以后,世界各国报刊都报导了南朝鲜经济的跃进状况。日本报刊也从一九七七年春开始介绍邻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情况,并加评论。  相似文献   

7.
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意义十分重大。“九五”期间,我省要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必须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狠下功夫,取得突破。一、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我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根本途径。内涵型集约经营与外延型粗放经营,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两种不同增长方式。它们同经济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密切联系。建国后,湖北同全国…  相似文献   

8.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同阶段,能源消耗存在一定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从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发展的过程中,能源消耗强度增强,能源需求增长超过经济增长,两者表现为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耗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在城市化不断加速的过程中,经济增长表现为能源消耗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且两者相互影响程度较大。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建立符合两型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城市化和工业化模式是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宋玉臣  李楠博 《求索》2014,(4):99-104
反映股票市场变化的股价指教变动率与反映经济增长的GDP变动率之问在某个时点出现背离是一种常态现象,但是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段内,二者一定是相互匹配的。文章提出了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匹配周期理论,并通过实证检验表明成熟的股票市场受经济增长影响较为明显,不同的股市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不同时间长度的匹配周期,这一结果也使匹配周期理论从实证角度得到了印证。  相似文献   

10.
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这两个转变中,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深化企业改革关系十分密切。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效益的必由之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粗放型经济与集约型经济这两种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后者主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合理构成来实现经济增长。纵观…  相似文献   

11.
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其转变的进程,这和地方政府指导和推动经济增长的行为密切相关。地方政府行为包括一地经济增长目标的提出、经济增长思路的选择、经济增长战略、战术措施的确立以及一系列经济增长政策的贯彻实施等。一句话,地方政府的行为是转变一地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图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地方政府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行为,以及地方政府行为调整和规范等问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从增长与分配的互动关系看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差距@李旭辉$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0~~~~[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库兹涅茨.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均等[J].美国经济评论,1955,(3).  相似文献   

13.
王琳 《前沿》2011,(11)
投资性财政支出还是消费性财政支出,其立意源自区分政府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述评发现,政府财政支出行为直接作用于需求和供给,因此其对经济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然而,单纯从政府支出数量的角度,考虑对内生经济增长的影响随机性过大。从种类上来看,不同的支出结构产生的增长效应大相径庭。而从支出力度来看,不同国家政府在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的优先次序选择,亦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动力聂观石,肖金莲正确认识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的特点,是做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工作的关键。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特点是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落后,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差。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特点是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重视先进...  相似文献   

15.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研究综述刘助仁“九五”期间及到2010年,是我国经济跨世纪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需要研究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很多,而能牵动经济全局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制定好中长期规划的关键所在。对此,有关部门及学者们已从不同角度作了大量的理...  相似文献   

16.
张勇 《现代人事》2000,(7):14-14
经济增长是由要素来支撑的,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根据经济学中的“木桶原理”,木桶水的容量取决于最短木板的长度;在经济增长中,经济增长的关键取决于相对最弱的要素环节。经济增长有六大基本要素:资源、土地、资金、技术、环境和人才。从我区资源方面来看,生物、矿产、水能资源比较富集,经济潜能很大,有相当的开发前景,土地面积也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不仅是有效地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实现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任务。本文试就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谈点看法。一、经济增长靠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经济增长有两大因素:~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的因素,包括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等位是生产力方面的因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力和科学技术等,其中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相似文献   

18.
《建议》是一个催人奋进的跨世纪的宏伟纲领,提出了“九五”和2010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内容和经济增长模式的分析,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阐述了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从不同经济增长模式的比较中阐述了“粗放型”和“集约型”增长模式的优劣;从国际和国内的比较分析中,论证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宏观和微观的分析中,指出了实施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台湾的海外投资与货币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文载于日本世界经济研究协会,《世界经济评论》1998年6月号。作者系日本神户大学国际经济合作学科博士后研究生。序言80年代上半期由于世界经济低增长、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等原因,世界的海外直接资本投资衰退,但80年代下半期则急速增大,直到现在。世界海外直接资本投资的90%以上是由先进国家进行的海外投资,但近年来作为海外直接资本投资的新的供应国、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在世界海外直接资本投资的重要性也急速增大,其中台湾在近几年对外投资的急剧增长尤其引人注目。台湾的对外投资开始于1959年,但1987年以后…  相似文献   

20.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2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其中,国内生产总值;353480亿元,同比增长7.7%,经济增速趋稳并继续出现积极变化。但是,受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国内企业经营困难等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不小。中国经济是否就此告别高增长?经济发展前景怎样?针对这些问题,本期邀请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权威专家,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