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文明导刊》2004,(4):37-39
江阴市在文明村镇创建活动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好事,使创建工作与群众的实际需要形成“共振”,实现了从“一二三”家庭读书工程到“一二三”文明创建示范点建设的新跨越,再到“三区一学”文明创建工程的新创举,形成了点、线、面循序推进统筹发展的创建态势,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江阴市已建成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1个;江苏省文明镇12个、文明村17个;无锡市文明镇12个、文明村39个;江阴市文明镇14个、文明村100个。  相似文献   

2.
今年2月,河南省义马市启动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文化。截至目前,该市70%的农村社区基本达到了文明生态村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镇有20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镇党委、政府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农民主体”的原则,积极探索创建文明村镇新机制,取得了良好成效。先后荣获“首都文明镇”、“北京市卫生镇”、“京郊环境优美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创新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4.
周经若  邵诒蕉 《今日海南》2007,(1):I0002-I0003
文昌市是我省创建文明生态村较早的市县之一。创建之初,该市因地制宜.选择条件较好的村庄进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但由于村庄较为分散,不形成创建规模.没有起到辐射带动作用。2002年。该市以全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文昌召开为契机.创新工作思路,先后以文教镇培龙村委会和宝芳办事处美柳村委会为试点.展开文明生态村成片创建工作。2006年,该市全面推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以东路镇白鹭湖文明生态片区38个村庄和东部片区10个镇(办事处)的100多个村庄为创建重点,掀起了文明生态村片区连片创建新高潮。截止目前。该市创建文明生态村总数已达到1241个。占全市自然村总数的41%,创建资金投入累计达到1.2亿元,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的充分肯定。2006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白鹭湖文明生态片区时,对该市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5.
2004年12月2日,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届特色文明社区考评工作在中协宾馆拉开了帷幕,海淀区特色文明社区考评工作始于2003年,最初只设立了创建环保型、健康型、学习型、科普型等四种特色文明社区类型。今年,根据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体部署,结合海淀区整体发展方向,又新增加了创建“服务型社区”、“和谐型社区”,使社区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申报海淀区特色文明社区的18个街道共22个社区在这里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省文明委、省文明办的大力关心下,四川省甘孜州组织协调各方力量重点实施生态文明村、素质提升、文明创建、拥军爱民、环境改造、旅游示范、形象宣传“七大工程”,着力推进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深入创建“川藏线千里文明走廊”。今年着重加强了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是在总结农民群众创建经验的基础上,为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而开展起来的一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提出后.“创建文明村镇”的字样就很少再能见诸报端。反而是在过去十年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中涌现出的一些先进村落.又被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得到广泛的宣传.这种现象很容易使人将二者等同起米.或是产生其他一些歧义。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明导刊》2009,(6):30-30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委、区政府以创建文明城区为抓手,努力提高城区文明程度、市民素质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四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就,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全国生态示范区”、“省级文明城区”等称号。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11月30日晚,翡翠山城——五指山市举办第一届文明典型颁奖晚会。晚会以"文明楷模山城新风""文明风气山城名片""文明家园共祝美好"三个篇章展开,用主题歌舞的形式讴歌赞扬40个获评受表彰的文明典型人物、单位、村镇和社区,获得市民的首肯和点赞。这是近年来五指山市狠抓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高位推动成热势五指山市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美好家园、打赢  相似文献   

10.
不断完善参与社区文明创建工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翔 《政策》2006,(12):39-39
宜昌城区供电公司主要担负中心城区170平方公里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和70多万市民的电力营销工作,下辖西陵、云集、伍家三个供电所。近年来,公司主动参与社区文明创建,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实现了部门工作和社区文明创建工作双向促进和共同发展。今年,西陵、伍家社区被评为宜昌市“文明创建示范”社区,宜昌城区供电公司也被宜昌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社区共驻共建”先进单位。建立参与社区文明创建的保障机制。公司先后与西陵区、伍家岗区政府签订“社区文明共建”协议书,把自身的业务工作纳入到社区文明建设总体规划。首先,强化参…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近期召开的江苏省海门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把“加快小康进程,构建和谐海门”确定为海门社会发展的共同愿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已成了当前共同致力研究的现实课题。海门市文明办对此进行了专项研究.认为应把“文明创建提升工程”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战略。  相似文献   

12.
朱兴华 《群众》2009,(10):36-37
近年来.张家港市在全国率先把城市社区理念引人农村,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文明创建和提升人文素质的“一号工程”来抓.坚持“以城市的标准建农村、以市民的理念育农民”.充分发挥社区在文明创建中的“辐射源”和社会文化建设中的“着力点”作用.从“人居环境、人员素质、发展功能”三个方面实现城乡社区文明同步发展。通过持续创建,全市城乡社区基本实现了社区服务便捷、基础设施完备、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文明、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风气良好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禹州市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作为推动和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龙头”,以实现市民素质、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文明程度“三大提高”为创建目标,着力深化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化管理四大竞赛活动,大力实施“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创建战略,使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4.
今年1月阳江市第四届村委会、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市、县、镇三级联动,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至5月24日,全市818个村(社区)全部顺利选举产生新一届“两委”班子,提前1个月完成了换届选举任务。选举产生的新一届村、社区干部4612名,平均年龄45.4岁,高中(含中专)以上文化程度2796名,占60.1%;  相似文献   

15.
精神文明创建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建,是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要求,为做好新时期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指明了方向。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在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县城、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群众需求,不断创新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培育了一批受群众欢迎的、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建设新典型。其中,宁化县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传统祠堂变成社区道德建设“大课堂”的做法,就是一种有益的尝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南通市崇川区矢志不渝地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大力开展公民文明素质主题教育活动,创新六大机制助推和谐社区建设,使人民群众由衷拥护、积极参与、真心支持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省和国家组织的实地随机暗访和多轮次测评中得高分,走出了一条从社区文明到城市文明的特色之路。2009年1月20日,江苏省南通市以地级市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殊荣。  相似文献   

18.
华灯初上,河北省平泉县中心文化广场“唱响中国梦”夏日广场文艺演出活动,为市民群众奉上一道道丰盛的“文化套餐”。如今,在平泉县城乡市民群众看“文艺演出”、听“红色歌曲”、树“文明新风”已成为文化生活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9.
近三年来,湖北宜昌市在文明社区创建中,坚持亲民思想,突出以人为本理念,结合实际狠抓社区“四自”(社区文化自办自乐、社区环境自建自管、社区秩序自治自安、社区事务自议自理),把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质作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3月5至6日,全省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业务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聂元松处长总结回顾了2008年全省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圆满完成了第四届村委会、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任务:“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