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崇义 《中国司法》2010,(4):110-110
这些年来,社会公众对刘涌案、佘祥林案、邱兴华案等案件的刑事判决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再加上刑事案件涉法上访率的居高不下,表明当前我国刑事案件的判决在整体上难以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同。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困扰刑事法学理论界和刑事司法实务界的一道难题。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冯军博士经过潜心研究,在其出版的《刑事判决的合法性研究:在政治社会学语境中的分析》一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冯军  冯惠敏 《河北法学》2006,24(1):67-71
在现代社会中,对刑事案件的审理和裁判是审判机关所垄断的一项重要活动,因此刑事审判权在本质上是一种国家权力,社会控制是这种国家权力的一种基本功能.相应地,刑事判决也便成为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而这种社会控制机制的运作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决定于刑事判决强制力的程度,而是取决于刑事判决能否得到社会公众(包括当事人等)的认同和服从.因此,刑事判决必须获得合法性.  相似文献   

3.
司法的合法性问题在于:一种法律的适用,如何既具有内部自洽性又具有合理的外在论证,从而同时保证法律的确定性和法律的正确性。当代西方的典型理论包括法律诠释学、法律现实主义和法律实证主义都没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相对而言,德沃金的整体性司法提出了更为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其缺乏对话层面的考虑,而不可避免地陷入独白化的困境。为此,哈贝马斯将商谈理论引入司法以解决司法判决的合法性问题,从而提出了商谈式司法的理念。就我国而言,与能动司法相比,商谈式司法具有更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德沃金通过采纳加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本体论和真理方法建立了他的阐释学法学的司法审判理论,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案件审理的复杂过程和政治、道德价值对这一过程的渗透作用。但哲学解释学本身固有的理论与方法上的缺陷使阐释学法学未能对审判的合法性标准问题做出有力解释,从而无法有效应对法律虚无主义和怀疑论的挑战,在这个意义上,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仍是我们不能弃之不顾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姚建龙博士<超越刑事司法>一书对少年司法的历史和本质进行了详细探究:社会发展延长了人们的少年时期,少年司法得以产生,成人社会控制少年的需要是少年司法起源与变迁的真正动力.同时,该书启迪了现实的少年司法实践,那就是在扬弃中改进少年司法,在设计少年案件与成年人案件分案处理机制、特殊审理机制以及判前判后的帮教等等制度时,需要一种特别的关切.  相似文献   

6.
孙万怀  何瑞锋 《犯罪研究》2010,(3):98-102,107
《刑事司法与前沿理论》是一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著作。讨论的问题多为刑事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热点。关于刑法褒义价值取向和贬义价值取向的观点的提出,有助于刑法基础概念的廓清。将人权化与“人性司法”理念的结合,体现了一种政策的核心要求。在具体的司法过程中,对附带民事诉讼赔偿以及物质补偿的评价,应当结合法的价值和社会效果综合分析。在司法适用过程中,刑事解释必须坚持合法性与法律适应性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7.
廖呈钱 《法制与社会》2013,(16):143-144
从1949年建国到现在中国对于政治合法性基础的认识经历了从革命和意识形态到经济建设保障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转变,这一转变体现了政治的进步也符合后发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规律。但是面对经济建设已经取得的成就以及社会转型的现实,我国关于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必将面临再次转变,而这次转变应当最终走向以社会共识为基础的宪法治理。  相似文献   

8.
2010年12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刑事法重点学科主办的第八届刑事法前沿论坛暨刑事诉讼法修改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司法实务界人士70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并形成了两部分研究成果:一是为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而展开的刑事诉讼程序研究,该部分成果内容已刊登在《人民检察》2011年第4期;二是针对刑法理论和刑事司法改革的研究。本期刊出的是第二部分研究成果的综述。  相似文献   

9.
长久以来,在政治学理论层面上对于政治合法性的研究仅停留于研究合法性的类型、作用及意义上。任何一种人类中的社会形态都同样面临着这个政治合法性的问题,尤其到了现代社会,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一种制度要想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就要有他的合法性,同样,国家的和平安定也取决于政治的合法性。本文将从社会整体的角度阐述社会对于政治合法性的满意层次理论,以及该理论如何评价政权的合法性程度。  相似文献   

