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方法论思考张成军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历史课题之一。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首先要提出传统文化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的问题。这实质上是以什么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或者说,在传统文化的取舍面前,...  相似文献   

2.
高翔 《传承》2012,(7):92-93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极其深厚的政治传统,这些传统,无论是其精华,还是其糟粕,都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并且必须充分重视、认真研究的重大历史课题。中国近代政治,历时甚短,新传统尚未定型。  相似文献   

3.
2012年6月11日《北京日报》刊登李慎明的文章,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精神生活的特质来界定,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文明和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同社会形态有不同的文化与文明,在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取不同社会文化形态中的精华组成了人类历史中的文明。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不同社会形态文化中的糟粕必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最终被人类新的进步文化所扬弃或者抛弃。  相似文献   

4.
张娟 《前沿》2006,(10):185-188
腐败的泛滥有其特定的思想文化根源,其中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下形成的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无疑不可忽视。传统政治文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包含集权专制,“人治”、官本位、宗法、臣民意识等封建思想糟粕,也具有德治、尚贤、义高于利等廉政文化精华。其糟粕构成了腐败滋生泛滥的心理温床,其精华所提倡的价值观和道德教化则应该为我们所弘扬和用来构筑反腐败的思想防线。有效反腐要求我们对传统政治文化仔细检索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5.
郭绍明 《新东方》2007,(11):49-51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广的影响,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吸取、发扬儒家学说中的精华,批判、剔除其中的糟粕,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而作为其精髓的儒家伦理源远流长。教育即文化。学校德育教育要本着传承文明、更新文化的要旨,摒弃传统伦理道德中的“三纲五常”等封建糟粕,从优秀文化传统和儒家伦理的精华中汲取养分,并赋予其时代精神,形成具有民族和时代感的文化内涵。实践证明: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重视中华传统美德和儒家伦理经典教育,有益于他们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7.
精华与糟粕的颠倒司马孺中国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哺育了中华民族。科学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个重要条件。怎样对待传统文化,或曰怎样对待民族历史文化遗产,这既是。个认识...  相似文献   

8.
提高市民素质 创建优秀旅游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秀旅游城市的市民,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质,才能在挖掘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真正做到弃其糟粕扬其精华;才能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广泛借鉴、吸收文明文化的优秀成果,创造更高的文明;才能在城市建设、景点建设上渗人更多的文化含量;才能在城市生活言行中,体现出市民的文化情操,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9.
巫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巫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底层,不但以其原生或次生形态存在于中国少数民族中,而 目以其各种升华、变态形式保留在汉文化中,对中国社会数千年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着广泛的 影响。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对待民族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项江涛 《长白学刊》2011,(5):147-149
当前,在对文化遗产的态度和实际运作中,有的强调保护,有的主张开发,似乎各有各理.然而通过对文化本质精神的理解,认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实质上都是在保护和彰显优秀的文化基因和文化精神.以生产力为视角,应该正确把握、科学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做到在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基础上的保护,在尊重历史前提上的开发与创新,由此,文化的...  相似文献   

11.
孝文化与孝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上文 《求索》2007,(11):47-49
孝文化由于历史的积淀,逐步形成华夏独特的意识形态,并明显呈现出浓郁的民族性、民间性、民俗性特点,同时也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孝文化物质资源。我们要以科学态度去认识孝文化,取孝文化之精华,去孝文化之糟粕,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使孝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发扬光大,进而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反思传统文化与文化现代化之关系的时候,人们更多地致思于“体”“用”关系,很少从道德理性的层面去审视和评判传统文化。然而,将道德从人文领域引入自然领域,从感性、直觉的层面引入理性的层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也是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和精华,是道德理性引领下人与人之间、灵与肉之间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良性互动的结果,而传统文化中的惰性和糟粕,则是道德理性挤压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科学理性造成的。建设中国先进文化,首先应该深入分析道德理性正反两方面的功能,确立道德理性的价值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崔锁江 《传承》2014,(7):21-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维度是"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传统文化在党的文献中不断被提出,并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成为中国共产党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封建主义分别代表精华与糟粕,中国共产党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儒学,是高明而又成熟的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成为中国树立国际形象,赢得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手段。在文化多元的社会里,要加强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既要对它尊重、保护、继承、鉴别和发展,又要分清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批判性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吸取;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吸收国外文化的养料来滋润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崔海英  罗翠丽  王静 《前沿》2011,(2):143-146
本文从分析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以及中国文化传统价值观与现代化的冲突入手,探讨在全球文化一体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三条原则,即正确认识中国文化传统价值观与现代化及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大文化民族主义,既不能全盘否定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也不能过分强调本国文化最优,排斥外来文化;坚持中庸之道,兼收并蓄。对民族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对西方文化中重法制,重理智,尊重自由、平等,敢于创新、自立的价值取向充分肯定,同时摒弃极端个人主义、重利轻义、审美低俗化等消极倾向。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明导刊》2011,(3):16-17
保护和创新并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结构。继承和弘扬节日文化,既要保护传统,也要创新内容和形式。保护是尊重传统,尊重历史,尊重祖先的智慧。纵观历史,没有传统作为依托,任何创新都难成功。我们既要保护春节文化的精华,又要在传统基础上创新。保护不反对创新,创新有利于更好地保护。首先,创新是适应文化变迁的需要。文化变迁是所有文化的一种永恒现象,世界上没有静止不变的文化,只不过是速度快慢或程度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对警队组织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队组织文化是警队在建立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为多数成员所认可和普遍遵循的具有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等。要完善现代警队的组织文化,转变管理理念,就必须研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警队组织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有丰富的优秀的内核,也有封建的糟粕,需要加以研究和区别,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建设现代优秀的警队组织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8.
刘寒娥  张丽萍 《前沿》2009,(3):181-183
中国新闻传播思想的形成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在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中西方的新闻传播思想既有其共性的一面,也有其各自不同的内涵。由于双方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媒介生态环境的差异,其思想出现了本质上的差异。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视野分析探究中西方新闻传播思想的密切联系和内在分歧,特别是在当代全球化的趋势下,在中西文化交流和对话日益频繁中,即实行科学的“拿来主义”。又结合具体国情,吸收精华。剔除糟粕,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实现传媒的世界化。走“和而不同”的道路,从而提高中国传媒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1月10日《理论动态》刊登中央党校教授许全兴的文章指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我们一定要十分警惕中国传统文化中某些消极因素对马克思主义的渗入。做到这一点的重要前提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要有一个全面的、清醒的、实事求是的认识,要防止以实用主义态度对待历史文化,防止把糟粕当精华,防止在一种倾向下掩盖着另一种倾向。文章说,"天下为公"、  相似文献   

20.
略谈孝文化     
孝文化源远流长但渐行渐远,影响很大却日趋模糊。但面对今天的道德困惑,不妨回首略谈孝文化。不可否认,孝文化一度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构成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浸染于华夏儿女的心灵深处。不必讳言,封建孝道将千年文明古国桎梏得万马齐喑。鲁迅说,封建礼教只剩下“吃人”的狰狞面目。孝文化精华与糟粕混杂,应对其有扬有弃,革除传统孝道中“三纲五常”的封建杂质和“埋儿奉母”的愚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