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历史的列车,总是要有那么一些先悟、先行的人跑到前面,自觉地、甘心情愿地躺下做铺设道轨的枕木,他们一个一个地躺下,道轨一节一节地延伸,方使得历史列车呼啸向前,奔腾不息。这些人就是俄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理论家杜勃罗留波夫在评价《前夜》时说的那些“自觉的英雄人物”。这类人不谙心计,鄙视空谈。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丁朋 《中国民政》2015,(6):53-54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最能震撼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做一个震撼他人心灵的人并不难,难的是长期赢得身边人点赞;做一份辛劳的工作亦非难事,难的是始终饱有持久的激情。徐素娥,一位普通的女性,以持久的激情和饱满的真情投入到福利事业中,真真切切地活,点点滴滴地做,默默播撒真爱,谱写了朴实无华、真情动人的人生篇章。"人活着,不能躺下,只能站立"  相似文献   

3.
如何对待历史,折射出的是一个民族当下的精神状态。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必须对自己的"来龙去脉"有一种自觉意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重新思考民族历史,具有特别意义。历史自省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只有在历史自省中,我们才能达到历史自觉,最终才能内化为历史自信。  相似文献   

4.
地缘、血缘观念是我国漫漫几千年农业社会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播迁海外的温州人虽然离开家乡和祖国,但他们的思想意识里,仍然存在着浓厚的地缘、血缘观念,比较重视宗亲、乡亲和亲戚朋友这些社会关系。所以,他们在向外移民和海外社会生活及经济活动等方面,往往都会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使自己在言行举止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打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  相似文献   

5.
龚敏律 《求索》2012,(5):117-119
中国当代作家面对语言,往往呈现出一种复杂矛盾的情感状态:一方面试图冲破语言带给他们的历史记忆创痛,在作品中书写语言暴力带给人的命运悲剧,以此反思中国的具体历史情境;另一方面,他们在自己的创作中又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语言暴力记忆的深刻影响,致使语言本身带有"文革"痕迹,也使得语言存在着阴柔化、复制性、单调粗糙的缺憾。本文试图探究中国当代作家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言语暴力叙事类型,探究他们在言语暴力叙事背后隐含的创作主旨和文化意图,以及与中外文学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去年,我校用问卷和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在校的六个年段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进一步了解八十年代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调查得到的情况是:他们热爱祖国,但不爱自己在农村的家乡;他们关心国家大事,但不关心自己的班级和学校的事;他们关心自己的前途,但不能从现在起就做艰苦实际的努力;他们有理想和抱负,但却讲实惠求眼前舒服;他们渴望考上高一级学校,但不能自觉地去扎扎实实做学问;他们希望有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不能首先从自己严格要求开始;他们喜欢尊重自己理解自己和信任自己的老师,反对简单惩罚和训斥指责学生的老师。我校针对这种情况,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制定一个总体规划,按年级设置不同的教育专题。  相似文献   

7.
这群人     
一这是一群人.他们属于一个群体.尽管这个群体的大部分人尚未来得及想到已经有这么一个群体存在,也毫不自觉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但这群人却知道.他们知道确实有这么一个群体存在,知道自己是这个群体的当然成员.而且岂止是知道:从委身于这个群体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将自己的毕生追求与这个群体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他们称这个群体为"青年企业家群体".而他们这一群人,则是从中国知识阶层脱胎  相似文献   

8.
胡玥 《人民公安》2007,(13):19-20
每一个留下来的人都想不劳而获地挣大钱,他们做了那条被钓到的鱼儿的同时,也开始用同样的心理和手段去钓更多的鱼。在定西采访这个上千人卷入的传销大案时,记者心里一直有一个问号:为什么这些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性格、不同经历的人会从自己生长的家园里走出来,走进这个偏僻、  相似文献   

9.
刘学刚 《乡音》2011,(9):49
"他们快乐地做自己想干的活计,土地为他们出产丰足的食物。山上橡树的枝头长出橡实,蜜蜂盘旋采蜜于橡树之中:绵羊身上长出厚厚的绒毛:妇女生养很多外貌酷似父母的婴儿。"第一次读到这些拙朴、温暖、舒畅的诗句,是在云南作家于坚的《人间笔记》里。他之所以复制这段文字,是因为在彩云之南某个村庄,他看见了雷同的情景:我坚决地告诉你们,  相似文献   