10.
张苏军 《中国司法》2008,(11):19-20
这次《中国司法》杂志发行工作会议是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和即将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背景下举行的。我想就充分发挥《中国司法》杂志在司法行政理论宣传及司法行政理论研究方面主阵地作用,充分运用《中国司法》做好司法行政理论宣传及司法行政理论研究工作,进一步开创杂志发行工作的新局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司法行政理论研究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司法行政工作的改革和发展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南和有力的理论支持。大家都知道,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经验的升华,实践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创新”是一切理论研究工作的灵魂。司法行政理论  相似文献   

12.
郜尔彬 《政法学刊》2011,28(4):71-75
法的合法性问题是法学科中一个本源性问题,其学术指向在于探究法的终极本源。法的合法性是法之所以为法的内在根据,是法之所以被遵守的原因,是法得以良性运行的基础与前提。法的合法性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与法律实践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刑事司法的高效率不仅仅指司法过程的迅速和司法资源的低消耗,而且指司法过程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社会成本的最低支付.司法的社会效果与社会成本被忽视,反映出人们司法效率理念的缺陷.提高刑事司法效率,应当注重司法过程的社会效果,防止司法成本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哈贝马斯对合法性与合法律性作了区分,因而对合法性的考量就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行为的合法律性,一是制度的合法性。合法律性与合法性之间存在张力,转型中国的宏观调控存在着这种张力,表现为宏观调控一方面法律依据不完整,另一方面社会共识不充分。保障宏观调控的合法性就要完善宪制,实现权力价值转向,努力求得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5.
刘昌强 《人民检察》2011,(11):54-55
布莱克是纯粹社会学的创始人,现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社会科学教授。布莱克善于将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法律、道德、冲突、宗教等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布莱克的《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为我们审视检讨法律和司法活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房玉霞 《法制与社会》2013,(23):150-151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中共政治合法性面临严峻挑战。发展和壮大公民社会对于巩固中共政治合法性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扩大中共的执政基础;有利于防止腐败,提高党的公信力;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和壮大公民社会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也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党和政府应该从政治经济文化发面加强公民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任何一门学科都会遇到理念与实践的冲突和协调、融合的问题,这在社会科学特别是法学学科的研究和实践中尤其突出和明显。一般而言,理念代表着某种思维的方式、角度和深度,实践则是理念在现实中不断被证明或者修正的过程。具体到刑事司法研究,人们对于理念的理解相对于刑事法的价值论、目的论及其选择而言等,多为刑法理论研究者所关注;而实践则是司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对理念的接受、应用以及对具体法律的实施和实现活动。当然,刑事法的理念与实践之间还有若干条纽带,就是某些具体的刑法制度和工作机制。对于这一系列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探…  相似文献   

18.
司法过程的方法及其性质一直是我们争议的话题,本文通过对《司法过程的性质》这部讲演集的解读,从中揭示了作为一代大法官、法学家的卡多佐,对司法过程的相关问题的独到见解,同时对我国的法律司法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政法学刊》2019,(1):92-98
法官在国家法治建设中承担更多责任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法官的思维关系到司法案件能否公正裁决,在中国法治建设的背景下,重视法治思维、尊重法律规律是法官思维培养的必然趋势。法官的思维选择包含合法性与正当性,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既要重视法律效果,又要兼顾社会效果。在现实背景下,法官应当克服法律实用主义、法律虚无主义,增强对于法律的规范、逻辑的遵守。  相似文献   

20.
宋志军 《北方法学》2016,(2):97-109
社会参与是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规律、"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及社会治理创新的需要。社会参与实质上是社会力量参与,其主体包括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公益组织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在合适成年人在场、社会调查、观护帮教、附条件不起诉考察、禁止令的执行及对少年犯的社区矫正等方面可以对司法活动进行辅助与支持。为了实现社会参与的有序性和常态化,应建立有序参与和常态参与的保障机制。有序参与的保障机制包括由检察院推进社会参与、建立信息共享和转介机制以及制定有序参与的程序规范。常态参与的保障机制包括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将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与社会工作进行整合以及由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