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杨向荣  雷云茜 《探索与争鸣》2022,(7):118-123+179
木心的《从前慢》不仅是一个怀旧文本,同时也是一个“慢速审美”生存的镜像文本。当下《从前慢》以二次创作的方式被广泛热议,诗中的“慢记忆”书写隐喻了一种“慢速审美”理念,表达了现代人对加速现代性文化镜像的回应和反思。“慢速生活”和“慢速美学”观念为对抗竞速文化下的新异化提供了一种美学反思路径。现代人提倡慢速的生活态度,呼吁走向“慢速美学”或“慢速审美现代性”,正反映出竞速时代的审美救赎诉求。  相似文献   

2.
尼采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文化哲学的思想先驱。他在反思、批判、重估一切旧有价值的同时,设想了一种“强力意志”的新的文化理想,体现了一种“破”与“立”的有机结合与统一,为中国文化的转型提供了方法论借鉴。他的整个文化哲学思想,又始终如一地建立在对人的深层理性反思与现实关怀基础之上,为中国文化的转型提供了价值论的启示。反思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尼采文化哲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如何让文化与经济文明共融共生?浙商文化和商业文明如何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不久前,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文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华商联合促进会共同主办的一场以“文化的力量——浙商文化与经济文明”为主题的论坛给人们带来了一场深度的脑力激荡。嘉宾们围绕“从经济反思到文化反思”、“中国文化与文化中国”等作主题演讲,本刊特选取部分领导专家文章组成专题笔谈。  相似文献   

4.
没有文化的反思和改造,就很难有国企的改革和突破。考察国企文化的先进、落后,关键是要对国企文化进行反思。反思的标准是第一重要的,首先是生产力发展标准,其次是社会发展标准,再次是历史评判标准。有了这三项标准,我们就可以对国企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对市场所持的态度、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上下级关系和团队意识、主人翁意识等进行反思。在文化反思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国企文化的建设和再造必须贴近市场,文化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5.
近来报刊上常常看到“反思”一词,它的意思是指反省、回顾或带总结性的思考。它和唯心主义哲学著作中用的“反思”是不同的。在那里,“反思”是英文reflection或德文Nachdenken的意译。洛克把观察意识的内在活动称为内省经验,即“反思”。黑格尔用“反思”一词指对思想本身进行反复思索,即思想的自我运动。  相似文献   

6.
有一组统计数据很引人注目:春节七天假期,全国发送手机短信量首次超过100亿条;除夕夜,仅北京一地短信发送逾1亿条。如果仅从这一点上看,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的“热度”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是升高了。"然而,还有一组数字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春节期间,尤其是除夕夜,有近五分之一的家庭出现独守空室的“空巢”老人,并随着节日里3-5%出游人数增长的速度同步增长。"这一“热”一“冷”着实值得人们反思。"客观地说,如春节这类已历的节日出现“降温”现象是不足为怪的,因为人们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同样追求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所以如今花样…  相似文献   

7.
以别尔嘉耶夫、布尔加科夫、弗兰克等为代表的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在对俄罗斯现代化出路的探索过程中,对以往的现代性模式进行了反思.这种反思既集中地表现为对以理性主义为核心价值观念的西方“经典”现代性模式的批判,也体现为对以斯大林主义为指导原则的苏联现代性模式的反思.在对两种典型现代性模式的反思与批判过程中,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立足于自身文化传统,对现代性模式进行了重建.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民族政策“反思”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富强 《桂海论丛》2009,25(6):37-40
2009年新疆“7·5”暴力事件发生后,国外一些媒体包括一些学者,对中国民族政策进行“反恩”。为避免谬种流传,文章对这些“反思”进行反思。认为,所谓“共产党创造民族”说,是无稽之谈。那种认为是中国民族政策把民族边界清晰化,提升了民族意识,酿成了民族分裂主义的恶果的观点也是错误的。中国民族关系结构的实质是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56个民族的民族意识的分层次性和兼容性,民族意识并不一定等同于民族独立、民族分裂,但这种民族意识必须在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范畴之内,否则,就会滑入民族分裂主义的泥潭,给中华民族带来灾害。  相似文献   

9.
“民国热”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反映出了复杂的社会心理.出版人在积极参与制造“民国热”的同时,表现出了思考和社会责任的某种缺位.出版人要有崇高的文化使命感,在出版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胜利 ,这是社会主义发生并成为现实的历史起点。 2 0世纪现实社会主义得乎于此 ,亦失乎于此。本文系统考察了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及由此衍生的“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的过程 ,对 2 0世纪现实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历史的阐释与反思。  相似文献   

