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建》2008,(5)
周恩来无论抓哪项工作,一向重视掌握具体数字,以"数"服人,以理服人。某年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记者席上的一位西方记者站起来抢先向周恩来发问:"总理先生,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个提问实质上是在讥笑中国贫穷。  相似文献   

2.
1976年1月8日,这是一个人们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为国家和人民耗尽心力的周恩来总理离开了深深爱着他的人民。带着对总理的深切怀念,记者走进了位于江  相似文献   

3.
记者:周家鼎同志,"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并安全着陆后,您写过一篇有关周恩来总理与我国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发展的文章,能谈谈写这篇文章的动因吗? 周家鼎:从那个年代过来的知情人,都会在这个时候不由自主地想起老一代革命家,尤其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相似文献   

4.
正"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春日偶成》,周恩来)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恩来病逝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〇五医院,享年78岁。"十里长街送总理",正是人民群众对这位共和国总理沉痛地悼念和深切地缅怀。周恩来作为卓越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也是一位有情怀的"诗人"。周恩来为刘志丹陵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  相似文献   

5.
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出访归来,第二天报纸上有消息说"周总理神采奕奕地走下飞机"。看到此,周恩来找来写此报道的记者,指着报纸上的消息说:"现在国家遭难,人民受苦,我周恩来凭什么还‘神采奕奕’?"他还说,我们共产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现在,天灾人祸搞得我们连饭都吃不饱,我周恩来作为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周恩来作形势报告,国内、国外讲了一个下午,讲的内容非常重要。记者采写时,稿子上有一句周恩来总理作了重要讲话,交给周恩来审阅时,别的地方都没改动,他就把那个重要二字圈掉了。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周恩来做形势报告,讲了一个下午,讲的内容非常重要。记者采写时,稿子上有一句“周恩来总理作了重要讲话”,交给周恩来审阅时,别的地方都没改动,他就把“重要”二字圈掉了。  相似文献   

8.
正1975年2月,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总理给毛泽东呈上一份请示报告。报告建议:邓小平"主管外事,在周恩来总理治病疗养期间代表总理主持会议和呈批主要文件"。毛泽东批准了这个报告。这一举措像一把尖刀插在了急于抢班夺权的"四人帮"心上。急红了眼的王洪  相似文献   

9.
《支部生活》2011,(7):52-52
有一次,周恩来做形势报告,讲了一个下午,讲的内容非常重要。记者采写时,稿子上有一句“周恩来总理作了重要讲话”,交给周恩来审阅时,别的地方都没改动,他就把“重要”二字圈掉了。  相似文献   

10.
散木 《党史博览》2013,(8):32-36
据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周恩来秘书赵炜回忆:"1975年6月1日总理住院……开始时,总理还能批阅文件,看参考、报纸等。后来,由于病情的发展,逐渐改由邓大姐念文件,卫士和护士念报纸。大小消息都要念给他听,一点也不能马虎。"这是说周恩来病中坚持看、"听"报纸,至于原因,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周恩来卫士、邓颖超警卫秘书高振普回忆说:"在他1976年1月8日去世前一个月左右的  相似文献   

11.
智撰电影说明书 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在会议期间,他听到一位美国记者说:“在日内瓦看不到共产党统治下几亿中国人民的悲哀和愁苦。”显然这位美国记者对人民中国怀有偏见和敌意,周恩来由此想到:应该让更多的国外记者了解人民中国。于是,即刻在外国记者举行记者招待会,放映了电影《一九五二年国庆节》,在放映过程中,全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12.
正当导演表示同意周总理提出的意见时,周总理突然说:"我谈的并不一定对。我看,艺术作品的好坏要由群众说了算,而不是由一两个领导决定。我个人的意见,仅供参考。"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纪念日,不知不觉间,他离开我们已经整整40年了。但对于许多北京人艺的艺术家们来说,往事历历在目。周总理是北京人艺的奠基人、创业者,他提议建立第一个"全国专业话剧院",并推荐曹禺当院长,还批准建设首都剧场……正如冰心所言:"我所见过的和周恩来总理有过接触的人,无不感受到总理特别的  相似文献   

13.
正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42年了,但天地间依然回荡着人民深情的呼唤:"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1998年,周恩来百年诞辰时我曾写过一篇《大无大有周恩来》的纪念文章。其中谈到周恩来为什么这样长久地受到人民的缅怀和思念?正是他的大爱大德,在人们心中撞击、翻搅和掀动着大起大落、大  相似文献   

14.
开国总理周恩来的口才蜚声海内外,他应变机敏,言辞犀利,柔中带刚,就连他的谈判对手在震慑畏葸之后,也情不自禁地露出赞叹之色。周恩来的口才之所以能如此熠熠生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善于妙用各种辞格。“十八元八角八分”有一次,周恩来在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在介绍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及对外方针后,一位西方记者提出问题:“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风趣地回答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十八元八角八分。”这一回答,使全场愕然,场内鸦雀无声,静听他细作解释:“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伍角…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周恩来总理晚年最后一任秘书,从1968年直至老人家逝世,纪东陪伴了周总理8年时间,亲历了"文革"中后期的一些重大事件,见证了敬爱的周总理在非常年代殚精竭虑、苦撑危局的桩桩往事,也领略了周总理非凡的人格力量。近日,纪东将军接受《党建》杂志记者专访,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编者  相似文献   

16.
1961年,周总理出访归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机场迎接他。第二天,周总理看到一张报纸上刊载他回京的消息上有“周恩来总理神采奕奕地走下飞机”时,不由得紧皱眉头,指着报纸对值班秘书说:“你打个电话,问一下这条新闻是谁写的,叫他马上到我这儿来一下。” 这位记者很快赶到西花厅。周总理放下手中的工作,又拿起那张报纸说:“我们现在国家遭难,人民受苦,我周恩来凭什么‘神采奕奕’?”那位记者知道错了,只好向总理检讨,同时也汇报说,  相似文献   

17.
徐柏龄 《党的文献》2018,(3):112-116
周恩来十分关心中国的民航事业,他批示的"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三句话,是中国民航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在周恩来诞辰12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原周恩来总理专机机长徐柏龄,他深情回忆了周恩来关心民航事业,带领中国民航飞向世界的历史细节,详细讲述了他与周恩来的相交以及在远航非洲过程中亲身经历的点点滴滴。现将采访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1962年5月29日至6月16日周恩来总理来辽宁视察工作,主要是解决煤炭、交通运输问题。 周恩来总理来沈后,很想看一看他少年时期读书的母校。在周恩来总理去大帅府(时为辽宁省图书馆)的前后,一天晚上约8点多钟,周总理晚饭快要吃完的时候,要辽宁省公安厅警卫处处长王永贵同志给找一张沈阳市区地图。王永贵同志找到地图后交给了周总理,周总理对王永贵同志讲:“吃完饭咱们到小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周恩来做形势报告,国内、国外讲了一个下午,讲的内容非常重要。记者采写时,稿子上有一句“周恩来总理作了重要讲话”,交给周恩来审阅时,别的地方都没改动,他就把那个“重要”二字圈掉了。有一次开座谈会,大家发言完了,主持会议的人说:“现在请周总理作指示。”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特别在婚姻家庭问题上堪称万世楷模。他逝世时,联合国为他下半旗致哀。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瓦尔德海姆在回答记者时说:“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的总理终生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