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我和李子芳同志一起被捕,那时候,他是新四军政治部的组织部部长,是一位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老战士。我是军政治部对敌工作部的部长。以后,我被关押在七峰岩,李子芳同志牺牲在江西上饶集中营的石底看守所。回忆起这段历史,李子芳烈士的音容笑貌,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他那  相似文献   

2.
“皖南事变”发生到现在已经四十周年了,在我的心中默默地怀念着一位牺牲在上饶集中营中的老战友——李子芳同志。我认识李子芳同志是在一九三二年四月间,一起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第四军政治部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史上重大的历史公案,是国民党蒋介石背信弃义,利用他的最高统帅地位,布置陷阱消灭异己,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 “皖南事变”的发生,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事情,它涉及的问题很多,既有国民党方面的问题,也有共产党自己内部的问题。与国民党方面的争论已被历史作出公正的审判,但现在港台的一些史书中仍有颠倒黑白之说,如台湾李守礼所著《国民革命史》中  相似文献   

4.
1941年元月“皖南事变”发生,国共两党关系恶化后,中共贵州省工委遭到破坏,大批贵州籍党员疏散到重庆、昆明、桂林等地。来到重庆的这批同志,他们没有职业,无处落脚,靠别的  相似文献   

5.
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长叶挺同志在最后突围时,因负伤被敌逮捕,长期关押在狱中。后在我党严正交涉下,于1946年3月获得自由。4月8  相似文献   

6.
“青科技”,全称为中国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协会,是抗战期间大后方科技界进步青年的群众性组织,其政治背景为中共中央南方局。 本刊今年第一期所载杨仲明同志撰写的《秘密交通纪实(一)》,文中叙述了“青科技”的成立和展开的各种活动。连续刊载的本文则叙述皖南事变后,“青科技”几位骨干成员奉命到广安山中去“种南瓜”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黎汝清在《关于‘皖南事变,创作经过答编者问》中说;“我在1964年9月,开始写提纲,便自认为已经把握了皖南事变的来龙去脉。”“我自认为弄得一清二楚才动笔却是实情。”还说:“……我有充分的信心,我觉得皖南事变不存在难以解答的问题。”并说他创作历史小说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标准是“实事求是。说真话,露真情,求真理,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不是作家、也不是历史研究人员,只是皖南事变中突围幸存的一员。《皖南事变》小说看过两遍,有几个问题不敢与作者苟同,特提出来向作者请教:  相似文献   

8.
《支部生活》2011,(8):53-53
1941年1月7日,“皖南事变”爆发,在突遭8万余国民党部队的包围袭击下,新四军浴血奋战7天后,终因寡不敌众,损失惨痛。“皖南事变”中,新四军有1300余人突围,其中就有担任军部侦察科长和作战科长的李志高。  相似文献   

9.
袁超俊同志在周恩来身边工作过10年。往事已成为历史了,但永远令他难忘。 1 皖南事变后那段时间,形势非常紧张,周副主席和董(必武)老他们通宵达旦地开会、研究问题。周副主席接连几天头不挨枕头,实在困乏了,就用手搓搓脸,揉揉大阳穴,再继续工作。吃饭时间到了,公务员见他忙得动不了身,就把饭菜端进他的屋里,然而他顾不上吃。急得公务员轻声催促:“周副主席,歇会儿吧,吃饭啦!”  相似文献   

10.
一九四一年一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将新四军被捕人员关押在江西上饶集中营。一九四二年六月后迁福建建阳徐市镇,不久转押三元县梅列集中营。我作为新四军军部卫生队指导员也被囚禁在那  相似文献   

11.
“皖南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浓重的一笔。身为中共东南局书记、新四军主要领导人的项英既然已突围,何以遭到杀害?最近,跟随项英近6年的警卫员、当年新四军警卫排长、皖南事变的亲身经历者和见证人李德和老人,解开了中共党史、军史上这个长达半世纪的谜。  相似文献   

12.
怀念金仲华     
仲华同志含恨辞世倏忽已过二十五个年头,他1907年出于浙江省桐乡县,被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迫害身亡于1968年4月3日,时年仅61岁,堪称英才早逝。我小他十岁,抗日战争时期“皖南事变”以后他从香港来到重庆,我们相互结识,即建立起革命友谊。1965年底我从驻瑞士大使馆工作岗  相似文献   

13.
3年前,我在新四军历史资料丛书编辑部工作,知道李德和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当过项英的警卫员,皖南事变前是新四军军部的警卫排排长,皖南事变的全过程他都参加了。为此,我常请他谈起项英和皖南事变的情况。下面是李老的回忆。  相似文献   

14.
读了郑惠的《程门立雪忆胡绳》一书,颇有感慨。记得郑惠同志多年前曾来广州,得谋一面,并听他讲话,不料意外作古去了;至于胡绳夫妇,则早已相识。本书“生平”中云:“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他到香港,任《大众生活》编委,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重回重庆。”(200页)这里略去他们一段化险为夷的经历。  相似文献   

15.
上饶,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土地,在这块热土上,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浇铸了一道道历史丰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在江西上饶及其周边地区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毛泽东曾高度称赞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和“模范的闽浙赣省”;“皖南事变”的历史产物上饶集中营,曾经发生茅家岭暴动和赤石暴动,堪称暴动成功的典范。当年的诸多革命历史旧址成为当今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观光的旅游景点。1996年,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又被江西…  相似文献   

16.
1941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和直属部队9000余人,在安徽省泾县茂林地区遭国民党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血战了7天7夜,终因弹尽粮绝,除约 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或被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在事变中,南靖籍的新四军第三团侦察参谋李锦洲,带领第三营的全体同志突围。忽然,一颗流弹飞来,李锦洲的头部负了伤  相似文献   

17.
曾山同志参与了新四军的组建工作,是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改为东南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委员.皖南事变后,担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是在华中党内和新四军中都担任要职的少数几位领导人之一.我采访了曾山同志的三子曾庆洋少将.  相似文献   

18.
今年1月27日.是宋庆龄同志诞辰105周年纪念日。今年11月24日,则是刘少奇同志百年华诞。早在20年代初.这两位伟大的革命家就互相知晓。从1925年“五卅运动”.到1941年“皖南事变”.这期间他们曾多次间接合作。他们盲接的交河则是从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开始。这两位国家领导人在为新中国而奋斗的数十载间接合作与直接共事的过程中.交往密切.友谊深厚一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家,是我们的老师”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4月12日,上海10万市民举行了追悼孙中山先生的…  相似文献   

19.
归队     
有支歌这样唱:“瓜儿离不开秧,孩子离不开娘,子弟兵离不开共产党……”皖南事变后的一段日子里,我对此深有体会。 皖南事变前,我在新四军军部教导队任教导员。事变发生时,教导队被扎散,我经过茂林、东流山、石井坑,突破了四道封锁线,在石崖上躲了3天,好不容易突围到泾县风村,还是被国  相似文献   

20.
朱德和陈毅同是威名震世的元帅,又都是蜚声中外的诗人,历史上朱德曾两次专门作诗赞颂陈毅。 1940年10月,陈毅和粟裕指挥发起黄桥战役,取得抗战以来新四军最大的胜利。喜讯传到延安,任八路军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朱德为战友取得的重大胜利感到由衷高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后,用鲜血谱写《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