11.
“反思”这个词,大凡是在“走麦城”、突发性事件或者是主观失误导致事故之后对原因的分析或叫冷静思考。最近读到这样一则消息,让人对反思又多了一层理解。庆阳市镇原县公安局曾五次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公安局”称号,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省公安厅授予其“全省模范公安局”称号,被称作庆阳市政法战线的一支“红色团队”。他们在介绍获得荣誉的经验时说:就是坚持不断地对成绩进行反思。他们认为:成绩是相对的,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没有任何理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成绩也是暂时的,必须不断发展,已经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是中国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全面、系统、自觉地反思为鲜明特征的重要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史学工作者以极大的魄力和勇气对历史和史学研究的过去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反思.“反思史学”的出现是史学思想新陈代谢的一种反映形式,是历史学的内省运动.“反思史学”是历史学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历史现象.当然,人们在思考近10年“反思史学”这一历史现象时,很自然地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各种看法也必然会有保守与进步、正确与错误、形而上学与辩  相似文献   

13.
透过“易中天现象”,可以反思当前大众文化的诸多侧面,把握审美与娱乐、文学与历史、大众化与精英化的关系,探讨大众文化的出路“易中天现象”眼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且注定会成为今年文化界的代表性事件。笔者认为,把“易中天现象”作为一个文化个案,放置在当前精英学术与大  相似文献   

14.
“鸥玛”的反思郑波对市场的反思山大“鸥玛”人个个都是教书人,在讲台上是高手,但走入市场却有些晕头转向了。山大“鸥玛”光学标记阅读机在全国评比中三次夺冠,但山大“鸥玛”人没有给予市场足够的重视,只埋头从事产品开发和升级工作,对市场则是资金和人力都投入不...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人的本质”?人们有种种答案。综而观之,笔者认为,“人的本质”是对自身存在的反思。所谓反思,是哲学意义上的思考。黑格尔认为,“本质”是扬弃了的“存在”,是“存在”的自我否定,自我映现,“本质在它的这个自身运动中就是反思”(《逻辑学》下卷第14页)。本质是存在的反映,它扬弃“存在”的直接性,对“存在”进行深入的认识和思考。人是有意识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网络文化”现象调查报告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问题的提出:“网络文化”与青少年●调查与发现:青少年“上网”的基本状况●对“网吧热”及其有关问题的分析●对“网络聊天”现象的调查与分析●对“网恋”现象的调查与分析●对“网络游戏”现象的调查与分析●关于“网络色情文化”问题的探讨●结语与反思:建构“网络文明工程”  相似文献   

17.
反思就是反复思考,是对思维对象和过程的再思、三思、多思。由于反复思考,形成对于对象和过程的旧的认识、新的认识和更新的认识一系列差异,就会引起对自身的思考,从而达到深化思维、揭示事物本质和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目的。1.反思目标─是否明确适当,贯通全课;2.反思手段─是否巧妙先进,物尽其用;3.反思导入─是否新颖贴切,激活兴趣;4.反思备课─是否详实充分,结构优化;5.反思授课─是否讲授得法,游刃有余;(上接第23页)被“镇”住了,谁也不敢动,谁也不敢讲;但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绪也被“镇”住了,教师提出的问…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古希腊奥林波斯山上的特耳菲神殿石碑上有句忠告:人,认识你自己。”这使我们感悟到反思之重要。政治教师为什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呢?一、政治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新课程要求政治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教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可见,做一个“用心”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政治教师,就需要不断地反思、探索和创新!教师的知…  相似文献   

19.
逐年升温的“红色文化热”,其表现形式是阅读、欣赏红色经典,内容则是重温红色历史,挖掘红色文化。然而,最终它折射的是当代青年经历了新一轮文化反思之后,对建设一种以坚守正义、充满真情、回归英雄主义为主导价值观的新文化的期盼。  相似文献   

20.
目前的中国学界把“国际中国学”定位为“学术性的工具”的观念,往往是建立在对我国人文“特定学术价值”的“自我认定”为中心的评价标准基础上的。这在事实上可能导致对“国际中国学”作为一门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学术的本体”缺乏更有效的和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以“日本中国学”研究为例,中国的研究者需要在“文化语境观念”、“文学史观念”和“文本的原典性观念”上,作出深刻的反思,并调整学术视角,保持学术操守,惟学术自重,方能在“国际中国学”的学术中创造出属于中国学者自己的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