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在新疆,特别是南疆,语言却不仅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更是民族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基础,各民族相互学习语言在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第三师小海子垦区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为例,对少数民族聚居连队的汉族干部掌握维吾尔语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兵团南疆少数民族连队汉族干部学习维吾尔语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自古就有互相学习语言文字的传统。目前新疆13个世居民族使用着11种语言(回族和满族使用汉语)和6种文字。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地区,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汉族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既是民族交往的需要,也是新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开展双语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目前,新疆正全面推进双语教育,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汉族干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热情高涨,双语教育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6,(2)
正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既是回族群众聚居地区,也是首府乃至整个自治区民族宗教工作的重点地区。长期以来,回民区党委、政府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为头等大事抓好抓实,不断拓展新思路、探索新做法、学习新经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区上下持续呈现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三个离不开"筑牢民族团结基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准确定位,也是新时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指导思想。回民区坚  相似文献   

5.
一、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重要性新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由于各个民族所操不同的民族语言 ,所以语言阻隔现象严重存在。少数民族一方面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教育的权利 ,这是贯彻民族平等政策的主要体现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也有接受国家通用语———汉语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曾明文规定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要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相互学习语言文字 ,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 ,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汉文”。这一规定…  相似文献   

6.
1998年7月,江泽民同志来新疆考察工作时在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语言的作用十分重要。语言不通,就不能交流。我国有56个民族,语言种类繁多,为了加强学习和交流各个民族都要努力克服相互之间的语言障碍。汉族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也要学习汉语,有条件的还要学习外语,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近年来,自治区党委也把各族干部双向掌握语言,作为新疆干部必备的素质来要求。 喀什地区是新疆维吾尔族聚居的中心,维吾尔族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90%以上。167个乡镇基层干部中以维…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有56个民族,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开展民族识别确定下来的。56个民族人口有多有少,分布地域有大有小,其中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一般称之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一词,据现有资料,最早见于1924年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遂使少数民族,疑国民党之主张亦非诚意。"中国共产党最早使用"少数民族"概念,是在1926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西北军工作给刘伯坚的信》:"冯军在甘肃,对回民须有适  相似文献   

8.
杨束芳 《实践》2007,(11):46-47
民族关系的和谐,既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和谐,又包括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9.
作为世界性的历史潮流,现代化不可避免地冲击着各个民族的思想体系和生活方式,也日益成为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的新变量。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民族地区出现了一些新状况,如居住格局改变使民族矛盾增多、"我"族意识凸显、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等。因此,为了促进少数民族科学发展,必须加强民族间的交往,增进民族间的认同;构建超越民族的共同体,建立增强各民族间情感的纽带;完善制度设计,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乌兰夫是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民族工作的卓越领导者。乌兰夫的民族工作体现出一种统筹兼顾的特点,即统一与自治,民族与区域的统筹。这种兼顾在保证国家政权统一的同时,保证了少数民族的平等参政权;在保证少数民族群体平等发展权的同时,保证了区域内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1.
近期政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1日下午进行第16次集体学习。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我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发展和巩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观念深入人心,民族地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胡锦涛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学…  相似文献   

12.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大学生既有汉族学生共有的心理困惑,也有因文化差异导致的独特的心理问题。本文探讨了跨文化环境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由于客观存在的语言、情感、风俗、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对他们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以期增进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更深理解。  相似文献   

13.
正五十三团共有维、汉、回等13个民族,总人口21005人,其中少数民族16852人,是一个"三多一少"的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即:少数民族人口多,信教群众多,低收入群体多,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少。近年来,团工会以创建模范职工之家为载体,有效吸引职工、有力凝聚队伍、有机融入团场稳定和发展,成为促进各族职工在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民族团结之家。一、服务中心大局,建职工稳定之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显著的,少数民族与汉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也是客观存在的。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规,保障少数民族发展权是民族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是民族院校中一个需要特殊关注的群体。通过调研了解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面临的困境,高校资助工作需要从加大资助政策倾斜与宣传、资助渠道拓宽与开辟专项资助项目、开展精细化资助工作与精准资助、开启"扶志强能"工作模式与诚信感恩教育等方面做好衔接,以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二师二二三团园二连有一位普通的维吾尔族职工,多年来与各民族职工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在他的影响下,这个连队的汉族职工帮助少数民族职工发展种植业林果业,少数民族职工帮助汉族职工发展畜牧业,各民族职工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发展。1980年参加工作的吐洪·吾守,30多年来亲眼目睹了连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家的收入也年年上台阶,他还在团部购买了一套楼房,自己多次被团连评为"五好职工"、"先进生产者"、"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在走上致富和获得荣誉的同时,他越来越感觉  相似文献   

17.
《求实》2014,(Z1):298-300
<正>民族古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籍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确定汉族古籍的时间下限是根据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规定,即1911年以前编著的记录古代文献的图书和1911年以后对古籍进行整理出版的图书均属古籍范围。但民族古籍则不同,民族古籍由于历史文化差异和多文种等原因,其含义比汉族古籍广泛得多。民族古籍,确切地说是指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古籍。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历史进程不同,各民族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新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必须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少数民族干部与本民族群众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是我们党做好民族工作的骨干力量。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通过发展基础教育,建立科学的选拔、晋升机制,开展扎实有效的干部培训,以及进行实践锻炼等途径提高少数民族党政干部素质。  相似文献   

19.
5月4日至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深入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就加强新形势下民族工作进行调研。他强调,要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不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20.
王宪昭 《理论学刊》2007,(9):118-122
少数民族神话母题流传的主渠道是口头传承,同时在流传中也会产生一些相应的书面文本。神话母题在流传中经常会发生演变,包括母题的扩大、母题的缩小、母题的变异、母题的淡化或消失等情况。一般而论,民族间的文化交往、民族的迁徙与分化、语言与译介以及后世对神话的加工改造等都是影响少数民族神话母题流传与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