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默记刀数的刘伯承:“小意思,才割了70余刀!” 在多年的戎马生涯中,刘伯承先后负伤9处:左脚一处;颅顶一处;右眼一处,不幸失去右眼;右腿股动脉一处,险些丧命;左臀部一处;左腿受伤,损及神经,一度不能行走;右腿侧面一处,弹头入肉,情急之下,自己咬牙用手指抠了出来;左脚侧边一处;右手侧面一处。叶剑英曾诗赞刘伯承:“遍体弹痕余只跟。”  相似文献   

2.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0,(7):72-72
两只脚都抬起来了 新兵连中,班长正在指导新兵们操练踏步。班长:“听我口令,全体抬左脚。”小许一慌把右脚抬了起来,刚好与他旁边的战友抬起的左脚成了一对。班长在侧面看见,怒火中烧:“是哪个笨蛋把两只脚都抬起来啦?”  相似文献   

3.
刘小花 《前线》2012,(7):133-134
刘伯承,这位中国军事史上被誉为战神的元帅,身经百战、足智多谋,是一位具有高超指挥艺术的卓越军事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他戎马倥偬、富于传奇的一生,可能更为人熟知的是他“胸怀关公刮骨疗伤之气魄,不施麻醉摘除受伤右眼”,“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肝胆相照,歃血为盟”,“率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故事。相比之下,刘伯承在南昌起义中的一些故事就鲜为人知了。其实,在打响创建人民军队第一枪的南昌起义中,刘伯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前线》1997,(7)
刘伯承读书雷打不动刘伯承常说:“打铁全凭两膀硬,不学习就没有本钱。”他之所以能够在军事上做出卓越贡献,与他勤奋学习是分不开的。在革命战争期间,部队每驻扎一地,他早晨一定是喝过一杯浓茶后,拿上书,走到附近找一处清静之地读两小时书。然后再处理日常工作。晚...  相似文献   

5.
许多人都知道,著名军事家刘伯承元帅有一只伤残的眼睛和一个“军神”的雅号,但大多数人不知道,正是这支伤残的眼睛才使刘伯承赢得“军神”这个雅号。 丰都战役失右眼 1916年元旦,北洋军阀头子袁士凯公开称帝,云南都督蔡锷首先宣布云南独立,掀起了规模浩大的护国运动。此时,刚从上海回到四川的刘伯承,立即投入到了这场运动中,他与坚持在四川斗争的王伯常、康云程等人组织了川东涪陵等地的地方武装200多人宣布起义,打出了“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的旗帜,  相似文献   

6.
和璐 《党史文苑》2010,(12):20-23,31
1923年.已经成为川中名将的刘伯承,毅然退出军阀部队,重新寻找革命道路。他的一个共产党朋友诚恳地劝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他竟然拒绝了.说:“不能一见旗帜就拜倒!”为什么刘伯承先是不愿意,后来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刘伯承是怎样完成其人生最重要转折的?  相似文献   

7.
杨平 《廉政瞭望》2010,(11):50-51
在云南昆明市,张正祥一次次投书举.报破坏西山、滇池环保的违法行为。随着重重黑幕被揭开,打击报复接踵而至:两任妻子因遭到恐吓离他而去,儿子被人逼疯,他本人断了右腿,瞎了右眼,重度残疾……  相似文献   

8.
1986年10月7日,94岁的共和国元帅刘伯承在北京与世长辞。10月21日,尚未从怀念战友悲痛中摆脱出来的邓小平满怀深情地撰写了《悼伯承》一文,在回忆刘伯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经历时写道:“伯承在1924年就接触了共产党人,但他没有马上参加共产党组织,而是经过两年的认真观察和思考后,才确定了自己的政治选择,一旦看准了,选定了,他就为实现自己的信仰鞠躬尽瘁,万死不辞。”刘伯承生前在谈到自己入党经历时也曾说:“道路既已择定,当百折不回。”那么,刘伯承是怎样通过理性的选择而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呢?  相似文献   

9.
关于刘伯承元帅右眼致残,传说很多。南昌起义后,他被国民党反动派通缉,与贺龙秘密取道香港,辗转到了上海。当时,社会上就有刘伯承的眼睛是被自己儿子打瞎的传闻。其实,这是国民党特务制造的谣言。  相似文献   

10.
正苦思救国新路"见旗帜就拜倒,觉得太不对了"是刘伯承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前说过的一句话,显示出刘伯承选择信仰时的慎重态度。1923年9月,刘伯承在川军一次战斗中右腿中弹重伤,多亏救治及时,没有被截肢。但是军旅倥偬的刘伯承却因祸得福,一段时间里,他难得清静地有了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在成都治疗腿伤期间,刘伯承开始总结自己走过的道路。当初少年壮志,满怀富国强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