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趋势,是当代科技革命的基本特征.这种趋势不仅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且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在科学、技术、生产出现一体化趋势的今天,有人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命题存在着缺陷.他们的理由是:科学是知识形态,是精神性的东西,不是现实的生产力;技术在没有转化为生产之前,也不是现实的生产力.而生产力只能是容观的物质力量,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那未,在生产力中就同时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种因素,因此生产力也就不再是容观的了.以此引伸,其一是说,知识形态如果可以作为生产力,那它就和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一样成为物质力量了,这样一来,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与意识的对立就无从划分了.其二是说,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  相似文献   

2.
认真搞好干部培训是一项伟大的战略任务,是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四化建设的需要。“知识爆炸”的发生和“知识陈旧周期”的缩短,要求对干部进行培训;干部队伍结构和素质状况,要求加速对干部进行培训。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里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落后,大批职工缺乏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工人和科学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为了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批专门人才,必须大  相似文献   

3.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 马克思1858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草稿中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实现财富的创造,……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这种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以及和它有关的其他一切科学的发展,又和物质生产的发展相适应。)”(《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11、217页)马克思在其它著作中也有过类似的观点,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  相似文献   

4.
曹新明、陶明报的《科技伦理:“三个代表”的人文解读》一文指出,2l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高歌猛进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时代对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树起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和谐统一的时代丰碑。站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政治高度,研究科技伦理问题,不仅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哲学追问的逻辑必然,更是时代提出的急迫课题。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是马克思最早提出来的。邓小平同志在世界新技术革命到来的20世纪80年代末,又进一步升华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这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几十年,特别是对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世界新技术革命到来后的科学——技术——产业革命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与法的对话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不仅展现其历史的生成性,而且彰显着对话的辩证法,而根本说来,这种关系的发生拥有深刻的现实基础:一是现代性展开的境遇;二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驱动;三是科学技术的伦理关涉.因而,如何以法的方式保障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约束与规范科学技术活动就成为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在揭批李洪志及其“法轮大法”的斗争中,人们在分析“法轮功”泛滥的原因时得出一个共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普及还很不够,精神文明建设尚存在薄弱环节;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普及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今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不久前就科学技术是建设精神文明的强大力量发表了长篇讲话,本刊达我如下: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正在快速发展,这是当前世…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1,(21)
13年前,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之后,他又鲜明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些科学的论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学说,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常识告诉我们,生产力最基本的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人类几千年的历史说明,生产资料的开发和利用向来都与科学技术分不开;  相似文献   

9.
一、为什么要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虽然是几年前就提出并且进行过讨论的概念,为什么今天又重新提起,并且醒目地冠之以“第一”的头衔呢?这一方面是为了引起全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另一方面是因为科学技术确实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已成为最重要(或者说第一重要)的因素。这从人类的历史的发展进程,看的很清楚。人类的历史是先有生产,然后在总结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提炼技术,最后才出现科学。而现在这个顺序却被颠倒了过来,生产力每前进一步,基本上都是按照以下过程进行,首先是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引起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邓小平同志在纵观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发展进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992年初,他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科学论断,是对当代蓬勃发展的科学技术特征的高度概括,是对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第一位变革作用的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分别写了两部《经济学手稿》,论述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问题。特别是60年代初的《经济学手稿》,进一步从理论上概括了科学是生产力以及科学成为生产力的途径等,被后人称为马克思的“技术手稿”。在这里,马克思深刻地分析了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和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由此看到了未来知识经济时代出现的端倪。本  相似文献   

12.
13年前,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技人员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科学论断。这次盛会被誉为“科学的春天”,广大科技工作者从此在政治上获得了第二次解放,在  相似文献   

13.
“科学救国”思潮是盛行于五四时期的重要社会思潮,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学精神、科学教育救国论四种基本主张。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对当前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具备科学内核、具有全球视野、重视历史传承、依靠精英领导。  相似文献   

14.
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过程组织与方法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久以来,科技决策一直是个专家统治的领域,不具备专门知识的公众,被认为无法了解科学的技术复杂性而被排除在政策参与过程之外。然而随着大科学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效应直接进入社会生活领域“,科技民主”的理念打破了“专家”与“普通大众”之间的界限,认为,专家的意见只是社会总体决策的参考,公众应当具有参与科技决策的权力;公众参与技术评价方法被认为是针对现代社会中不确定、不平等问题的一种新的互动式解决途径;公众参与技术评价与决策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公众参与式技术评价被看作是在对现代技术风险管理过程中重新构建信任的一种方式。对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特征、方法与过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科技大篷车     
前两年,农民把科技人员当作“财神”。“抢财神”成为传诵一时的佳话。但“财神”毕竟不多,你抢我夺,也颇费心力。于是,农民开始懂得,与其去抢一个“财神”,不如自己培养一个“财神”,或者干脆自己变成一个“财神”。这样,在农村形成一股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潮。他们以从未有过的热情寻求科学技术,用以指导自己种田和从事多种经营。学科学用科学已成为农民生产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势下,一条连结科学技术与广大农民的纽带——科学技术普及车——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谈论经济发展的时候,在精辟地概括和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了不起的事情,要重视科学。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是在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以及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对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等重要论断的丰富和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近年来,航空航天、信息、生物、能源、原…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科学地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在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提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这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科学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  相似文献   

18.
运用典型来指导工作,推动全局,是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方法。一个称职的现代领导者,必然是一个工作高效的组织者;一个工作高效的组织者,必然是一个善于运用典型指导工作的人。实际工作中能否有“典型”意识,体现了一个现代领导者在企业管理中的投入产出观。科学地运用典型无疑是一个企业领导者必备的素质之一。 典型是一种客观存在,不能主观地去总结它。 过去的典型总结中往往存在一些不良倾向:一是“创造式”典型,就是“无中生有”,本来没有,出于某种需要,就绞尽脑汁人为地去“制造”典型;二是  相似文献   

19.
阿源 《瞭望》2003,(15)
从4月8日开始,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参评合格项目首次向全国公示,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接受各界的异议。这是国家级科技奖项首次全面接受社会的“评头论足”。 国家三大科技奖一起“走出深闺”,脱掉神秘外衣,共同接受全社会的异议与“非难”,这种做法,对我国的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范式转换规律与当代哲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科学与时代必然发展变化的客观前提出发确认哲学革命的必然性;以科学革命即范式转换的全息性为判据,确认哲学革命的实质即范式转换以及哲学革命的核心即哲学基本范式的转换。其基本结论是,唯物主义的形式及范式随着科学的划时代发现而必然改变,“实物主导型”时代的哲学理念不可能完全适用于“虚物主导型”时代即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因此必须提出和确立现时代的哲学理念和思维方式,这就是“辩证虚物主义”,即“朴素”、“机械”、“辩证”之后的又一种新形式新范式的唯物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