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尤其如此。劳动力作为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成分,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因此,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应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任务。在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全体劳动力的70%以上,提高他们的素质又将直接影响和决定全民族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所以,探  相似文献   

2.
人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体,人的素质高低决定着社会精神文明程度高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牢牢抓住提高人的素质这个根本。而人的素质提高关键是靠教育。教育是传播先进思想和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手段,各级各类学校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播精神文明,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阵地。各种社会教育同样如此。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在人的整体素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无论过去或现在教育都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出发来塑造一代新人,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因为人是决定历史结局和国家命运的根本力量…  相似文献   

3.
黄倩 《新长征》2006,(12):50-50
当前,全国4.97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而小学及以下的占40%;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系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严重制约着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建设新农村,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把农村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相似文献   

4.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雅静 《探索》2001,(2):128-130
劳动者素质低是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西部地区劳动者的素质,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最突出、最关键的问题.提高劳动者素质首先是要转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其次是要大力发展各类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再次是要加强职业职能训练,提高广大劳动者的专业技术素质.  相似文献   

5.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其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如何,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在经济文化普遍落后的偏远地区,农民的素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结合多年从事农村基层工作的经验,笔者认为要提高农民素质,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一是提高文化素质,为新农村建设创造必要的文化环境。就积石山县关家川乡而言,农民中文盲半文盲占近1/3,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只有70%。近年来尽管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做了大量的动员适龄儿童入学工作,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认识不够,仍…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规模缩小,结构趋简的同时,老人家庭不断增多。家庭的这种变化,必将对社会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一、家庭户的变化情况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历年人口调查资料表明,我省家庭户近年来的变化特点:一是户均规模继续缩小。1995年全省家庭户平均规模为3.57人,比1982年(4.21人)和1990年(3.77人)的户规模都小。在全省家庭户中,一N户占6.24%,二N户占15.OS%,HN户占2入23%,W人户占29.肥%,五人及以上户占ZI.83…  相似文献   

7.
一、我省山区经济结构的特点与问题福建省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区人口占全省的60%。山区既是我省林区、粮区,又是能源、原材料基地。山区集中了全省2/3以上的能源、原材料工业,90%以上的森林资源,SO%以上的省级商品粮基地县,70%以上的林产加工业,50%以上的电力装机容量,以及一半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从三明、宁德、龙岩、南平四个山区地市来看,由于生产力水平差异,因而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结构也不同于沿海地区。l、所有制结构中,公有成份比重更高。以职工人数就业分布来看,山区公有经济(国有与集体经济)的比重…  相似文献   

8.
李延英 《共产党人》2008,(15):45-47
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49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让老人们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养老问题。养老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着政府的信誉和社会的和谐。为适应老龄化社会和家庭结构发展趋势,必须突破原有的家庭养老方式,建立以社区居家养老和居家护理为主、养老院为辅的新型服务社会化的养老模式,通过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9.
一、加快发展贫困山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由于历史、社会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山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使山区与贫困地区高度重合。仅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83%就在山区,约有5800万贫困人口。在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跨世纪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问题:一度缩小的山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重新扩大,而且愈来愈大,如果不采取超常规方略,加快广大贫困山区的整体脱贫步伐,国民经济“三步走”的战略就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世界经济正在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迈进,人类社会在跨入21世纪的时候,也将迎来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处于发展中国家且经济状况相对落后的山区地市,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赢得进入知识经济的主动权,这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和研究的紧迫课题。对此,我们以龙岩市为主参照区域,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一、相对落后的山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若干差距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50年的建设与发展,山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以闽西为例,  相似文献   

11.
蒋富 《前线》2008,(1):60-61
据权威专家预测,今后20年,我国将出现占农村总人口57%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占农村总人口16.9%的无地农民,占农村总人口8.4%的低文化、低技能农民。这批人将是今后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如何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为此,怀柔区人事部门深入北部山区雁栖镇、琉璃庙镇、  相似文献   

12.
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包心鉴文化与经济、政治三位一体,构成社会发展的整体格局。社会的全面发展有赖于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必须定位在人的素质的提高上。正如十五大报告所指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社会是否和谐,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关系着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成败,关系着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李爽 《世纪桥》2014,(7):38-38
信息道德与法律是信息技术合理运用的前提与保障。一个人信息道德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人信息素养优劣。培养和提高每个公民在当代信息社会下所应具有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能够符合当代文明社会的准则,是当代信息化社会现代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提升思想道德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经济哲学关注人,这个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社会中的人,是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主要就是要关注占总人口70%以上的农民,农民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农民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深入研究农民问题,找到问题的实质,从而找到能够解决农民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64团38个基层单位普遍推行竞争上岗,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增加了领导班子的生机与活力及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目前,全团干部总数827人,少数民族干部240人,女干部370人。大专以上学历327人、中专282人、高中98人、初中以下120人。副团以上干部中大专学历占75%,副科以上大专学历占51.6%;连以下大专学历占27.8%;专业技术人员710人。素质的提高,推动了团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山 《党建文汇》2008,(4):18-18
贫困落后是“胎里病” 科索沃作为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是全国最落后的地区。在南斯拉夫时期,科索沃人口占全国的7.9%,但社会生产总值只占全国的2.2%,最先进的斯洛文尼亚与最落后的科索沃在国民收入上的差距达到了7倍之多。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指与政治、经济、军事等并列的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发展史上,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而文化则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为此,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经济的竞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文化的竞争。只有搞好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人的素质,经济发展才有后劲,社会才能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9.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归根结底,精神文明建设是人的素质建设。生产力是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它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组成。其中,劳动者是最重要最有活力的因素。而人的素质高低决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程度,精神文明建设正是一项提高人的素质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社会经济呈现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我省人口的文化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促进我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和经济发达地区比较,我省人口的文化素质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我省人D文化素质的现状“八五”期间,我省人口的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1995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1995年比1990年增长761%;高中文化程度人数增长5.32%;初中文化程度人数增长24.98%;小学文化程度人数增长8.83%。在调查的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