10.
正天安门,昔日的皇家禁地,现今是共和国神圣而庄严的象征。曾被赋予多重政治意义的天安门城楼,一层层脱茧而成一个普通的旅游景点。在这个变化背后,是一个国家逐渐开放的过程。内宾10元,外宾40元龙年之前一定要开放1986年的"五一"节,天安门城楼组织了一次内部开放,接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英模代表。当这些人兴高采烈地登上城楼时,他们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享有了一  相似文献   

11.
珏惠 《观察与思考》2008,(10):62-62
除了那些有形的、无形的标志,很多届奥运都是由一个人来演绎的。虽然每个参与奥运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故事,但就是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用个人的力量改变了奥运,也改变了世界。他们让奥运的历史上永远铭刻自己的名字,他们成为了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2.
崔建周 《前进》2023,(12):29-31
<正>恩格斯指出:“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人类发展史上任何伟大的事业、伟大的思想都与事业的实践主体、思想的创立主体的价值追求、使命情感高度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既源自当代中国党的建设实践对理论创新的迫切要求,因之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3.
在父亲节即将来临之际,我认为这个国家缺少一个节日——继父节。如果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个特殊的日子,那么继父节应该是属于那些勇敢的灵魂的。他们像精神科大夫一样敏感地关注和照顾新生的家庭,并努力在这个家庭中确立自己的一席之地。那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的家庭中有一个鲍伯日。那是我们自己的继父节,是一个名叫鲍伯的继父命名的。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关于这个节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春秋》1998,(6)
一位历史学家临终前曾忧心忡忡地说,“文革”是中国历史上的恶性断裂。其全部后果将持续地影响中国至少几十年……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傅其芳、姜永宁、容国团,中国乒坛三杰,以及他们悲惨的结局。傅其芳之死1968年4月16日,从国家体委训练局大楼里,抬下了一具尸体。这尸体魁梧壮实,但已经是遍体鳞伤。从面部表情看,生前的痛苦全然解脱了,也不像以往上吊的人那样吐着舌头,好像他是非常平静而又深思熟虑地去迎接死亡的。他躺下了,不失是一位汉子;他站起来,更不失  相似文献   

15.
<正> 解决党员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关键是使每一个共产党员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努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什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解决党员思想入党问题的关键呢?这是因为:第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工人阶级政党的特有标志。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同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有本质的区别,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则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解放全人类。她决不是代表某些少数人利益的狭隘的宗派集团,而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自觉地把自己当作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工具。她同奉行个人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的资产阶级政党相反,自觉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  相似文献   

16.
说与做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人,喜欢夸夸其谈,喜欢在别人面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吹牛,仿佛自己真的是了不起,但是一到做起事来,就黔驴技穷,就原形毕露了。这种人光说不做,是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上级有什么指示,工作中有什么要求,这种人在领导面前一说一套的,他会说这项工作我们打算如何如何去做,讲的是条条有理,头头是道,仿佛前景一片光明。可实际上,一到做的时候,他们就傻眼了。文件一到他们手里,他们不是完完全全按照上级精神执行,而是首先考虑他们自己的利益,对他们有利的,他们就执行;对他们不利的,他们就不执行,或者找个理由蒙骗…  相似文献   

17.
减灾意识,就是指一个人对自然界、生产过程及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了解这些灾害发生的原因和一般规律,自觉地把自己从事的工作与减灾工作联系起来,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注意避免引发灾害的因素,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注意安全生产,当灾害发生时,能够正确处理,尽量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留言板     
几年的保安工作中,一直坚守着自己的职业信条:尊重我的工作、我的队友和我自己。待之以真诚与公正,因为我也希望他们会这样对待我。做一个一言九鼎的人;做一个支持者而不是一个吹毛求疵者;一个推动者而不是一个抱怨者;一个马达而不是一个障碍。  相似文献   

19.
杜克丁 《传承》2013,(1):50-5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像方志敏这样的党员,他们将党的理想化为自己的理想。用生命和鲜血证明了自己的追求,如杨靖字、赵一曼、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刘胡兰、雷锋、焦裕禄、杨善洲等。虽然他们已离我们而去,可他们顶天立地的身影永远耸立在我们心中。审视这些人我们就会发现,无论他们生活在何时何地,也不论他们是做什么的,他们的文化程度如何,他们都对党的指导思想,对共产主义极度信服和尊崇,并坚定不移地把它奉为行动的指南。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些条件,实际上构成了每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结果,有的人际会风云,因势乘便,在顺境中建功立业:有的人历经磨难,劳形苦心,在逆境中展现奇才。这里所说的逆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